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表面活性剂对SiO2粉尘润湿性影响,对SiO2粉尘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SiO2-表面活性剂-水模型为基础,采用蒙特卡罗和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结合沉降试验,探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SiO2润湿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SiO2的吸水量,且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条件下吸水量提升得最多;分子动力学模拟后,SiO2-CTAB-水模拟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能最大,表明CTAB对SiO2润湿性的影响最大;当CTAB和月桂基葡萄糖苷(Alkyl Polyglucoside, APG1214)以物质的量比3∶1复配时SiO2的吸水量最高。沉降试验表明,SiO2粉尘在单体CTAB和物质的量比3∶1复配的CTAB/APG1214溶液中沉降时间较短,说明这2种溶液对SiO2的润湿效果较好,与模拟结果一...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微乳相变材料的储热性能,制备了石蜡-饱和盐溶液的油包水型微乳相变材料.探究乳化剂种类对液滴直径分布、流变特性及黏温曲线的影响,并重点关注KNO3、NaNO3、NaSO4饱和盐溶液对微乳相变材料热容的影响规律.同时,借助导热仪测定微乳相变材料的热扩散速率,并进一步得到材料的导热系数.此外,为提高微乳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对比了添加导热油后的导热性能.结果表明: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时,黏度下降较为明显;而Triton(曲拉通)作为表面活性剂时,温度超过75℃黏度才出现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规律归因于材料自身的剪切变稀行为.在40~90℃温度区间内,相变材料的最大热容为182 kJ/kg,是相同条件下水介质的4.3倍.添加导热油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导热性能,50℃时导热系数由0.233 W/(m·K)提高至0.456 W/(m·K),当温度升至60℃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对DNAPLs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增溶修复是一种有效的土壤有机污染修复技术.采用静态平衡法比较研究了单一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脂肪酸酯醇醚(TWSO)及其混合表面活性剂对3种氯代烃化合物氯苯(CB)、1,2-二氯苯(1,2-DCB)和三氯乙烯(TCE)的增溶作用.考察了无机盐离子Na 、M2 和Ca2 对增溶作用的影响,以期为土壤和地下水重非水相液体(DNAPLs)污染提供新的修复途径.结果表明,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TW80-SDS对3种化合物的增溶效果明显强于单一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其增溶能力随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对污染物的增溶程度排序为:三氯乙烯>氯苯>1,2-二氯苯.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对有机物的分配系数Kmc与有机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相当,而增溶比与有机物的水溶解度呈正相关,与Kow、kow、溶质的摩尔体积和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Na 、Mg2 和Ca2 能增大氯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表观溶解度,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TW80混合后能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抗硬水能力,提高增溶效率.  相似文献   

4.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菲洗脱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态平衡法,比较研究了在水-土体系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脂肪酸脂醇醚(TW80)和阴-非混合表面活性剂(SDS-TW80)对天然黄土中菲的洗脱作用,考察了振荡时间、水士比、无机盐和土壤种类等因素对洗脱作用的影响.最佳振荡时间为60min.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小于4 000mg/L时,按洗脱效率从大到小排列为:TW80、W(SDS):W(TW80)=1:3、W(SDS):W(TW80)=1:1、W(SDS):W(TW80)=3:1、SDS;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4 000~10 000mg/L时,菲的去除率不随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改变.水土比为20:1(L/g)时,洗脱效率最好.加入不同的无机盐对洗脱效率影响不同,尤以Ca2 、Mg2 鞍为突出.土壤类型对菲的洗脱效率也有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了用X型纳米分子筛与硅藻土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原水质量浓度为150 mg/L,pH值为7,纳米分子筛与浙江产CD010型硅藻土配比1∶1,搅拌时间10 min条件下,去除水体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效果最佳,去除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95.76%、28.73 mg/g.再生实验结果表明,已经达到吸附饱和的纳米复合材料,在300 ℃高温下煅烧2 h后可以再次利用,对CTAB的去除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0、Brij35和Tween80溶液对水溶液中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对土壤中甲基对硫磷的洗脱作用以及土壤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作用.增溶实验结果表明,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均对甲基对硫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而且无论在临界胶束浓度前或后,表面活性剂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顺序均为:Tween80,Brij30和Brij35.淋洗实验结果表明,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甲基对硫磷的去除效果不如蒸馏水好,而且实验土壤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这种吸附作用对土壤中甲基对硫磷的去除有严重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W/O微乳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颗粒,研究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甲基橙与橙Ⅱ的性能。通过在UV和UV/H2O2体系中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发现,针对两种染料,聚苯胺纳米颗粒的光催化活性分别为普通聚苯胺的2.69倍与2.26倍。材料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结合微乳法制备共轭聚合物材料,有可能为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腐殖酸钠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单独使用及混合溶液体系去除黄土中柴油的解吸效应,探讨了振荡时间、腐殖酸钠质量浓度、pH值等因素对柴油解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黄土中的柴油都有很好的解吸效果.投加LAS质量浓度为1.0g/L和10.0g/L后的柴油解吸质量浓度分别达到44.934 mg/L和915.171 mg/L,解吸量分别是同等实验条件下清水作用的1.7倍和34.4倍.投加SDS的质量浓度为10.0 g/L后,柴油解吸率也会比清水振荡解吸增大22.3倍.加入单一腐殖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g/L时,柴油的最大解吸量是清水冲洗时的5.3倍.腐殖酸钠(0.2g/L)和LAS(8g/L)混合溶液体系对柴油的解吸量是单独使用LAS解吸量的2.4倍,腐殖酸钠(0.2g/L)-SDS(8 g/L)体系的最大解吸量是单独使用SDS解吸量的2.6倍.在pH值为8.6的条件下,腐殖酸钠-LAS混合溶液体系对柴油的解吸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采用藻类急性毒标准方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X-100)3种较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对藻类的生态毒性.通过斜生栅藻的密度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EC50附近,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其毒性越强,不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斜生栅藻毒性从大到小为阳离子(CTAB)、阴离子(LAS)、非离子(TX-100).表面活性剂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被吸附在藻细胞的磷脂双分子膜结构表面,从而引起膜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环境友好的特点(可生物降解、低毒和有效增强生物降解)而有利于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在提高疏水性有机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方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尤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鼠李糖脂(RL)对多环芳烃(PAHs)菲和芘的增溶作用及溶液pH值、温度和无机盐离子浓度对增溶的影响.根据增溶倍数(Sw*/Sw)、摩尔增溶比(MSR)和胶束-水分配系数(Km)定量描述了RL对PAHs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在鼠李糖脂临界胶束浓度(CMC)上下,RL对菲和芘均有增溶能力,尤其是在RL质量浓度超过其CMC时,增溶作用更加明显.Sw*/Sw显著增加,MSR随被增溶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减小.Km随被增溶物疏水性增强而增大.pH值、温度、无机盐离子浓度对RL增溶PAHs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影响.RL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随pH值升高而降低;升高温度使RL对PAHs的增溶作用有所增加;无机盐离子对RL增溶PAHs的影响根据所添加的阳离子种类而异,K+促进RL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而Ca2+的作用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