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因地下水长期超量集中开采导致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因地下水长期超量集中开采导致的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该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北三省区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及其控制对策与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相对短缺和供需矛盾突出、地表水环境污染严重、地下水环境受破坏和污染、尚未形成节水型的社会生产生活与管理体系等。针对区域城市水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集对分析是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针对关于确定-不确定系统给出了分析背景下的联系度表达式,由于其联系度概念具有鲜明的辨证性、完整性,成为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方法。应用集对分析法对关中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得出:西安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已达Ⅲ级,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值;咸阳、宝鸡、关中平原、渭南等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力属于Ⅱ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投影寻踪法和物元分析法的结果基本相同。本方法具有概念明确、计算简单,结果合理。该方法为水文水资源的分析、评价提供了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柳凤霞  史紫薇  钱会  冯文文 《环境化学》2019,38(9):2055-2066
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演化规律及水质评价,对地下水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银川地区1991—2016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经典统计学、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62个水样点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26年来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为偏碱性硬水.多年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排序一致,阳离子含量排序为:Na~+Mg~(2+)Ca~(2+)K~+,阴离子含量排序为HCO~-_3 Cl~-SO■.当前银川地区地下水水质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区水质良好,丰登镇及北部地区水质最差,部分井孔的TDS大于2000 mg·L~(-1).地下水水质在1996年最差,自2006年以来得到明显改善.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及水质受到水文地质条件、蒸发浓缩作用、岩石风化作用、补给水成分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天津市的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天津市污染防治长期规划,从建设工业水污染防治体系的目标出发,提出了解决城市工业废水污染控制问题的对策,方法和相应措施。并针对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及其地下水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化条件下可利用水资源日益贫乏,地下水利用强度在不断增大。综述了该背景下的地下水利用状况、城市化进程中地下水与人体健康关系,强调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提出了地下水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有待于继续深化等问题的对策。以期人们在评估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健康问题上,给予地下水质量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生产力指标,对天津市1996-2007年间的资源生产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的资源生产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总物质资源生产力由1996年的2 293.76元/t上升到2007年的4896.12元/t,增长到2.13倍,年平均递增236.58元/t。在劳动资源生产力、土地资源生产力、水资源生产力、能源资源生产力、进出口物质资源生产力中,劳动资源生产力年平均递增最高,为0.58万元/人,农业水资源生产力最低,年平均递增仅为0.7元/t。随后,应用IPAT模型分析了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与GDP之间的关系,天津市的环境负荷(或资源消耗)随GDP的增长而上升,实现"脱钩"至少应使资源生产力提高2.2倍以上。最后,针对天津市资源生产力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资源生产力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杭嘉湖地区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杭嘉湖地区具体情况和特点,参照DRASTIC指标法,选择5个评价因子,通过给定评价因子评分范围,赋予各因子相应权重,建立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模型.用修改模型与MapGIS软件评价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防污性能.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一般,沿太湖、钱塘江、东海一带的部分区域防污性能较差,只在中部有少部分区域防污性能较好.评价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图1,表2,参8.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5):F0003-F0003
水和生态监测部是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骨干业务部门之一,业务主要涉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近岸海域、土壤与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项目验收、遥感解译及规划编制等,同时承担天津市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的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11.
韩民  黄晨  刘世洋  金彪  张干 《环境化学》2022,41(1):305-314
伴随全球页岩气规模化开发,相关的区域环境问题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持续关注.页岩气开采与区域水资源息息相关,水力压裂不仅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产生返排废水,成分复杂,含数以千计的化学物质.因此,有关返排水中有机单体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和成果,重点论述了压裂返排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  相似文献   

12.
Coal is one of the major energy resources in China,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0 % of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human health risks arise during coal exploitation, utilization, and waste disposal, especially in the remote mountainous areas of western China (e.g., eastern Yunnan, western Guizhou and Hubei, and southern Shaanxi).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impacts related to coal utilization in China. The abundance of the toxic trace elements such as F, As, Se, and Hg in Chinese coals is summarize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e., water, soil, and air pollution) that are related to coal utilization are outlined. The provenance, distributions, typical symptoms, sources, and possible pathways of endemic fluorosis, arsenism, and selenosis due to improper coal usage (briquettes mixed with high-F clay, mineralized As-rich coal, and Se-rich stone coal)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2010, 14.8, 1.9 million, and 16,000 Chinese people suffered from dental fluorosis, skeletal fluorosis, and arsenism, respectively. Finally,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endemic problems caused by coal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3.
The best groundwater resources in Finland are generally situated in glaciofluvial formations with thick sand and gravel deposits. The glaciofluvial formation of Jokkavaara, in northern Finland near the town of Rovaniemi, is important for both its groundwater reserves and its sand and gravel resources. The groundwater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Jokkavaara was studied to define their quantity and quality, and to develop a land-use plan which would help civil servants of the municipality to make the decisions necessary for exploiting sand and gravel. The land-use plan shows the areas where exploiting mineral resources is not allowed or recommended because of the risks of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or because of injurious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noise and dust from gravel pits, or by spoilt landscape. The size of Jokkavaara is 5 km2, and its mineral resources are about 53 million cubic metres. The sand and gravel deposits are at the most, 50 m thick. Risks of contamination by fallout are small, due to the thick sand and gravel deposits above groundwater level. Exploiting mineral resources have no effect on groundwater quality either. By the land-use plan and legislation, good groundwater can also be protected in the future. Legislation limits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especially in groundwater areas.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0年调查,对东太湖茭草资源现状及环境影响进行论述,揭示其生态失调、利用价值下降的趋势;从保护湖泊资源和水利功能的角度探讨开发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天津市农村能源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能源建设方向等问题,分析了天津市农村能源的现状与特征,从而提出能源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地表水水质变化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和水体严重污染,是天津市的主要水环境问题。通过对天津市主要水体水质变化趋势及产生原因分析,揭示天津地区水污染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策略:于桥水库水质改善项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问题是在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产生的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决任何一个环境问题都将涉及到若干部门和公众 ,决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完全胜任的。因此 ,采用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的模式解决环境问题 ,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途径 ,是一个政府环境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文章阐述了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的内涵、目标、目的、基本原则和实施程序等。  相似文献   

18.
大亚湾开发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特别是曾因美国的熊猫汽车和英荷壳牌石油等的落户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广东省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的热点,使原为滨海小镇的穷乡僻壤面临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本文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势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农田用多养少,土地征而未用以及在规划上对农业的重视不足等问题;最后从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保护的矛盾,维护区域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对区域的土地利用保护提出了六点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