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在现代化机械化作业环境中,人与机器的相互作用,使机械设计与人体的要求相适应,从而提高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效率的一门边缘科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文章讨论了在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只有提高人的自身素质,创造更舒适的环境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才能使伤害事故得到更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2.
肖高礼  熊兑韬 《安全》2014,35(4):29-32
根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对鞭炮企业自动化生产机械的现状调研,分析鞭炮企业自动化"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影响人操作的因素,对人机功能匹配和人机界面进行评价,提出改进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鞭炮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人机工程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人在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协调“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1人类Xi效学的定义及主要内容人类工效学是研究人与机器(工具)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人一机器(工具)一环境系统达到安全、舒适和高效率。人类工效学的科学基础主要是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和社会学。具体研究内容:()研究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以及相互适应问题;(2)研究机器系统中直接由人操作的机构、零部件适合人的使用问题;()研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证系统的设计要求。2在伐木作业中的应用伐木作业劳动强度大、条件恶劣,易发生事故和导致职业病。自60年代起国外陆续应用人类工效学改善伐木作业…  相似文献   

5.
机械设备安全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设备应用广泛,但目前对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没有一种好的方法。从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和管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了1个评价公式,使机械设备的安全性量化,为设备的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们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总是 在由人、机器设备、作业及环境条件等 要素条件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体,即所 谓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进行的。在这 一系统中,人是劳动的主体,是系统构 成的主导因素。由于种种原因,人在作 业中会产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 现象,常有所谓“不注意安全”的行为 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重 大操作失误,从而导致人-机-环境系  相似文献   

7.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包括工业产品、建筑结构、环境规划、生活用品等)及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人机工程学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认识和假设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机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对人的认识和假设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石。本文提出了人是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的复合体的新观点。由于对人的特质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盲区”和“误区”,这就给人机工程学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定因素和困难  相似文献   

9.
一天的紧张劳动,人们都会感到疲劳。疲劳的程度与劳动强度的大小有关系,与劳动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也有关系。一个人如果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劳动,不仅效率低,质量差,还会发生各种事故。 为了使劳动效率尽量提高,疲劳程度尽量降低,根据人体的特点,设计出最合手的工具,最舒适的座席,最方便的操纵杆,最醒目的控制盘,最适宜的工作环境,最合理的休息制度等等,使人能更好地适应机器操作,就需要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近十几年来,一个新兴的学科一人机工程学由此而发展起来。1961年《国际劳工评论》(ILR)曾给人机工程学下了一个定义:“运用生物…  相似文献   

10.
人体工程学在枕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人体工程学又名人类功效学、人因工程学,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类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它因素。其研究内容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如研究人体结构尺度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以便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的设计活动,达到更安全、更舒适。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的安全及其系统的构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了高速铁路相对于常规铁路在安全技术方面的新要求和主要的技术难点;论述了除基础设施外,涉及人一机一环各因素间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安全系统的构成以及在我国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驾驶疲劳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建立了驾驶疲劳形成的人机工程学模型,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了驾驶疲劳的各种形成因素。对预防驾驶疲劳,保障行车安全,汽车人机界面设计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全工程学是研究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安全问题的科学。安全工程学的定量研究,是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给出系统安全性评价,从而揭示出这种关系的内在规律,为选择最优化的安全措施方案提供依据。 安全工程学所研究的,一般是由人-机器-环境三者结合而成的系统。安全工程学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安全科学日益完善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使安全工程学更加精确化、科学化,彻底改变只凭经验判断系统安全性的状况。 目前,安全工程学在定量研究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使用最多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局最近公布了美国第一份人类工程学(Ergonomics)标准建议草案,但有关建议立即受到商业团体反对。 所谓人类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工作及工作条件最适合工作者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学科,同时避免人体受到损伤甚至残废。 有关草案处理同现代工作有关的疾病,诸如电脑操作员、收银员、切向工人和工厂员工中普遍出现的重复性动作导致身体受伤的现象。 职业安全及卫生管理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这类职业病使美国一年损失60多万个工作日,约占美国工人病假总数的1/3。该局局长杰夫里斯说:“在这些数字背后…  相似文献   

15.
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从横向构成了多门类的“应用人机工程学”,如建筑人机工程学、矿山人机工程学、交通人机工程学、船舶人机工程学、航空人机工程学、城规人机工程学、农业人机工程学、生活用具人机工程学、服装人机工程学等等。但在这些应用对象不同的人机工程学中,都存在安全方面的共性课题。因此,安全人机工程学又可单独作为应用人机工程学的一个纵向专门分支开展研究,从协调人、机器及环境的角度出发,为各行各业的人机系统设计提出保证系统安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进行这项研究的意义 从事故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机工程学在一些部门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加以开发利用。由于地勘系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了生产现场人-机-环境系统的复杂性,运用人机工程学指导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又称人机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旨在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械设备系统,或人-机系统,或者人-机械-环境系统,最大限度地适合人类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性,以求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率地进行生产或工作的目的。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定与其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所处环境,组成一个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系统,这就是人-机械-环境系统(见附图)。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来自机器的各种信息,并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从而借助各种控制装置改变机器的运动状态;同时,环境也影响着这一过程的效果。人-机械-环境系统是一个闭路信息控制环。人机工程学的任务就在于维持和加强这个闭路环的运行(例如设法提高信息的  相似文献   

18.
职业适应性属于人机工程学有关人对机适应的研究领域。人们在身心素质上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一定的人、机、环境系统中,一部分人可能比其他人更适合些;同时,人具有很好的可塑性,通过学习与培训,人的能力和身心素质可以有很大的提高,开始不适应的工作可以通过培训逐渐适应。因此,要注意人员选拔和培训,使人的自身素质和基本条件与职务要求相匹配,达到提高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既要充分发挥操作者的效能 ,又要致力保障操作者的安全与健康。因此 ,是否能避免或尽量减少工伤事故 ,常作为人机工程学研究和设计的重要评价因素。依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分析 ,生产中工伤事故的原因主要受人、机、环境和管理因素的制约 ,其关系如图所示 :  在人—机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管理缺陷通常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管理状况的好坏也是由管理者来决定的 ,因此管理状况的问题也属人的因素问题。1、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的 人机工程学是近几十年内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综合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工程学等有关理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改善和设计这些关系。应用它可以改善人的工作条件,使工作更为安全、卫生、舒适和方便。人机工程学与劳动安全的目的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前者已经渗透到后者的各个领域,已成为劳动安全科学三大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人机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在劳动安全工作领域中的业务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学习重点(共60学时) (一)结论(2学时) 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