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 斑岩铜矿床主要与在会聚板块边缘俯冲消亡带之上产生的磁铁矿系列的钙碱性岩浆作用有关。在这种构造位置中,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成层火山之下,而黑矿矿床则产于海底破火山口中。黑矿与斑岩矿化的关系,无疑是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成矿作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文中,作者将回顾日本最主要的“斑岩铜矿床”,以便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典型例子进行对比。 北上-阿武隈带(白垩纪矿床) 赤金矿山:岩手县赤金矿的磁石山矿体是通过夕卡岩型铜矿床的地下勘探而发现的,它可能属斑岩型,因为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在石英斑岩(SiO_2 71—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展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正> 前言 在某些矿床中,看来,至少有部分成矿金属是由围岩供给的。例如,在马来西亚东部马木特斑岩铜矿床中,浸染于蛇纹岩中的黄铜矿与浸染于蚀变石英二长岩斑岩中的黄铜矿相比,前者的镍含量高。因此,各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数据,在探讨构成矿床的金属来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各种微量元素中,用于这种研究的通常只有镍和钴。本文搜集与整理了火成岩的镍和钴的地球化学数据。 从38种已出版的原始资料中搜集了大约540个数  相似文献   

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2):120-130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库伦迪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该带北段中发现的中型矿床之一。本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石开展详细的矿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库伦迪矿床矿石可划分为锌铅矿石、锌铅铜矿石、铜锌矿石和铅矿石等4种类型;各矿石类型矿物共生组合分析表明,按成因该矿床矿石结构可分为结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和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和团块状构造为主,条带状构造次之。综合矿物学特征,将成矿期次划分为两期:第一成矿期为闪锌矿—黄铜矿成矿期,并划分为辉钼矿—磁铁矿成矿阶段、黄铁矿—闪锌矿成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成矿阶段;第二成矿期为方铅矿成矿期,主要有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5.
<正> 在谢列京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侵入体(北哈萨克斯坦)的西南外接触带,产有依奇克乌利麦斯夕卡岩铜矿床,其原生矿石中富含各种铋的硫化物和铋的硫盐碲化物。柱硫铋铜铅矿[Cu Pb Bi_5 S_9]和库辉铋铜铅矿[Cu Pb Bi_3 S_6]发育最广泛,它们在黄铜矿中呈分散浸染状;在铁的氧化物、辉钴矿和碳酸盐中呈嵌晶发育;在横剖面上单个的矿巢达2厘米。在黄铜矿中,常可见到辉铋矿、辉碲铋矿、  相似文献   

6.
<正> 引言全世界银总产量的75%左右是作为象铜、铅、锌等贱金属矿石的副产品回收的。最常见硫化物(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的银含量一般为0.n—0.00n%。银含量依次递减的顺序一般为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或黄铁矿。但是,由于矿床类型或产地不同,这种递减顺序偶尔也有变化。例如,在密苏里  相似文献   

7.
在摩洛哥布莱达新元古代边缘盆地中,有若干铜矿化层产出。在主要矿体中,利用厚度和岩和变化的证据重建了一个热波同沉积体系:沿走向与大陆边缘正交的同沉积正断层出现、一个半地垒,其两侧有两个富硫化物的盆地。在相邻的盆地中,均产出由铁质碧玉岩、含硫化物长奖质疑灰岩和浊积岩三种岩石组成的序列,而在轴部半地垒地区仅出现绿泥石岩和钠长石岩层。在朝轴部断层带方向,铁质碧玉岩变成了富磷灰石和绿泥石的,然后在侧向上渐变为富含绿泥石和拥长石的纳长石岩。而且,在同一方向上,含硫化物层出现矿物分带(黄铁矿一黄铜矿一斑铜矿)…  相似文献   

8.
下扬子区,在武汉至上海长约一千公里的狭长地带内,近年来通过笔者的研究,除已知的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外,还揭示出一种具区域性分布规律的并可供工业利用的与中性、中偏基性侵入体有关的产于岩体边缘蚀变带及其边缘岩枝浅部蚀变带内的细脉浸染型铜矿。矿体呈透镜状,金属矿物简单,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该类型矿床在侵入体特征和类型、蚀变性质、矿化类型及赋存部位等方面,均与斑岩型铜矿床有明显的差异,难以等同。有可能确立为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我们暂称之为“类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10.
<正> 日本新山矿床4D铜矿体单斜辉石夕卡岩中的大多数单斜辉石,由于晚期温度的降低而蚀变为闪石。我们发现两种闪石:钙闪石和铁  相似文献   

11.
<正> 水锡石(Varlamoffite) (Sn·Fe)(O·OH)_2,看来是较广泛的含水锡矿物之一。近年来,笔者在夕卡岩铁铜矿床氧化带、中低温锡石硫化物矿床及含锡夕卡岩正接触带中曾多次接触到这种矿物。 水锡石是Herzenberg(1946)和Buttgenbach(1947)分别在玻利维亚和刚果发现的,前者认为是  相似文献   

12.
巴西帕拉州采矿公司CVRD宣布,在亚马孙盆地发现的金“有希望是巴西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金矿”。CVRD的地质工作者为勘探锌和镍在帕拉州卡拉贾斯丘陵区南部8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了  相似文献   

13.
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黄铜矿的生物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区硫化矿氧化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以矿区常见的黄铜矿(CuFeS2)为研究对象,采用已筛选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为实验菌株,探讨在A.f菌作用下黄铜矿的氧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A.f菌可显著促进黄铜矿的氧化,第18天有菌体系中的铜离子浓度是无菌体系中的5倍;同时细菌可促进溶液中Fe2+氧化为Fe3+,使氧化还原电位升高,从而对黄铜矿保持较高的氧化速率,并导致体系的pH值降低;还发现黄铜矿的氧化过程中可形成中间产物方黄铜矿(CuFe2S3),而细菌氧化还可产生硫磷化钴(CoPS),中间产物的形成并没有明显延缓黄铜矿的氧化速率;生物氧化可造成矿样表面侵蚀多坑,可能是细菌对黄铜矿的直接氧化作用造成的。由于黄铜矿的生物氧化明显控制其氧化进程,抑制黄铜矿的生物氧化对酸性矿山废水的源头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万载县野猫冲铜矿床为中低温热液(成矿流体)沿构造破碎带蚀变-蚀变岩型铜矿床。在地表地质调查、钻孔岩芯考察及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野猫冲铜矿控矿构造进行详细研究,表明北东东向大型叠瓦状推(滑)覆构造控制矿区内各地质单元的延深与展布,北东向韧性剪切变形带控制矿区铜金矿体的展布,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韧性剪切断裂之间的次级层间破碎带和小断裂带内,带内发育较强的动热变质,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发育。矿石以黄铜矿为主,贫硫,成矿流体具有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改造的特点。上栗-潭埠-宜丰断裂带自西至东已发现20余处铜多金属矿床(点),显示该带具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宝山铜矿是雪龙山成矿带规模较大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文章通过对该矿区黄铜矿+石英+方解石+菱铁矿矿脉中白云母进行~(40)Ar/~(39)Ar定年,获得白云母~(40)Ar/~(39)Ar法年龄为26±2.5 Ma,代表大宝山铜矿的年龄;H、O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并含有部分岩浆水的建造水;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主要金属矿物的δ34S值为-5.4‰~+1.3‰,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C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地幔,并受大气降水影响。根据围岩蚀变及围岩中Cu丰度等特征,推断大宝山铜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以苏联东北部经深入研究的“佩先卡”斑岩铜矿床为例,研究了土壤和河流沉积物取样这样一些地球化学方法在具体景观地球化学环境中用于找矿的可能性。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地貌。提出了利用铜、钼、金、银、铝、锌的局部剩余含矿性的系数值及铜的修正因子,可以预测评价类似景观地球化学环境中的斑岩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黄铜矿在含铁酸性介质中氧化过程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天然黄铜矿为研究对象,运用开路电位,循环伏安曲线,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等电化学手段,对在硫酸介质中三价铁离子对黄铜矿的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铜矿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可能通过两步反应完成,第一步中电极表面形成了一层主要成分是含硫中间产物的钝化膜,第二步则是黄铜矿主体的氧化.Fe3+离子有助于黄铁矿的直接氧化,在黄铜矿的溶解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化曲线测量的结果显示随着溶液中Fe3+离子浓度的增加,黄铜矿的极化电流也在增加,黄铜矿也更容易进入钝化阶段.同时,交流阻抗对Fe3+离子浓度改变的响应也很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三波川带别子型矿床常见矿石的主要组分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磁黄铁矿和斑铜矿在臬些矿床中大量产出,而其它硫化物和硫盐则极为少见。在一般块状矿石中很少见到的矿物如方铅矿、黝铜矿等,常常在主要层状矿体内和附近呈分支状、舌状和脉状产出,富铜矿石中发现有微量存在。这些矿物可能是矿床变质变形过程中及常见组分硫化物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 别子型矿石的显著地球化学特征是其高Co、低Pb和低Ba含量。虽然可用的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大多数仅来自别子矿床,但别子型矿床的硫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很小,即δ~(34)S为+0.4‰~+3.2‰,平均值+2.1‰;在所检测的6个矿床中,黄铁矿的Se/S比值的变化范围也窄,紧挨在其平均值1.32×10~(-4)处浮动。 别子型矿石的这些矿物及地化特征可能归固于有关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性质。现代海底富铜硫化物矿床,其化学性质与别子型矿床极为相似。虽然这两种矿床彼此间在矿物学特征上有点差异,丘垄内部的海底蚀变和热液交代作用可能会把海底硫化物矿床的原生矿物组合改变为别子型矿床的矿石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
<正> 迄今为止,已鉴定出8种铜硫化物矿物:铜蓝Cu_(1·00)S、雅硫铜矿Cu_(1·12)S、斯硫铜矿Cu_(1·40)S、吉硫铜矿Cu_(1·60)S、斜方蓝辉铜矿Cu_(1·75)S、蓝辉铜矿Cu_(1·80)S、久辉铜矿Cu_(1·97)S和辉铜矿Cu_(2·00)S。人们已部分或完全确定了铜蓝、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和辉铜矿的晶体结构。雅硫铜矿、斯硫铜矿和吉硫铜矿的晶体结构还没有测定。雅硫铜矿和斯硫铜矿是两种  相似文献   

20.
在历史上,巴西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然而,到2006年,巴西却实现了能源独立;这一巨大转变要归功于其大力发展以生物燃料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的做法。如今,巴西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乙醇燃料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受石油危机威胁的日子已成为昨日黄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