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华蓥山122个石柱及其石柱上的植被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4对指标,从数量特征对石柱与植被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柱高、石柱投影长、植被冠幅投影长、植被覆盖石柱高的平均值分别为3.74、3.22、3.25、1.45,石柱上的植被与石柱有较大的相关性。其中,石柱高与植被覆盖石柱高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6;其余三对指标相关性从大到小分别是:石柱投影长与植被冠幅投影长0.63、石柱投影面积与植被冠幅投影面积0.53、石柱高与植被树冠高0.23。该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与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四川、重庆两地几处典型岩溶地质遗迹的地质特征,如九寨沟、黄龙发育独特的高寒岩溶;兴文巨大的喀斯特天坑;华蓥山发育典型的溶脊槽谷型岩溶地貌;与华蓥山岩溶作用受隔挡式褶皱控制相反,奉节则受隔槽式褶皱控制,在岩溶形态上有所区别,以地缝岩溶地貌为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川渝地区岩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km×1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关中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地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中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约5.5489×104km2,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9.98%,相应人口约为2294.9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98%;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0.02%,相应人口2200人,零星分布在陇县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关中地区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地区面积3km2,人口1400人,由于适宜度高、面积小,导致人口密度最大,达467人/km2.  相似文献   

4.
城市河道水质黑臭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准确识别城市黑臭水体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GF-2 PMS数据,利用TSUWI(Two-Step Urban Water Index)指数提取研究区水体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影像的黑臭水体归一化比值指数BOI和NDBWI值,采用面向对象的最优特征选择搜索算法SEaTH(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确定黑臭水体与一般水体的4个分离特征,构成特征空间,利用K-mean算法进行多特征聚类分析,进行黑臭水体的识别与分类。结果表明,南京市研究区范围内共有6条河道15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情况,面积约为0.38km2,占城区水域(剔除长江南京段面积)面积的1.98%,经实地调查验证,黑臭水体的识别精度为81%。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监测与评价,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ASTER GDEM的延河流域水系提取及面积高程积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河流域为例,基于ASTER GDEM,采用图解建模方法提取河网进行面积高程积分分析.结果表明,汇流阈值越大,河道数目、河道总长和河网密度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当汇流阈值为6200时,河网密度为0.28,趋于平稳;不同汇流阈值产生的河网形态各有差异,阈值越大,生成河网越稀疏,反之越密集.面积高程积分HI分析结果表明,延河大多区域处于发育壮年期,处于发育幼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0.4%、98.2%和1.4%.  相似文献   

6.
基于达里雅博依绿洲1993年、2006年、2011年及2016年4期遥感影像,选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度、转移矩阵及景观指数的方法,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3—2016年,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域、林地、草灌丛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沙丘面积逐年消减,其他用地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整体上各类型的土地单一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我国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常用的评价方法,简述了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归纳了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分析方法,得出源解析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多元统计分析、空间识别和化学形态分析,从而为准确合理评价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庆华蓥山山脉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鉴定,重庆华蓥山山脉有菝葜属药用植物7种,其中菝葜、小叶菝葜、光叶菝葜分布最广.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医疗用途、地理分布、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前景,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华蓥山山脉菝葜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仪陇马鞍镇南海村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以土地整理前后1:2000实地调绘结果数据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探讨土地整理对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改梯(田)后耕地中田块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景观破碎度增加;耕地类中的旱地、农村宅基地及林地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形状较整理前变得规则;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丰度指数降低,景观类型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和扩张强度指数,结合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从国家和区域尺度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扩张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扩张面积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城市土地扩张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的趋势。②东部地区城市土地面积增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强度下降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东部和东北地区。③城市土地面积扩张最为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新疆、重庆、云南等省份,年均城市面积增长倍数超过0.2;城市土地强度扩张增长区域分布在北京、广东、辽宁等省份,年均增长超过0.04。④全国尺度上,产业非农化对推动城市土地扩张最为显著;区域尺度上,人口城市化对不同地区城市土地面积扩张影响普遍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