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探讨了碳源、氮源、pH值、培养温度等各种因素对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分泌菊粉酶能力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产酶发酵条件为:菊粉30.0g/L、酵母膏7.0g/L、NaCl 5.0g/L、K2HPO4·3H2O 3.0g/L,初始pH 6.0,250mL发酵三角瓶装液量为50mL,30℃,160r/min振荡培养2d,酶活力达到最高,为2.354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43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淀粉酶的酶活,研究碳源、氮源、各种理化因素等培养条件对细菌产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麸皮,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初始PH值为7.90-8.20,培养温度31℃,在装液量为100mL三角瓶中装液40mL.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酶活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71倍.  相似文献   

3.
以毛木耳为产酶菌,以CMC为唯一碳源,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毛木耳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为27℃、pH值为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90mL/250mL、摇床转速为180rpm、培养天数为6d时,产酶活力最大。以各个因子的最佳梯度做优化培养,发酵液中的漆酶活力高达70.76IU/mL。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筛选出20余株产中性植酸酶活性的菌株,对一株产中性植酸酶活性较高的绿脓假单胞菌(Phy10)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该菌株在pH值6.0、温度30℃、装液量100.0mL、接种量7.0mL、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氮源为NaNO2条件下产酶活性最大,优化后酶活可达到231.2U/mL,比未优化前提高了2.16倍.  相似文献   

5.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利用枳实废渣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枳实废渣为碳源,对产纤维素酶G2菌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测定FPA、CMC、C1酶活的大小,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产酶最适条件为:枳实在发酵前需进行酸处理;氮源为硫酸铵;含水率为70%;初始pH为5~6;发酵周期为6天.在以上最适条件下,G2菌酶活力为FPA:31.8 IU/ml,CMC:11.86 IU/ml,C1:15.79 IU/ml.  相似文献   

6.
碳源和氮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液体培养中4种碳源和4种氮源对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菌丝生物量而言,可溶性淀粉是最适的碳源,玉米粉是最适的氮源;对产胞外蛋白而言,葡萄糖是最适的碳源,蛋白胨是最适的氮源;对产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而言,蔗糖是最适的碳源,酵母粉是最适的氮源.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双孢蘑菇的营养生理奠定了基础,为生产上选择优良的母种培养基及开发利用双孢蘑菇深层培养生产代谢产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锌配合物对尿素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Zn配合物对尿素的吸附行为和壳聚糖分子量对尿素吸附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Zn对尿素的吸附最佳组合为A<,5>B<,4>C<,3>D<,4>,即尿素溶液的初始浓度为3.5mg/mL,反应温度为55℃,pH值为4.5,反应时间为7h时,壳聚糖-Zn对尿素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260.414mg/g.在同一条件下,壳聚糖分子量对壳聚糖-Zn吸附尿素能力影响的大小顺序为50kDa>10kDa>5kDa.  相似文献   

8.
以香菇发酵获得漆酶粗酶液,用该酶液对蒽醌类染料进行脱色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时峰、漆酶浓度和不同染料的脱色影响.结果表明,香菇产漆酶粗酶液对蒽醌类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脱色最佳条件为:温度在30℃左右、pH3-4、反应8h、酶单位在20-30U/L的脱色率达85%.  相似文献   

9.
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的构建及其环境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素培养基和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为初筛和复筛培养基,从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得到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菌株20株。选择其中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力的12个菌株与2株自生固氮菌和EM菌进行正交实验,得到3个组合表现出协同降解纤维素的作用,对滤纸降解效果为组合12〉组合8〉组合5。选用组合12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碳源为微晶纤维素+CMC-Na时CMC酶活最高,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最适pH6.5,最适培养温度为30℃。培养第6天CMC酶活最高。  相似文献   

10.
漆酶对染料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来源于白毒鹅膏菌的粗漆酶与12种工业染料反应,结果发现其中7种染料颜色能被脱除.研究了直接影响黑G和中性黄GL的漆酶脱色的相关因素.试验发现,这两种染料在1h内与漆酶反应迅速,且特征颜色吸收峰(600nm/440nm )基本消失,其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反应pH值范围分别为5-6和3-4,酶活力的增加可显著提高反应速率,但对总脱色率影响不大.在pH值为5、温度40℃条件下,5U/ml的漆酶与直接黑G和中性黄GL反应的Km值分别为3.2mg/L和25.1mg/L,Vmax值分别为2.70mg/L·min和3.25mg/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