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含油污泥产生量大、性质复杂,相应的处理技术和设备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回顾了油田舍油污泥三相分离处理技术现状,介绍了浮选、超声波及电化学处理等含油污泥处理新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处理和农用资源化处置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研究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污泥处理包括污泥脱水过程中高分子絮凝剂与助凝剂的效果;污泥处置新技术包括污泥的营养特性,生产有机复混肥,施用污泥复混肥对作物、土壤的影响,确定污泥施用的安全性指标。并评价了污泥的农用效果与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城市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目标,研究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污泥处理包括污泥脱水过程中高分子絮凝剂与助凝剂的效果;污泥处置新技术包括污泥的营养特性,生产有机复混肥,施用污泥复混肥对作物、土壤的影响,确定污泥施用的安全性指标。并评价了污泥的农用效果与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4.
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琦  刘广立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3):133-134,138
通过对国外在活性污泥处理与利用技术新进展的调研,重点介绍浓缩,脱水,厌氧生物处理,焚烧,农用、湿式氧化,湿式氧化,制油,热干燥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情况,以使活性污泥达到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污水污泥制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污水污泥传统处理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污泥制油技术不断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对污泥制油技术的发展进行综述,特别就工艺操作条件、催化剂的使用等方面介绍了污泥低温热解技术,并对污泥制油技术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降解油田含油污泥中烃类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增德  张建  祝威  孔瑛 《环境科技》2005,18(4):9-11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使油烃含量减少。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从油污土壤中分离纯化出4株能降解石油烃类的微生物CH1、CH2、CH3和CH4。经鉴定菌株CH3为假单胞菌属,通过生理特性实验,确定了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5,油泥中石油烃类的降解率达85%。按照文中微生物处理舍油污泥的现场施工方案,可使处理后舍油污泥中烃类含量〈1500mg/kg(符合国标GB4284—1984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资源化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污水污泥产量巨大且成分复杂,如何对它进行合理利用已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若处置利用不当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就明显地削弱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功能。文章系统地综述了城市污泥处置与利用的现状和趋势,指出污泥资源化利用是今后污泥最终处置的根本方式,并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污泥制作建筑材料、热解制油、制取燃料、堆肥利用、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前景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含油污泥的热洗处理中引入超声辐照处理技术,研究考察了超声脱油技术中超声强度,超声辐照时间,含油污泥预热温度,清洗液用量和清洗液回用4个试验操作条件对污泥脱油的影响,认为在优化条件(超声发生器输出电压175V,辐照时间15min,预热温度55℃,清洗液和含油污泥以质量比8:1)下,超声脱油技术可以把污泥的干基油含量由0.35g/g降低到0.14g/g,同时也证明清洗液可以反复使用。根据简单的经济核算,处理1t含油污泥可以产出66元的效益。研究表明,使用超声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含油污泥的污油脱除效率,明显降低污泥清洗的操作温度。  相似文献   

9.
污水污泥处理的资源化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水污泥消化气发电技术是将污水污泥经厌氧发酵消化后,利用所产生的甲烷气气体作燃料供发电机使用;污泥油化处理技术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使高分子物质通过加水分解、缩合、脱氢、环化等反应变为低分子油状物质的过程。利用上述技术可实现污水污泥处理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0.
含油污泥超声处理脱油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槽式超声清洗器辐照含油污泥,辅以气浮浮选,以脱除污油.用w(油)为0.130g/g的含油污泥,对比经28 kHz超声底部向上辐照和未经超声辐照的含油污泥气浮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40 ℃水浴下,28 kHz超声辐照脱油后,污泥w(油)达到最小,为0.055 g/g,比未经超声辐照对照组的w(油)(为0.124 g/g)下降约55.6%;28 kHz超声底部辐照方式脱油效果优于40 kHz超声侧面辐照;当28和40 kHz超声辐照的声压辐值分别为0.085和0.120 MPa时,脱油后污泥w(油)最小;添加硅酸钠则降低含油污泥的超声脱油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高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量显著提高,污水处理的二次产物污泥的产量亦随之剧增.市政污泥是市政废水处理的剩余固态物质,性质复杂,处理难度较大,是当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围绕当前主流的市政污泥的产生工艺、末端处置技术加以探讨,介绍了活性污泥法的产生和发展、剩余污泥的危害和主要的末端处置技术,分析了市政污泥处置领域中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对进一步了解中国当前市政污泥处置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形状污泥干燥特性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00~300℃恒速干燥条件下饼状污泥和球状污泥的失重速率、干基质量变化的测定,系统分析了不同形状污泥干燥特性的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饼状污泥在干燥过程中会产生裂缝,并分裂成若干小块,而球状污泥仅仅会产生体积收缩,形状并未发生变化.由于表观形态变化的差异,导致了污泥干燥过程的差异,饼状污泥的干燥过程分为升速和降速2个阶段,而球状污泥的干燥过程则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饼状污泥的平均干燥速率大于球状污泥.在150℃以上干燥时,饼状污泥的有机物在水分蒸发的同时即开始分解,而球状污泥则在水分蒸发完后才开始发生有机物分解.  相似文献   

13.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必然产物,污泥中除含有灰分外,还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重金属及氮、磷、钾等有机质,含水量高达97%,并伴有恶臭气味,易引发环境污染。如能对污泥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与处置,便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实现对处理后污泥的二次利用,因此寻找新型处理和利用污泥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实验考察两种接种污泥——絮状活性污泥和厌氧颗粒在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均以丝状菌交织构成网状框架结构,球菌、杆菌穿插其间,并且外围附着一些原、后生动物;由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好氧颗粒表面结构比由絮状污泥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表面结构更加规则致密。由絮状污泥和厌氧颗粒污泥培养成熟的好氧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分别为1.3mm和1.5mm,它们的粒径比较接近,但都小于厌氧颗粒污泥。两种好氧颗粒污泥的SVI值75mL/g,沉降速度都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范围为25~89m/h,都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两种接种污泥在M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中,MLVSS的增殖率均先为负值,然后逐渐上升变成正值,并且在好氧颗粒成熟后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污泥膨胀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但在该工艺中经常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污泥膨胀一旦发生,系统较难恢复且恢复时间较长.在实际运行中,引起污泥膨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找出污泥膨胀的真正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污泥处置国内外进展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随着污水处理率的迅速提高,污泥产量也将大大增加.如不进行妥善处理,污泥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必将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处理、海洋倾倒、农用绿化、焚烧和热处理等.焚烧和热处理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丝状菌和絮凝菌的生长特性方面对活性污泥膨胀的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论述和分析了各种活性污泥膨胀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南昌市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剩余活性污泥涡凹气浮浓缩工艺优选调理剂,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组成的双污泥调理剂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对污泥进行调理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投加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双污泥调理剂更能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对污泥调理效果高低依次为PAC+FO4440SH、PAC+FO4190SH、PAC+FA920SH、PAC+AN926SHU,采用双调理剂调理朝阳洲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剩余活性污泥时,优选PAC+FO4440SH。  相似文献   

19.
化学解偶联剂对污泥产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比较了8种化学物质--邻氯苯酚 (oCP),间氯苯酚 (mCP),2,4-二氯苯酚 (DCP), 2,4,5-三氯苯酚 (TCP),对硝基苯酚 (pNP),间硝基苯酚 (mNP),2,4-二硝基苯酚 (DNP)和3,3',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对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化学物质都能有效地控制污泥产率,均可以做为解偶联剂.硝基酚类化合物比氯酚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要好,DNP和pNP的污泥减量化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9.16% 和83.77%.解偶联剂效果的差异与其酸性大小有关,其pKa越低,污泥的减量化效果越好.随着解偶联剂质量浓度的升高,污泥产率逐渐减小. 解偶联剂质量浓度固定不变时,随着污泥质量浓度的升高,污泥产率逐渐提高.高污泥浓度将弱化解偶联剂的效果,因此建议采用比解偶联剂浓度(解偶联剂质量浓度/污泥质量浓度)来选择解偶联剂.   相似文献   

20.
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最佳污泥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奕  陈利德  王偲 《环境工程》2004,22(3):32-35
通过试验研究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最佳污泥负荷的取值范围 ,利用SAS软件系统进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 ,并利用工程数据加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