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为了探讨低PH和铝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或联合毒性效应,进一步研究钙缓解作用机理,用放射性核力’Ca作为示踪剂,研究在低pH值及加铝条件下,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对钙离子的吸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生长在pH为7.10时,45Ca在泥鳅体内各器官的96h放射性比度为:皮肤39532Cpm/g,骨骼38116Cpm/g,鳃25495cpm/g,肌肉1651cpm/s;低pH(4.70)条件下,泥鳅体内45Ca含量较正常条件下(对照组PH7.0)下降百分比为:皮肤81.07%,骨骼84.41%,鳃80.11%,肌肉5.88%;在低PH值并加铝时,泥鳅体内备器官45C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下降百分比分别为:皮肤89.87%.骨骼88.83%,鳃86.17%,肌肉26.47%.并讨论了酸雨危害对鱼体钙代谢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2.
酸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共生蛋白及营养关系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模拟酸雨及不同Ca/Al比对马尾松(Pinusm assoniana Lam b.)菌根中真菌与植物共生及营养关系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污染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抗性机理.当pH20 的模拟酸雨与铝共同作用时,马尾松菌根中酸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以及海藻糖酶和甘露醇脱氢酶活性明显下降,即pH20 的模拟酸雨及铝离子对马尾松幼苗根的磷、氮吸收以及两共生生物之间的营养物质交换过程产生了影响,且铝离子在pH值低的情况下毒性作用更强;而钙能有效地缓解铝的毒性⒚在本实验中当Ca/Al比为1/1 时,缓解能力最强;在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tinctorius)后,马尾松幼苗根部酶活性仍能保持一定水平,植物对模拟酸雨及铝毒的抗性增强.菌根形成初期,经等点聚焦电泳后分离出在植物及真菌纯培养中均不存在的共生蛋白,其等电点为470,经pH20的模拟酸雨处理后该蛋白仍存在  相似文献   

3.
在20℃条件下应用换液的方法研究单甲脒农药对大型(Daphniamagna)、方形网纹(Ceriodaphniaquadrangula)、老年低额(Simocephalusvetulus)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结果表明,单甲脒对类的毒性中等,48hEC50值在552—1514mg/L之间,老年低额比较敏感,大型耐性较强.21d繁殖实验结果获得单甲脒对老年低额的最大无影响浓度(NOEC)为0032mg/L,最低有影响浓度(LOEC)为0063mg/L,其最大允许浓度(MATC)估计为005mg/L,应用系数为001.溶液pH值对单甲脒毒性有明显影响,其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絮凝法处理纸浆漂白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元彩  肖锦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6-468
研究了无机絮凝剂PAC,PSA,PES,MgCl2,CaO及其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CGA复全使用对两种不同工艺漂白废水的混凝处理特性,结果表明,水质1CODcr,AOX去除率分别为63.2%,45.3%,水质2CODcr,AOX去除率达73.1¥%,53.4%。化钙与碳酸钠具有相同的降解AOX能力,硫离子在中性pH条件下可显著提高AOX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稀有鲫(Gobiocyprisrarus)作为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的可能性,测定了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鲫的7d亚慢性毒性,它们对稀有鲫的无可观测效应浓度(NOEC)分别是2500、10、200、20和80μg/L。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则分别为5000、20、400、40和160μg/L。试验结果表明,稀有鲫是一种较好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6.
杀虫剂单甲脒对绿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杀虫剂单甲脒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的短期和长期毒性。用细胞密度计算出的48hEC_(50)分别为1.42和1.41mg/L,96hEC_(50)分别为1.67和1.62mg/L长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经试验初期的抑制后,杀虫剂单甲脒能促进藻类繁衍。  相似文献   

7.
1 Materialsandmethods1.1 ClayandchemicalsTheclayusedwasamontmorilloniteSwy2fromCrookCounty,Wyoming,andwaspurchasedfromtheSourceClayMineralsRepositoryatUniversityofMissouri,Columbia,MO.The<2μmfractionwasobtainedbysedimentation.Na+,K+,Mg2+andCa2+saturatedclayswe…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pH5.5条件下,钴(Ⅱ)和镍(Ⅱ)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增养生长的影响。当介质中钴的起始深度为0.50/2.0μg/ml时,能轻微刺激C.roseus细胞的生长,〔Co(Ⅱ)〕>4.0μg/ml,〔Ni(Ⅱ)〕>2.0μg/ml时,阻碍细胞生长,其抑制程度与介质中钴(Ⅱ)。镍(Ⅱ)的浓度相关;它们的最小致死浓度分别为50.0μg/mlCo(Ⅱ)和10.0μg/mlNi(Ⅱ)。钴(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Thealuminosilicatesheetsofbentonitepossessanetnegativeelectricalchargecompensatedforbyinorganicexchangeablecations(e.g.,Na+andCa2+),whichstronglyhydratedinthepresenceofwater.Surfacepropertiesofnaturalbentonitecanbemodifiedbysimpleionexchangewi…  相似文献   

10.
锌湿法冶炼废水中锌,镁的连续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冶炼废水中锌和镁进行了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在pH5.5和pH10的两种缓冲介质中,以2.0g/LXO指示剂0.15mg/L和5g/LEBT指示剂1.5mg/L为指示剂,在掩蔽Fe^3+和Cd^2+、Ca^2+后,进行EDTA络合滴定,结果准确、可靠,且方法具有简单迅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水体铜对黄河鲤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水体铜对黄河鲤Na -K -ATP酶活性的影响,采用ρ(Cu2 )为0.01,0.05,0.10,0.30,0.50,0.70和1.00 mg/L的试验液分别刺激黄河鲤1,3,5和7 d后,测定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 -K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Cu2 对黄河鲤的96 h LC50为1.67 mg/L;低浓度Cu2 (ρ(Cu2 )为0.01和0.05 mg/L)对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 -K -ATP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且随着ρ(Cu2 )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也越明显(P<0.05);黄河鲤暴露于0.10 mg/L的Cu2 溶液时,鳃组织Na -K -ATP酶活性5 d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和肾组织Na -K -ATP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高浓度Cu2 (ρ(Cu2 )为0.30,0.50,0.70和1.00 mg/L)对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 -K -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且随着ρ(Cu2 )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也越明显(P<0.05或P<0.01).提示黄河鲤鳃组织、肝胰脏和肾组织Na -K -ATP酶活性对铜的污染均具有指示作用(其中最为灵敏的是鳃组织Na -K -ATP酶活性),且存在计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可以用来指示低剂量重金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铜和锌离子对真鲷幼鱼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水中Cu^2+、Zn^2+对真鲷幼鱼组织CAT、GPT、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鲷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Cu^2+(0.5、0.75、1.5mg/L)、Zn^2+(1、2、4mg/L)海水中4d后,Cu^2+、Zn^2+对鳃,肝脏CAT,胃蛋白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离子强度、pH值和Ca2+/Al3+对马尾松幼苗的铝毒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在不同溶液酸度、不同离子强度和Ca2+/Al3+比下,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酸度增加,离子强度减小时,铝的毒害作用增大。钙对铝毒有明显缓解作用,当Ca2+/Al3+增大时,铝的毒性减小,但其缓解作用与铝浓度有关,当铝浓度增加,钙的缓解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刘慧  王晓蓉  王为木  沈骅 《环境科学》2005,26(1):173-176
选择幼龄鲫鱼为材料 ,研究锌(Zn2+)及其配合物(Zn-EDTA)低浓度长期暴露(40d)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锌富集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 ,鲫鱼肝脏中锌的积累量随锌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Zn2+处理明显高于Zn EDTA处理 .2种形态锌对鲫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其中Zn2+暴露浓度与酶活性之间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Zn2+在低浓度时对谷胱甘肽转硫酶(GST)有诱导作用 ,高浓度时为抑制作用 .Zn EDTA对GST活性始终产生抑制作用 .CAT与GPx对锌暴露比GST和SOD更为敏感 ,适合作为水环境锌污染的早期监测指标 .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判断人工纳米材料(富勒烯,C60)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健康危害,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剂量C60(0.04~1.0 mg·L-1)长期(32 d)暴露对鲫鱼的氧化伤害.结果表明,各实验组中鲫鱼幼鱼脑、肝脏、鳃组织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都发生显著降低(p<0.05),其中1 mg·L-1 nC60,aq的暴露对鳃组织GSH含量的抑制率为14.3%,高于对鱼脑、肝脏组织中的抑制率;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鳃组织中Na -K -ATP酶活性均被显著激活,其最大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21.34%(0.04 mg·L-1暴露组)、114.80%(0.04 mg·L-1暴露组)和348.59%(0.20mg·L-1暴露组).实验结果揭示,长期暴露引起机体组织的氧化应激可能是水环境中C60的致毒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东郊污灌区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岩溶山区表土中^7Be、^137Cs、^226Ra和^228Ra地球化学相分配的实验研究表明,4种核素绝大部分存在于Fe-Mn氧化物,有机质及残渣相中。它们在表土的迁移过程中具微粒迁移性,能较好地随土粒般运,可作为土粒侵蚀或沉积的示踪剂。  相似文献   

17.
探究富铁酸性硫酸盐体系次生铁矿物附着包裹硫杆菌的Fe~(2+)氧化活性,对揭示次生铁矿物调控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过程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首先采用摇瓶实验合成次生铁矿物—施氏矿物,然后将脱水后的0.1、0.2、0.3及0.4 g施氏矿物直接或溶解后加入到pH为2.50的富铁酸性硫酸盐体系(改进型9K液体培养基)中进行Fe~(2+)氧化,分析体系pH、Fe~(2+)氧化率、次生铁矿物产生量等相关指标.研究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在脱水施氏矿物的附着包裹量为2×10~8cells·g~(-1).0.1、0.2、0.3及0.4 g施氏矿物直接加入体系经过108 h培养,pH分别下降至2.28、2.25、2.24及2.22;Fe~(2+)氧化速率随着施氏矿物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各体系Fe~(2+)氧化率在108 h均达到100%,此时次生铁矿物产生量分别是3.05、3.30、3.61与3.70 g·L~(-1).然而,0.1、0.2、0.3及0.4 g施氏矿物溶解后进入的相应体系经过108 h培养后,pH分别下降至2.19、2.18、2.10及2.02;Fe~(2+)氧化速率随着施氏矿物溶解量的增加而增加,各体系Fe~(2+)氧化率在96 h均达到100%,各体系次生铁矿物在108 h时的产生量分别是6.16、6.44、6.76与7.89 g·L~(-1).可见,施氏矿物对硫杆菌的吸附包裹作用致使体系Fe~(2+)氧化效率降低,次生铁矿物合成量减少,酸化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镉对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外套膜和鳃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按照96 h的LC50为134.9 mg·L-1,分别于镉(Cd2+)浓度为4.22、8.43、16.82、33.7和67.45 mg·L-1,染毒24、48、72和96 h后测定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和鳃中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在不同浓度镉(Cd2+)溶液中经急性毒性处理24、48、72和96 h后,外套膜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鳃抗氧化酶活性呈现“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镉处理后的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和鳃SOD、GPX和CAT活性,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且鳃诱导SOD、GPX和CAT活性较外套膜早.经镉处理以后,外套膜和鳃中MDA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高浓度镉处理组较对照组脂质过氧化损伤出现显著差异(**p<0.01),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于叶  卞为林  张慧敏  张波  何义亮 《环境科学》2015,36(7):2713-2718
为考察C60纳米晶体颗粒和Cu2+复合体系的生物毒性,本文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作为受试对象,研究了C60纳米晶体颗粒物(n C60)和Cu2+对RAW 264.7的复合毒性影响.结果表明,当单独暴露n C6024 h,n C60浓度为6.6 mg·L-1时,细胞活性降低了45%,n C60浓度为9.9 mg·L-1时,细胞活性降低了70%,表现出剂量-毒性效应和时间-毒性效应.水中出现Cu2+可以降低n C60的细胞毒性,当Cu2+浓度为2 mg·L-1,n C60浓度为6.6 mg·L-1时,细胞的活性降低至25%,当Cu2+浓度为5 mg·L-1,n C60浓度为9.9 mg·L-1时,细胞的活性下降至15%.研究表明,n C60表面能够吸附Cu2+,并且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n C60纳米晶体颗粒表面对Cu2+的吸附,可能是n C60对细胞毒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