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地震应急救援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方世萍  张芝霞 《灾害学》2004,19(1):31-33
在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及典型震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地震应急救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震应急救援需求 现代化城市建设以交通立体化、通讯、水、电、气、排污网络化及交通、房屋向高层多功能化发展为一大特征。人口高度密集、财富日益聚集为第二大特征;这些均使城市面对灾害愈加脆弱,即增加了灾害的易损性。地震是突发性自然灾害,整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往往只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区频繁发生各类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和不便.据资料统计,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到了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成灾率高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信息的表达对规范和协调救援力量的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系统是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阐述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定义及内涵;探讨了地震灾害现场救援行动标识的分类、设计以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 《灾害学》2008,23(Z1)
针对四川汶川8.0级地震,探讨了承担着地震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如何加强应急无线通信能力,为救援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在中国地震局指导帮助下,于2001年11月在厦门公安消防支队和市政有关联动单位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分队。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和针对性训练,现已基本具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实践证明,在中心城市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分队是十分必要的。组建地震应急分队,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3月1日,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10周年,进行了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许慧鹏摄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订后的《防震减史法》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之一,其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1979—2005年,全省GDP平均每年增长14.8%,超过全国平均增速约3个百分点:从1992年开始,已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而江苏省地震活动水平在全国属中等偏上。  相似文献   

10.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快速部署救援力量,提高生命救援效率,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开展大震巨灾信息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新燕  陈虹  顾建华 《灾害学》2012,(4):128-131,137
介绍了制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背景,阐述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的阶段,给出了地震现场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内容。该规范将有效地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SDE的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建设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地震紧急救援数据库的建设目标,分析了ArcSDE的基础原理,以四川省紧急救援队为例,介绍了利用ArcSDE技术构建地震紧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短波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安徽短波通信网的建设情况。10多年来,它在安徽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地震救援能力的一项指标--地震灾害发布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建国  贾燕 《灾害学》2005,20(1):31-35
地震救援能力一般很难给定.本文提出利用地震死亡人数的报出时间作为衡量指标来评价地震的救援能力.首先,需要指出,地震发生后存在"黑箱"时间,即地震发生至灾情报出时间;其次,报出灾情后救灾进入"灰箱"状态,而地震死亡人数报出时间长度与总死亡人数有关;再次,死亡人数基本报出时间的长短,反映了救援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5.
地震救援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救援行动的概念和响应过程出发,在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地震救援行动的方面和因素,以及它们对救援行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为地震救援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制约地震紧急救灾效果的关键因素与改进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清林  高建国 《灾害学》2005,20(3):48-52
紧急救灾是减轻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措施.震后半小时内、第1天、第2、3天救出人员的存活率明显不同,分别把这3个时段称为地震紧急救灾的第1、第2、第3有效时间.决定救出时间的第1因素为救灾队伍到达现场的时间,第2因素为救灾技术.但因"第2因素"最终还需依赖"第1因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第1因素"最为关键."第1因素"的第1制约条件为救援者与现场的距离;第2制约为交通条件与救灾调度、交通管理技术,第3制约为救灾指挥与实施者的反应速度与反应能力.且救出时间的第1与第2决定因素都受动力、物质、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应结合救灾调度设计,有重点地强化交通网、水、电、等生命线工程;科学地定点储备城市救灾物质、设备与技术力量;增强居民的防灾、救灾意识与技术能力;防止次生灾害危险源可能造成的破坏;加强指挥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与决策合理性;减小决策失误风险;实施救灾指挥预备.  相似文献   

17.
地震灾害搜救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介绍了地震灾害现场常用搜救技术及设备,并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利弊,以求根据不同现场的具体要求使用最优搜救技术和设备,达到最好搜救效果。此外,对低频电磁探生技术、超声波探测技术、超宽带电磁探测技术、基于气体测量的搜索定位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地震灾害搜救中的应用做了较广泛的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震救援这一非常态社会活动,在灾情信息上报及时且全面的前提下,对现有救援力量尤其是善于应对困难情况的各支专业救援队进行部署,以达到救援力量的有效利用,尤其是在讲究效率的黄金72 h中显得格外重要。在各救援点优先等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利用图论的路径分析功能在地图上实现救援力量的合理部署。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应急分项软件"地震应急快速触发响应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功能设计,并对各子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以及软件的数据流程等内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