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在青海省处于海北与海西州交界地带。青海湖流域介于北纬36°15′—38°20′,东经97°50′—101°20′。流域面积29661平方公里,海拔3196—5174米。青海湖是在流域最低的地方,东西长约109公里,南北宽约65公里(图1)。1988年平均水位海拔3195.59米,湖水面积4282.3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8.8亿立方米。青海湖流域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黑马河、江西沟等地的黄土层中发现石器与木炭)。自古以来,羌、吐谷浑、藏等少数民族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文化。从考古出土的珍贵文物和古城池(海晏的三角城、尕海城,刚察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盆地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青海湖盆地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青海湖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东南侧,由日月山、大通山、阿木尼尼库山及青海南山所环绕形成一个闭合的盆地,地处东经97°50′—101°13′,北纬26°20′—38°20′,面积达(含青海湖)39661平方公里,青海湖位于湖盆中部,湖水面积434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4米,湖水平均深16.5米,最大水深27米,总蓄水量约778亿立方米。周围山地平均海拔3500—4000米,最高峰5200米。盆地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40余条,呈不对称状分布。其中常年性河流有7条,径流量大于0.11亿立米/年的河流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省经济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文章在阐述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5.
青海湟水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带动青海经济腾飞的重要地带 ,在我国大西北开发中起着“强东拓西”的作用。分析了湟水流域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今后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分析河南省近年来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河南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河南省服务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自身特点,从政府引导、结构优化、重点建设、人才培养、集聚区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明显提高,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到法律层面和现代先进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并给予了极端关注和重视,已形成一种国际大气候,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觉悟和自觉性明显增强。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值得注意并应加以解决的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和自然规律的一些现实问题。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最为突出的是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各行各业和部门之间没有大生态、大环境、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想。虽然都在呼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工作,但存在互不协调、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从中央和自治区一级早已树立大生态、大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并将生态环境提高到文明的高度给予了极端关注和重视,但在县级以下基层的决策和执行层次上还没有完全按照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各项工作的始终;宣传力度不够大、执法不够严,群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还没有把关注生态、爱护生态、保护环境作为一个文明的标志和社会行为规范来对待,更没有把它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对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严谨的科学决策与执行机制。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提出了10个方面的看法和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疆农业持续发展及有关人员研究,为决策、执行等各方提供参考并多层面讨论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石河子垦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现状问题: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板结化肥力下降、土壤侵蚀与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欠优功能弱和农业环境污染加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大问题,对新疆来说亦不例外,同样存在着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作为未来世界开发中心之一的新疆,面临着大规模开发的前景,为此必须正确地分析估价当前我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为未来新疆的大发展,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新疆存在着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类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新疆环境保护》2016,(4)
利用青海省天峻气象站、刚察气象站、海晏气象站和共和气象站建站以来到2010年的观测数据,以及青海省布哈河口水文站、刚察水文站和下社水文站多年来的观测数据,从降水、气温和蒸发量的多年变化分析了青海湖流域近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多年降水主要存在一个2~3年和3~4年的变化周期;近53年来,流域内及其周边地区年均气温增加显著,整个流域从1987年左右开始显著增温,线性升温率约为0.3℃/10a,多年平均气温以2~3年的变化周期为主;青海湖流域蒸发的多年变化情况和降水类似,处于波动状态,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综合近53年流域降水、气温和蒸发的年际变化情况,青海湖流域从1958-2010年气候由冷干逐渐向暖湿变化。 相似文献
14.
岷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岷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研究岷江生态环境问题;(2)解决岷江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图们江流域特有的生态类型、特征及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替趋势,将该流域划分成5类生态类型,对不同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益建意。 相似文献
17.
伊犁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伊犁地区是欧亚大陆腹地中的一块湿岛,水量充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草场丰美,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水土资源的开发使伊犁地区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比较突出,还未得到遏止,仍处于恶化之中。因此,在水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认识和尊重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并采取正确的利用方法,人类与环境才能获得比较协调的发展。1伊犁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概况伊犁地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届大陆性温带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夏热少酷暑,各冷少严寒,春温回升迅… 相似文献
18.
对二龙山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整治与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3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解决二龙山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加速本区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河北省生态环境恶化类型,分析了造成其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河北省生态环境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科学准确地获取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年际变化情况,对分析该流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9年~2011年3期TM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研究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①2009年~2011年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县域差异,海晏县、共和县、刚察县和天峻县4县各土地变化幅度较大的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量;②流域内林地和耕地主要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沙地面积占流域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15.57%,主要分布于青海湖湖东地区;③年际问耕地面积总量呈减少趋势,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林地面积的增加;④研究流域全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年际波动特征,但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