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湖为我国“三河三湖”重点水污染防治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高速发展、人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使水资源系统受到很大冲击,水质变劣,湖体营养过程加剧,生态环境受到明显损害,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巢湖湖区水中高锰酸钾、总氮、总磷含量分别为4.9mg/L、2.48mg/L、0.227mg/L,水质类别为劣V类(重度污染);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含量平均值为1065mg/kg、587mg/kg。要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快水污染综合治理。分析了巢湖污染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永定河怀来段沉积物环境现状,对永定河怀来段14个采样点的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N)、总有机碳(TOC)进行测定,用有机氮和有机指数进行有机污染评价,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永定河怀来段沉积物TP、TN和TOC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06.40 mg/kg、525.59 mg/kg和1 135.70 mg/kg;有机氮平均值为0.050%,有机指数平均值为0.006 8,两者空间变化特征相似;内罗梅污染指数范围是0.342~1.181,部分为轻度污染,TN的生态风险较高,TOC、TP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巢湖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水域面积约820km2。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共33条,其中主要有6条。南淝河、派河、杭埠-丰乐河、白石山河由西部汇入湖区;柘皋河、兆河由东部汇入湖区。1956~1969年间兆河闸、巢湖闸和裕溪闸相继建成之后,多年平均水深2.69m。198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湖泊年接纳的总氮、总磷负荷总量分别为8417.16t和587.38t,其中由入湖径流输入的总氮6712.00吨/年,总磷367.00吨/年,由底泥中每年释放的总氮705.16吨/年,总磷220.38吨/年。过…  相似文献   

4.
<正>巢湖水质及富营养化现状巢湖流域总面积1.35万km~2,其中湖区面积可达9153km~2。近30年来,由于流域周边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致使入湖污染物不断增多,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巢湖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水质检测表明,营养盐含量由入湖口至湖心逐渐减小,呈梯度变化。根据2015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湖区总体水质为Ⅳ类、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其中东半湖轻度富营养化,西半湖中度富  相似文献   

5.
对洞庭湖表层底泥样进行了Cd、Pb、Cu、Zn、As、Hg和Cr等7种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首次对各河流入湖口和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洞庭湖各子湖区(段)表层底泥中以Cd污染最为严重,所有样点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三级标准限值;其次为Pb、Cu和Zn,各子湖区该三种金属含量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再次为As和Hg,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湖区As、Hg均属于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而Cr对洞庭湖表层底泥的污染最轻。主要河流入湖口中,湘江和资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Cd、Pb、Zn和As污染最为严重,沅江入湖口表层底泥的Hg污染最为严重,资江和汨罗江表层底泥的Cu和Cr污染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西洞庭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潜在危害极高,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城陵矶和大通湖的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级为高。根据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RI)值大小,洞庭湖各子湖区(段)重金属复合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次序为:西洞庭湖大通湖城陵矶东洞庭湖南洞庭湖。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近期百花湖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情况,对百花湖库区沉积物TN、TP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百花湖库区沉积物中TN、TP污染严重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TN含量变化范围为3 634. 08mg/kg~4 954. 88mg/kg,均值为4 168. 53 mg/kg,TP含量变化范围为520. 45mg/kg~1 218. 66mg/kg,均值为875. 87mg/kg。总氮的综合污染指数呈现出严重污染水平,单项评价指数均大于严重污染的临界值;总磷的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处于清洁到重度污染范围,绝大部分单项污染指数处于有影响到重污染范围。  相似文献   

7.
应用SMT法测定了苏州工业园内水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园区内水体沉积物磷污染较严重,吴淞江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最高,达到了1 604.59 mg/kg;沉积物中磷主要赋存形态为生物可利用磷,其中金鸡湖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比最高,占总磷含量的59.59%,湖泊水体流动性较弱,存在非常大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8.
近30年鄱阳湖营养盐时空异质性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特征以及预测鄱阳湖水质演变趋势,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域,基于1988至2018年长序列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近30年来鄱阳湖营养盐浓度特征。运用重标极差分析法,定量评估了各主要控制点位演变趋势特征;并采用Pearson系数计算各控制点位营养盐负荷的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1)鄱阳湖营养盐浓度随时间变化明显,氨氮年均浓度2000年以前小于0.15mg/L,为Ⅰ类水浓度水平,2000年以后浓度呈显著增加趋势,在2014年达到峰值,全湖浓度平均值为0.814 mg/L,2015~2018年期间围绕在一定浓度水平小幅度波动,处于Ⅲ、Ⅳ类水浓度水平;总磷浓度近30年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近30年呈现出两次最大值,分别在1993年和2014年,年均浓度分别达到0.071 mg/L,0.105 mg/L,为Ⅳ~Ⅴ类水浓度标准。(2)不同湖区空间差异性明显,北部湖区水质相对较好,南部主湖区受5条主要入湖河流携带的污染物影响承纳了大量的污染物,而鄱阳湖主湖体起到了很好的调蓄和净化作用。(3)鄱阳湖各监测站点营养盐时间序列R/S分析Hurst指数均大于0.5,呈现出较强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对宝鸡千河河道11个监测点底泥的OM(总有机质)、TN(总氮)、TP(总磷)和重金属(Pb、Zn、Cu、Cr、Cd)含量进行了监测,评价了该河道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底泥中OM浓度为1.25~8.48g/kg,TN浓度为0.14~1.92g/kg,TP浓度为0.41~1.02g/kg;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段底泥有机指数总体上处于清洁水平,但部分监测点有机氮污染相对严重,应注意对外源氮的控制;重金属Pb浓度为15.1~49.1mg/kg,Zn浓度为51.1~171.9 mg/kg,Cr浓度为7.86~43.5 mg/kg,Cd浓度为0.09~0.88 mg/kg,Cu浓度为3.64~19.5mg/kg;底泥中Pb、Zn、Cd的平均含量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潜在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146.1,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底泥中Cd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系统分析环独墅湖水体污染现状,采用营养指数和污染因子指数法对研究区表层水体污染现状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水质参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总氮(TN)含量均值为3.26 mg/L,属劣Ⅴ类地表水;总磷(TP)含量均值为0.03 mg/L,为Ⅲ类地表水;总Hg含量均值为0.11μg/L,为Ⅳ类地表水;其他水质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重庆玉滩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情况,监测了玉滩湖表层沉积物中Cr、Cd、Pb、Cu和Zn的相对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滩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Pb、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41mg/kg、0.75mg/kg、46.04mg/kg、66.98mg/kg、131.55mg/kg,Pb和Cu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轻度)Pb(轻微)Cd(轻微)Zn(轻微)Cr(无污染);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Pb、Cd含量显著正相关,是玉滩湖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因子;玉滩湖总体的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Cd(中等)Cu(轻微)Pb(轻微)Zn(轻微)Cr(轻微),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降低水中硝酸盐氮和磷的污染,采用两级电解法对水中的硝酸盐氮和磷进行去除试验,考查不同电极体系、不同电压等因素对硝态氮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级电解采用催化-钛极板体系效果最好,60 min后对20 mg/L的硝态氮去除率达到92.30%;二级电解改用不锈钢-钛极板,35 min后对5 mg/L的磷酸根去除效率达到90.25%。实验表明,该两级电解体系对水中硝态氮和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些常见的沉水草本植物对水质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氮和磷的浓度.本试验通过模拟氮、磷污染的水质条件,采用篦齿眼子菜对氮、磷营养盐的吸附和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设定模拟废水中的初始总氮(TN)浓度在1~50 mg/L范围内,培养30天后的植株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5.4%,随着初始培养环境中总氮浓度的...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天山天池近十年水质变化情况,基于天山天池3个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t-test分析天山天池2013—202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主要监测指标变化特征,并结合近十年数据利用灰色模型预测2025年污染物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天山天池水质的评价因子为总氮、总磷,总氮浓度丰水期显著高于平水期,总磷浓度丰水期较平水期低,影响综合营养指数评价的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叶绿素α浓度受水期影响不明显。同时预测显示:到2025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将接近20 mg/L,氨氮平均浓度达到0.17 mg/L,总磷最高浓度约为0.014 mg/L;总氮最高浓度约为0.97 mg/L。最后结合地方政府近十年采取的综合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是乌鲁木齐河与头屯河下游的尾闾湖泊,东道海子水体氮素主要受放牧和采樵对荒漠植被破坏和农业排碱影响。而湖泊沉积物是湖泊水体污染物源汇关系中的重要介质,这些沉积物可能成为污染物运移转化的载体。本文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东道海子湖岸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在吸附动力学特征中,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达到极显著水平,沉积物Q_(max)变化范围在179~450mg/kg之间,平均值为238mg/kg,沉积物对氨氮的最终平衡时间在2h,均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前30min的吸附量基本已经与最终的吸附平衡浓度差别不大。在吸附热力学特征中,在低浓度条件下,对吸附浓度与吸附量进行拟合,Henry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达到了显著水平,东道海子沉积物对氨氮吸附规律适用于低浓度吸附氨氮,在低浓度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数据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不如Henry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对CAST工艺的研究多以模型试验为主,其研究成果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的现状,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CAST工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重点考察其对氮、磷的去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MLSS为3 500~4 000mg/L,周期为4h,进水曝气阶段DO为0~0.5 mg/L,纯曝气阶段DO为2~3 mg/L,COD容积负荷为0.3~0.8kg/(m~3·d),SRT为6~8d,水温为15℃~21℃时,CAST工艺对磷的去除效果良好,TP平均去除率可达82.2%,出水TP平均值为0.25mg/L;选择区DO偏高导致磷无法充分释放,改善其厌氧状态有望使磷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CAST对氮的去除效果不明显,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6%和20.7%,这与污泥颗粒细小及SRT较短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污泥混合接种的方法 ,成功地启动了实验室规模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启动后含氨模拟废水运行的进水氨浓度和进水亚硝基氮浓度均为 2 0mmol/L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容积负荷率为 10 6 9mmol/L .d、12 2 6mmol/L .d和 394 5 5mg/L .d ,氨氮、亚硝基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保持在 90 %、99%和 95 %以上。对运行条件研究表明 ,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pH为 7~ 7 5 ,最适温度约在30± 1℃。厌氧氨氧化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 ,氨的厌氧转化随COD浓度的增加也呈抑制型曲线 ,当COD浓度为 80 0±5 0mg/L时 ,厌氧氨氧化速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浮游生物现状及其水质状况指示意义,并积累成都地区浮游生物基础资料。于2015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对兴隆湖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了采样调查和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3属53种,其中优势种以绿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的藻类为主,共检出浮游动物23属33种,其中优势种以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为主。兴隆湖春季浮游生物现存量大于冬季,其中浮游植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1.99×10~6cells/L和6.15×10~5cells/L,浮游动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4 243ind./L和631ind./L。春季和冬季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83和1.61,丰富度指数(Dm)均值分别为2.60和1.88,均匀度指数(J)均值都为0.64,表明两个季节兴隆湖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但春季略优于冬季;水体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兴隆湖水质属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和总磷,春季污染物浓度较冬季有所下降。比较各样点浮游生物与水体理化指标的水质评价结果可知,对于类似兴隆湖的范围较小的水体,各样点浮游生物指数评价结果与水质指标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浮游生物指数适宜进行整体的水质状况评价,水质指标则适用于评价湖泊各个点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杞麓湖外源入湖污染负荷,进行精准治污,降低水质富营养化程度,采用现场踏勘、实测、同倍比法对杞麓湖流域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外源污染物一是通过5条主要入湖河流的径流携带进入;二是雨后通过农业坡面散流区直接汇入;三是通过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排涝排入;四是通过湖面降雨降尘的自然输入,入湖途径呈现出相似性和典型性特征。通过调查核算,2018年杞麓湖入湖河流区、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总计排入杞麓湖的净污染负荷为:CODCr3632.04t、CODMn776.68t、TN921.96t、TP39.70t。以CODCr为例,湖滨农业排涝区、农业坡面散流区、湖面降雨降尘区、入湖河流区每平方千米入湖CODCr分别为52.07、24.09、11.53、7.54t,表明湖滨农业排涝区的污染治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优先治理。该研究成果可向承担湖泊保护管理主体责任的政府和部门提供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转变的治理思路,也为政府在短期内改善杞麓湖富营养化现状和后期保证其得到持续改善提供...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吸附剂粉末活性炭(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投加量、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总氮浓度为561mg/L、LDO投加量为6g/L、振荡速度为170r/min、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pH值为11时,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最高,达到41mg/g。在相同条件下,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是PAC的2.5—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