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天峻、都兰和茶卡)和西部(茫崖、冷湖、大柴旦、小灶火、格尔木和诺木洪) 10个气象站温度、降水月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对柴达木盆地东西部的气候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总体均为增加趋势,西部上升较东部明显;东西部年和四季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东西部气温日较差均为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西部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东部,气温日较差相反。②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总体均为增加趋势,东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西部不明显;东西部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均不明显。③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东西部差值均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气温日较差和降水日数东西部差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观测站1961—2017年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的方法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分析格尔木市近57a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结果表明:近57a来,格尔木市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增温趋势,最低气温增温最明显,冬季增温对年平均气温增高贡献率最大。年代际变化中最低温度是历史温度升温最快的一项。最高温度在1996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近57a的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2mm/10a。季节变化中冬季降水量增加显著。年代际中表现为21世纪降水量增加最明显。降水日数呈弱增加趋势,冬夏比春秋增加略多,夏半年和冬半年气候倾向率均为0.6d/10a,说明57a来降水日数无论冬半年还是夏半年变化一致,且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3.
基于云南省腾冲市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Morle小波等方法分析了该市气候变化特点和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降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显著的突变升高,年降水日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最高(低)气温、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分别存在4年、26年、8年、14年、8年、3年、8年的主周期变化。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4年年平均气温仍将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仍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关中地区近50年来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关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 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关中地区1960-2009年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突变特点和变化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关中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冬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弱;最高、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强弱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显著;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突变还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周期显著,均存在显著的16-18年的周期变化和3-5年的动荡周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4—2017年秦皇岛市气象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等方法,对秦皇岛市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4 a秦皇岛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趋势率为0.169℃/10 a;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153℃/10 a和0.156℃/10 a;不同季节升温不同,春季和冬季升温更为突出;月气温变化中3月升温趋势最大,2月次之;年极端最高气温变化范围在31.0~40.0℃,年极端最低气温变化范围-26~-8.6℃;秦皇岛观测站搬迁后气温比20世纪90年代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普通克里格插值、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北高原1960-2009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突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北高原最高、最低气温均有明显增温趋势,分别为0.3℃/10a和0.32℃/10a;最高、最低气温增温幅度存在季节差异,最高气温在春季增温幅度最大,最低气温在冬季增温幅度最大;最高、最低气温增温的地区差异也较显著,最高气温增温趋势从北向南呈间隔分布,最低气温增温趋势从西向东逐渐递减;最高、最低气温升温突变显著,分别为1994年和1993年;最低气温突变早于最高气温,说明最低气温比最高气温敏感。  相似文献   

7.
利用"三江源"地区18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的气温、降水、蒸发以及相对湿度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暖湿变化情况。分析发现:1961—2012年期间,三江源整体向暖转化,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在升高,且平均最低气温上升速率明显快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加趋势,说明三江源地区正逐步变湿。由于暖湿变化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改变。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逐日气象格点数据(0.25°×0.25°),运用R软件摘出研究区范围内的每个格点数据,利用STARDEX中的FORTRAN子程序计算出57个极端气候指数,选取其中与气温相关的9个主要极端指数,结合线性趋势分析与Mann-Kendall秩次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西双版纳极端气温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近50年来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以0.27℃/10a、0.22℃/10a和0.36℃/10a的速率上升,其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2)气温日较差平均值和较大气温日较差阈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以0.13℃/10a和0.25℃/10a的速率下降,其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自西向东递减趋势;(3)冷暖日、冷暖夜阈值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以0.27℃/10a、0.16℃/10a、0.46℃/10a和0.27℃/10a的速率上升趋势,其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西北部向南部、东南部递减趋势。西双版纳气温变化呈明显增温趋势,研究区冷事件在减少,暖事件在增多。  相似文献   

9.
长江黄河源地气候变化诊断分析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根据长江源地伍道梁,托托河两站,黄河源地玛多站分析了近40年江河源地气温、降水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地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变暖趋势,黄河源地温度变化倾向率大于长江源地。黄河源地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变化,即最低气温趋向上升,而最高气温却趋向下降。长河源地最高、最低气温不存在非对称变化,但是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大于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两地气温日较差显著减少。长江源地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而黄河源地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长江源地降水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黄河源地降水增加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乌兰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近35年来乌兰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5年间乌兰气温存在变暖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0.363℃/10a;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a(秋季)~0.5℃/10a(春季)。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和夏季增温较为明显,秋季增温较缓;年平均气温在1996~1997年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此时降水量(172.0mm)占年降水量(194.1mm)的88.61%,其余月份的降水量(22.1mm)仅占年降水量的11.39%。1982~1985年、1990~2003年出现降水连续偏少年份,2004~2012年为降水持续偏多年份。从20世纪80年代起,乌兰降水呈现出增多趋势,但突变检验表明:降水虽有增加趋势,但未发生突变性增加。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延长农作物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但也可能会增加干旱、洪涝、冰雹、雷电、雪灾等农牧业气象灾害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11.
以红水河流域1961—2011年9个气象站点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为基础,运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和反距离插值法对流域50年的极端气温变化进行时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和极端低温的气候倾向率均低于全国水平,而极端高温的气候倾向率高于全国水平。2流域极端高温的突变年为2002年和2009年,极端低温的突变年为1985年,平均温度突变年为1996年。3流域50年来极端高温存在着28年左右的震荡周期,极端低温在14—17年较大的时间尺度上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过程,中小尺度上6—8年的周期变化明显,而流域的平均温度存在27年左右的震荡周期。4流域极端高温变幅较大,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极端低温呈"冷—热—冷—热"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气温总体上呈典型的经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安徽砀山水果产区近十年气候变化的R/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6—2005年的地面气象资料,应用R/S方法对砀山近十年平气温、降水和日照量等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砀山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年日照量变化和缓,且具有较强的持续性。气候要素年际季节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夏季平均温差减小,气温年较差有减小的趋势;降水夏季增加,其他各季节平均降水变率减小,各季节平均日照量变率减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果洛地区玛多、玛沁、达日、班玛、久治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温度历史资料,分析了果洛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的温度变化总趋势一致,呈明显增暖趋势。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34℃/10a、0.28℃/10a、0.37℃/10a,最低温度的变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变率,即夜间升温幅度明显大于白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四季的温度变化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冬季升温的速率远远大于另外三季的速率,对整个年增温的贡献最大。果洛的年平均温度没有出现突变,但升温显著的冬季温度出现了突变,时间是1998年。分县情况中久治也未出现突变,玛沁、班玛1999年发生突变,玛多、达日1998年发生突变,即显著升温出现在最近10余年。上述温度变化将会对该地区的畜牧、交通、能源、旅游及草原病虫害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 2009年逐月气象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中山站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平均气温四季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0.003℃/a~-0.46℃/a,冬季气温降幅最大,秋季降幅最小;年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03℃;年极端最高气温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为-0.4℃/a,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升幅为0.2℃/a;年平均气温、极昼平均气温日变化呈升温趋势,升幅分别为0.04℃/a、0.01℃/a,极夜平均气温表现为弱的降温趋势,降幅为-0.002℃/a;年平均气压、极端最高气压、极端最低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最小相对湿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2004年2月~2009年11月大风日数共出现了835d,年大风日数均在100d以上;最大风速最大值为31.5m.s-1、极大风速最大值为39.1m.s-1,均出现在11月;年最多风向频率为49%~64%,以NE、E为主.  相似文献   

15.
周文娟  杨柏松  马小蕊 《青海环境》2023,(3):116-119+123
文章通过对西宁市气象站2022年1—12月新旧站址同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降水量、地温地面气象要素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西宁站新旧站址气象要素存在的差异:新站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旧站相比差异较小;新站气压比旧站气压低;新站的年、月平均相对湿度普遍比旧站的高;新旧两站降水量差异除在8月份波动较大以外其余月份变化不明显,降水趋势基本一致;新旧站320cm深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最小,为0.1℃,15cm浅层地温月平均值差异最大,为0.5℃,0cm地温月平均值差异为0.4℃。造成上述气象要素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探测观测环境的改变,经对比分析新站测量数据更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花  赵景波  周强 《青海环境》2014,(1):40-44,46
利用西宁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西宁市近50年的气候特征及周期变化。结果表明:50年来西宁市年平均气温呈现非连续性上升趋势,线性倾向值为0.09℃/10a,各季的变暖趋势和变暖幅度不尽相同,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50年来降水总体为波动中明显增加的趋势,增长率为16.3mm/10a,各季降水量也呈增加的趋势。西宁市降水和气温的年代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显示气候变化具有阶段性、季节差异性特征。近50年来,西宁市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均以27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津蓟州1957—2018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分析了天津蓟州山楂树的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结果表明:①天津蓟州山楂树萌芽期、展叶期初日随时间变化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 7d/10a、-1. 6d/10a。②天津蓟州山楂树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的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别为-5. 4—1. 2℃、-1. 9—3. 7℃、3. 4—10. 2℃、1. 8—9. 8℃,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别为13. 7—21. 7℃、25. 7—30. 2℃、26. 8—31. 1℃、34. 6—40. 6℃,平均降水量分别为0. 00—7. 90mm、19. 58—68. 88mm、1. 10—20. 42mm、406. 62—725. 54mm。  相似文献   

18.
都兰县近40年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芳  吴振杰 《青海环境》2002,12(4):144-148
利用都兰县1961-2000年40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蒸发、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气候资源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近40年来,都兰县平均气温以0.269℃/10a的气候倾向率呈较明显的增温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升温趋势更加明显;气温≥0℃、≥5℃和≥10℃期间的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0℃期间的积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和汛期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日照时数、蒸发和风速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玛沁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86~2015年冻土、气温、地温、降水等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玛沁县的最大冻土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和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30年玛沁县最大冻土深度呈显著的变浅趋势,速率为18.7cm/10a。最大年份冻土深度达212cm,最小年份冻土深度为106cm,且在年代际上也表现出变浅的趋势。当冻土期间地面最低温度、冻土期间平均气温、汛期平均气温下降(上升)时,最大冻土深度增加(减小)。温度的上升是导致玛沁县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冻土期间降水量的减少也不利于土壤的冻结。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气候变化备受全球关注.从人口角度研究气候变化可正确判断和把握影响气候的人口因素,对制定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西安市近6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资料可知,西安市气温与全球气候变化一样,有变暖的趋势,且增温幅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通过二次项拟合分析西安市气温变化与人口变化关系,得出总人口数量与气温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利用西安市199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就业人数、第二产业人数、家庭户数以及反映人口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第二产业人数与气温的关联度最高,为0.8163;总家庭户数与气温的关联度次之,为0.7289.灰色关联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人口结构与气候变化之间是否存在机理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