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祁祖安 《青海环境》2006,16(2):85-86
河拉沟发育在湟源县城关镇北侧的低山丘陵区,上世纪50年代前,沟域内生态环境良好,很少发生泥石流灾害。以后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泥石流灾害频发,后又经生物和工程治理,泥石流得以基本遏制。本文根据泥石流灾害的发展变化,评述了泥石流综合防治效果及其防治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10,(9):6-7
<正>受持续强降雨影响,8月,中国多地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目前,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已致1364人遇难,401人失踪;此后,四川、云南也相继发生泥石流灾害。灾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抢险救灾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频繁,泥石流地质灾害在我市每年新增灾害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秦皇岛市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北部低山丘陵区,规模小,危害大。通过对泥石流发育特征的研究,阐明其形成条件与地形、地质环境、植被和降雨等因素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群测群防,加强采矿活动正确管理、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地沟槽或河谷暂时性水流与其流域内大量土石互相作用的洪流过程和现象,称为泥石流或山洪泥流、泥石洪流.青海省是泥石流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特别是1994年6—7月初,果洛州久治县、互助县五十乡、湟源县、尖扎县、玉树州结古镇、湟中县、民和县等局部地区因降暴雨,形成不同程度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互助县五十乡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泥石流,10个行政村被冲毁.上述地区造成死亡23人,直接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化隆县位于青海东部,东与民和县相连,东南和南方与循化、尖扎隔河相望,西与贵德、湟中接壤,西北和北面与平安、乐都相邻。土地面积274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0.38%。本区除石质高山外,主要为黄土与红色砂岩覆盖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且多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本文通过对化隆甘都东滩泥石流发生的地理环境、危害情况的调查,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东滩泥石流灾害调查 1989年7月20日晚20时至21时,化隆县有14个乡镇的124个村庄,5009户受灾,毁坏房屋近1900间,使2400余人无家可归。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800公顷,损失粮油383.9万公斤,造成经济损失达416.4万元。被泥石流冲毁而难以恢复的耕地68公顷,淹没耕地152公顷。冲毁成片林134公项,林业经济损失450万元。这次灾害各类损失达2000余万元。距化隆县城南偏东约25.5公里处的甘都镇,是全县受灾最重的乡镇。全镇受灾总户数达1205  相似文献   

6.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导致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大增强,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干沟泥石流灾害隐患点是其中之一。根据泥石流的成因、类型、规模,以及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对泥石流活动进行了危险性评估,指出泥石流防治工程方案应采用以排为主,适当拦挡的原则,建拦挡坝用以消能、调节泥石流流量;建防护堤用以限制泥石流漫流,对居民区进行有效防护。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青海省东部地区主要路段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对象,通过现场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评估法及统计分析法,针对挑选确定的隐患点气象灾害风险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所普查交通沿线的主要气象灾害为道路结冰、强降水和积雪,衍生的次生灾害为塌方、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风险点路基岩土类型大部为砂土和碎石土,植被覆盖率分布极不均匀,道路形态为弯道或坡道。隐患点致灾气象因子临界值,由强降水造成路面有明显积水的临界值为24h降雨量达10mm;降雪天气致灾因子临界值为24h降雪量2.5mm;道路结冰灾害影响临界值为路面结冰持续时间大于等于2d。  相似文献   

8.
王峻鑫  赵家绪 《青海环境》2003,13(3):123-125
郭家沟、大崖沟的泥石流曾多次对下游的居民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对两沟地形、固体物源、水源等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灾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贺东辰  刘维义 《青海环境》2004,14(4):142-144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谷,其南北两山水土流失面积大而严重,灾害频繁,暴雨、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绿化南北山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十分艰苦。"五库四山"灌溉工程是实现南北山绿化的关键性工程措施,对推动南北两山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角度对加强西宁市南北两山生态治理进行了阐析。  相似文献   

10.
阮菊华 《青海环境》2012,22(1):33-35
循化县城座落于青海省东部、循化盆地黄河南岸河谷阶地上,地形平坦。县城南侧所倚南山为红层丘陵,地形破碎,坡面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灾害频发,已严重地影响了循化县城环境和生活、生产秩序。本文通过对泥石流特征及危害史的分析,提出了工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数字     
《环境教育》2013,(9):10-10
13939.8万人经核定,8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灾害为主,风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13939.8万人次受灾,367人死亡,115人失踪;13.6万间房屋倒塌,110.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535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87.3亿元。  相似文献   

12.
2014年7月青海气象灾害特点及气象服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7月青海省气象灾害最显著的特点是种类少(仅3种)、频次高、损失大,为近7年少见。月内共发生气象灾害30起,其中暴雨洪涝17起、冰雹11起、次生地质灾害泥石流2起,灾害主要分布在西宁、海东、海北、海南和黄南地区。经分析发现,北方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造成了2014年7月青海降水分布不均,暴雨日数偏多,大范围大雨出现时间早,位置偏北,是致灾的主要原因。文章总结分析了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及预报服务情况,旨在为今后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疆山地森林灾害类型及防灾减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新疆山地森林灾害类型和致灾因素,分析了造成山地森林灾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恢复山地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止灾害发生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北部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重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上窝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分析,确定了泥石流成因、类型、活动状况、危害性、危险区范围;获取了泥石流流体重度规律、泥石流流速、泥石流流量、一次性固体冲出物主要力学参数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点及主要参数,提出监测预警方案及工程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阳  程先富 《四川环境》2012,(4):106-109
洪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灾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对其进行科学的监测是防灾减灾的基础。在洪水灾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的介绍基础上,着重对中分辨率、高时相、微波、高精度DEM、多源数据遥感洪水监测原理及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比较和总结,分析各种数据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洪水遥感监测向高分辨率、高时相性方向,遥感影像相互订正和利用3S技术是洪涝灾害动态监测发展的方向,为洪水灾害的快速反应和防洪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代世伟 《青海环境》2005,15(3):115-116,119
宁夏马东山西麓泥石流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麓沟谷泥石流群,形成的泥石流群堆积物呈叠瓦状分布。采用野外调查采集数据,对泥石流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是近年来泥石流群定量研究的方向。本文从研究泥石流形成条件人手,进而计算了泥石流的动力学参数,对引水工程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和晚期构造运动的差异性,在湟水及其支流平原两侧的低山丘陵前缘高陡斜坡严重失稳,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使西宁市成为我国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文章通过对西宁市地质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分析,认为西宁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在空间上具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生态、社会和经济这样一个大系统中,研究山洪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同损失,并对各种损失进行经济计量和量化,不仅有其独特的经济意义而且也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可以极大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效果。主要研究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防御措施,建立了系统的较为完善的山洪灾害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员损失(死亡损失、伤害损失)、直接财产损失(建筑损失、资产损失、交通损失、资源损失、管线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投资溢价损失)、灾害救援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失,并利用定量分析法逐一加以经济量化;总结出了应对山洪灾害7条防御措施。结果表明:(1)洪灾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估方法没有统一的方法;(2)较为完善的山洪灾害损失由人员损失、财产损失、灾害救援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失组成;(3)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群测群防的防御体系是防御山洪灾害的得力途径;(4)只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的应对山洪灾害,能够极大的降低灾害损失。文章所建立的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可行有效,可为其它地区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政府组织救援实施抢险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西宁市东川北侧北山寺—中庄间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流域面积、沟谷长度等11项因素为背景参数,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沟进行判别与危险程度评价.其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对监测和整治泥石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沟判别与危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宁市东川北侧北山寺-中庄间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基础,以流域面积,沟谷长度等11项因素为背景参数,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法对泥石流沟进行判别与危险程度评介。其计算评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对监测和整治泥石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