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东部雷电灾害分析及防雷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海顺  李维强 《青海环境》2006,16(3):97-98,133
文章通过1971~2000年雷暴资料的统计分析,按规范标准划分了东部地区的雷暴日等级,通过近4a东部地区各类雷电灾害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避免雷电灾害引发环境污染和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严异德 《青海环境》2007,17(3):113-117
文章利用2002—2006年果洛5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果洛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云量、云状资料分析探讨了果洛地区云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洛的降水时段主要在5.9月,夜间降水大于日间降水,8-10月成低云量的年内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是降水的主要产生物,其中对流云前半年的频数较高,层状云后半年的频数较高。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果洛拉加、军功地区出现滑坡灾害的基础资料,从气象角度对导致该地区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青南地区滑坡预警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4~2013年果洛6县雾的出现时间及雾日08时的各种地面观测气象资料,分析了果洛地区雾的时空分布、年际变化及成因。结果表明:果洛地区雾全都出现在凌晨至次日上午,且最低气温较前一日下降,因此果洛地区主要以辐射雾为主。近10年来果洛地区雾每年以0.185次的趋势增加,久治是雾出现最多的县,其次是甘德,班玛则没有雾。8月份是玛沁、久治雾的高频期,甘德、达日雾多出现在7~10月,玛多的雾则在11月出现最多。湿度大、温度下降、风速较小是果洛地区雾形成的重要条件。另外,果洛地区较开阔的地形更有利于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2012年3~10月秦皇岛地区5个气象站雷暴监测和雷电灾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天气综合分析方法,得出秦皇岛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尺度分布特征为:全区年雷暴发生频次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其中,2005年35次,2008年33次,2012年20次;6月份为全年雷暴发生的峰值时段,7月、8月次之,且与秦皇岛本地主汛期相吻合;在海岸带地区由于受海洋条件影响,个别年份雷暴最早出现在2月份,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雷暴天气的日时段主要出现在下午至傍晚,占70%,夜间占20%,其他时段为10%;北部山区的雷电频次大于沿海地区,对应电力、化工等行业雷电灾害呈下降趋势,但是通讯、计算机、家电等弱电系统雷击事件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6.
白灾灾害是新疆草原牧区较大的畜牧业气象灾害.作者论述了白灾危害在新疆的地区分布及发生时问,分析了其特点,并对该灾种按重、申在以常访发区、偶发区、不发生区进行了初步区划,最后探讨了白灾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岳普湖县农业气候特点,及干旱、大风、霜冻、干热风、雨害、冰雹等气象灾害机制,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危害损失状况。归纳了灾害天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社会和经济这样一个大系统中,研究山洪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同损失,并对各种损失进行经济计量和量化,不仅有其独特的经济意义而且也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可以极大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效果。主要研究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防御措施,建立了系统的较为完善的山洪灾害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员损失(死亡损失、伤害损失)、直接财产损失(建筑损失、资产损失、交通损失、资源损失、管线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减产损失、投资溢价损失)、灾害救援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失,并利用定量分析法逐一加以经济量化;总结出了应对山洪灾害7条防御措施。结果表明:(1)洪灾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估方法没有统一的方法;(2)较为完善的山洪灾害损失由人员损失、财产损失、灾害救援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失组成;(3)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群测群防的防御体系是防御山洪灾害的得力途径;(4)只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的应对山洪灾害,能够极大的降低灾害损失。文章所建立的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可行有效,可为其它地区山洪灾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政府组织救援实施抢险恢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果洛地区玛多、玛沁、达日、班玛、久治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温度历史资料,分析了果洛地区年际、年代际及各季温度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温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及我国的温度变化总趋势一致,呈明显增暖趋势。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34℃/10a、0.28℃/10a、0.37℃/10a,最低温度的变率大于最高温度的变率,即夜间升温幅度明显大于白天升温幅度,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四季的温度变化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冬季升温的速率远远大于另外三季的速率,对整个年增温的贡献最大。果洛的年平均温度没有出现突变,但升温显著的冬季温度出现了突变,时间是1998年。分县情况中久治也未出现突变,玛沁、班玛1999年发生突变,玛多、达日1998年发生突变,即显著升温出现在最近10余年。上述温度变化将会对该地区的畜牧、交通、能源、旅游及草原病虫害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1961~2011年间的实测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量,分析了果洛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青藏铁路沿线青海境内14个常规气象站2000~2014年降水资料和28个加密气象站降水资料以及水害资料,分析了铁路沿线水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铁路沿线水害致灾因子进行分类,同时对降水致灾因子、降水类型、水害孕灾环境和人为活动等造成水害的成因进行探讨,为开展青藏铁路沿线青海境内降水引发的水害气象风险评估打下基础,为开展铁路沿线水害预报服务及灾害防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端干旱、炎热,区内多大风、干热风,对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本文讨论了大风、干热风、干旱、霜冻等灾害天气的危害机制、时空公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危害状况,特别强调大风造成的损失主要来自为数不多的特大暴风中。文中归纳了灾害天气的主要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衡阳地区地表水资源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类型与特征,并根据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与供水间的矛盾及旱涝灾害等情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衡阳地区地表水资源特征和地下类型与特征,并根据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需水与供水间的矛盾及旱涝灾害等情况,对水的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流域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具有典型的流域分布特征。根据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三种重要成因,从水量短缺、水质污染、灾害防御等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原因追溯和关键脆弱性辨识的评价指标体系WSPD-VI,共18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云模型相结合的模型进行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和关键脆弱性辨识,并对海河流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海河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状况在逐年好转,特别是2012年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通过对16年的关键脆弱性等级均值进行流域关键脆弱性辨识,可看出海河流域的关键脆弱性是由水量短缺引起的,其次是水质污染和灾害防御。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沈阳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分布特征,分析了2019年沈阳地区激光雷达组网监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季节变化特点,探讨了不同空气质量下AOD分布特征及与颗粒物浓度、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各雷达点位AOD季节特征存在差异性,从空间分布看,市区中心AOD相对较高.在冬季重度及以上污染天中,AOD大于...  相似文献   

17.
精河县由于其特定的地理特征,气候极端干旱,多大风,风沙不仅对农牧业生产,而且对工交、水电及人民生活均带来威胁。本文讨论了大风及其引起的风沙灾害天气的危害机制、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危害状况。归纳了风沙灾害天气的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特征及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三面环山 ,地形复杂 ,气候多变 ,生态环境脆弱 ,是多种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乌鲁木齐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灾害发生 ,特别是人为灾害———环境污染。近年来 ,随着城市人口密集和社会发展 ,生命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人为灾害发生的频次越来越高 ,城市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破坏性也在大幅增加。因此 ,研究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城市和环境的破坏 ,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闪电定位仪资料、海南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资料对海南地区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海南地区地闪主要发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共和地区是地闪的高发区(42%),贵德地区是地闪的低发区(9%)。利用雷达资料总结凝练雷电天气雷达产品的预警阈值得出:强度为35dBz的回波顶高大于等于7.6km、强度为45dBz的回波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3kg/m2和回波强度为50dBz时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3kg/m2指标预警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大通煤矿区地面塌陷灾害形成的原因、形态特征、分布和危害情况 ,对此类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 ,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