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浙东沿海大片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的永嘉县枫林镇附近、地层时代原定为上侏罗统茶湾组(J3c)或下白垩统馆头组(K1g)的一套沉积地层中,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曾产于中国某些地区新元古界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的微古植物化石。据此.该地层时代应属于新元古代。从而为研究浙东沿海基底构造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江苏徐州一带地处华北陆台的南缘,寒武纪地层分布于淮阳山脉中各复式背、向斜的两翼,呈北东向展布。该区寒武系出露良好,剖面完整,层序井然。尤其是中、下寒武统特别发育,彼此间为连续沉积。其中化石丰富,尤以三叶虫动物群较繁盛,演化亦较迅速。因此,详细研究该地区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不仅对寒武系的划分,各组化石带的建立,各带三叶虫内容的充实,以及对三叶虫的系统演化、迁移和发展的认  相似文献   

3.
<正> 碱性花岗岩是指碱饱和或过饱和并含有碱性暗色矿物的花岗岩。它的产出与张性构造有关,被认为是这种环境下的特征产物。 新疆布尔根碱性花岗岩是1986年才发现的,被认为是典型的碱性花岗岩。通过两年多的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笔者对布尔根碱性花岗岩有如下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赤泥碱性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环境风险高,严重制约了氧化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赤泥土壤化是实现规模化处置赤泥的一种可行方法,而碱性调控则是赤泥土壤化的关键环节.论文在综述氧化铝生产过程碱性物质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从可溶性碱和化学结合碱角度分析了赤泥碱性物质的赋存状态,阐述了国内外化学调碱法和生物调碱法的研究进展和碱性转化机制,剖析了赤泥碱性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赤泥碱性调控研究的发展方向.这将为赤泥规模化处置和堆场生态重建、保障氧化铝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狐尾藻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栽培狐尾藻,通过对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参数变化的分析,揭示了沉水植物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的酶学机制. 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栽培狐尾藻使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碱性磷酸酶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均有所降低;狐尾藻对上覆水和底质中碱性磷酸酶反应速率及亲和力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间隙水主要是抑制溶解性碱性磷酸酶的Vmax;狐尾藻对土壤中碱性磷酸酶的影响比同一营养水平的沉积物大,与沉积物相比,土壤作底质时上覆水中碱性磷酸酶的Vmax和Km(米氏常数)高,底质中碱性磷酸酶的Vmax和Km低;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Vmax呈上升趋势,与上覆水相反,间隙水中碱性磷酸酶的Vmax季节性变化明显,其最高值出现在7—8月.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栽培苦草,通过对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理化参数的分析,揭示了沉水植物对湖泊富营养化影响的酶学机制。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表层0~2 cm沉积物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种植苦草的高于无草组(p0.05),且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苦草的生长指标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与磷含量呈负相关;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总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可以将其作为评价沉积物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利用苎麻脱胶碱性废水喷淋锅炉烟气,可降低烟气中的粉尘、SO2;采用中和碱性废水可节省原水膜除尘所耗的自来水。结果表明,碱性废水喷淋烟气对SO2的脱除率是自来水喷淋效果的40倍,粉尘去除率高于自来水喷淋的33%,COD下降18%。为造纸、制药、印染等企业提供了碱性废水前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2009年12月14日,在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次红色中缢虫赤潮,设置3个站位对红色中缢虫赤潮进行调查监测。利用酶标记荧光(enzyme labeled fluorescence,ELF@97)方法,对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进行标记,研究红色中缢虫赤潮发生时,单个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总体的标记率达51%,其中甲藻的碱性磷酸酶具有很强的表达,标记率超过99%;硅藻的碱性磷酸酶表达很弱,标记率仅为3.4%。(2)甲藻比硅藻很容易被诱导产生碱性磷酸酶。(3)浮游植物在与红色中缢虫营养盐竞争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颗粒,并用SEM和XRD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以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降解碱性品绿废水.研究了光源性质、催化剂的加入量、溶液pH值、碱性品绿的初始质量浓度对碱性品绿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汞灯照射下、TiO2质量浓度为0.4 g·L-1,pH值为7、碱性品绿质量浓度为2 mg·L-1、光照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碱性品绿降解率达93.6%.  相似文献   

10.
<正> 碱性长石,即K-Na长石系列,是地壳中分布极广泛,数量极多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碱性长石广泛分布在许多花岗岩、变质岩和喷出岩中。已知,在碱性长石的晶体结构中,Al是按四面体位置(T_1o、T_1m、T_2o、T_2m)分配的,碱性长石的结构状态就由这种分配决定。而Al在四面体位置中的分配方式又  相似文献   

11.
徐爽  刘存歧  董梦荟  刘莎  李博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2):3317-3323
2011—2012年期间,以白洋淀8个国控监测点为采样点,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和理化参数的分析,揭示了白洋淀碱性磷酸酶活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白洋淀碱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春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大,夏秋季达最高值,冬季最低,富营养化程度高的样点碱性磷酸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氨氮和氮磷比显著负相关(p<0.05),与温度、总磷、浮游植物密度显著正相关(p<0.01).推测浮游植物密度可能是影响水体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可能主要与微生物相关,与沉积物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水体和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采样点富营养化程度一致,可以作为白洋淀富营养化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 碱性交代岩系指各种基体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经受碱交代作用的产物。一般与侵入杂岩没有明显的成因联系(少数与碱性侵入杂岩有关),具有独特的岩石学和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交代岩的基体可以是酸性或碱性侵入岩,也有喷出岩,但主要是沉积-变质岩。 近十多年来,在苏联各地区以及非洲等地陆续发现各种类型的碱性交代岩体。研究表明,碱性交代岩中蕴藏着丰富的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已查明有Be、Nb、Ta、zr、TR以及冰晶石、萤石、霞石、蛭石等矿种。因此,碱性交代岩已成为稀有元素矿床的一个重要类型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有关资料,本文将其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子对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云龙湖和骆马湖2种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的碱性磷酸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水体理化特性、季节变化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温度对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r=0.220,P70.05;r=0.478,P70.01),而DO值的影响较小,相关不显著;随着季节的变化,云龙湖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较明显,其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最高,为330.27 mg/(kg·h),春季最低,为154.65 mg/(kg·h);随着季节的变化,水体pH、DO变化较小,分别为8.12~8.50、6.84~8.47 mg/L,温度变化较大,为3.3~26.5℃;水生植物对骆马湖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有草区均大于无草区且有草区碱性磷酸酶活性随季节变化显著。因此,水体理化特性、季节变化及水生植物等环境因子对不同湖泊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洱海表层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时空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2010—2011年洱海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沉积物及水体理化因子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洱海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为45.63~144.67μmol/(g·h),空间分布总体呈北部>南部>中部,受外源污染物输入影响较大的区域,其沉积物中w(TN)、w(TP)较高,碱性磷酸酶活性也较高;②洱海表层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秋季(11月)<冬季(2月)<春季(5月)<夏季(8月),并且西部沿岸区域的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③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沉积物中w(OM)、w(TN)、w(OP)、w(TP)、m(C)/m(N)及水体ρ(OP)、ρ(TN)和ρ(CODMn)呈显著正相关. 沉积物及水体的理化因子是影响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重要内因,而外源污染物输入则是重要外因.   相似文献   

15.
<正> 青岛花岗岩类复式岩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北,构造上处于鲁东隆起区胶莱拗陷之东缘。对该复式岩基的野外勘察及岩石化学研究表明,本区花岗岩类主要包括以浮山岩体为代表的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出露于青岛市—马山前一带的碱长花岗岩以及以崂山岩体和白庙岩体为代表的晶洞碱性花岗岩三个部分。其中,碱长花岗岩与碱性花岗岩同属于A型花岗岩,主要区别在于碱性花岗岩含有碱性暗色矿物,而碱  相似文献   

16.
苎麻脱胶废水喷淋锅炉烟气除尘、脱胶、降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业材  梁宁 《环保科技》1994,16(2):12-15
利用碱性废水喷淋烟气工艺,可降低锅炉烟气中粉尘、SO~2对环境的污染,中和碱性废水的pH值,节省大量原用水膜除尘所需的自来水。本工艺具有性能稳定、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廉的特点,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为造纸、制药、制碱、印染等企业产生的碱性废水处理,提供了又一前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碱性处理铬离子废水的铁屑内电解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极电位理论描述了铁屑分别在酸性和碱性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原理,指出了在碱性条件下,Fe2+和Cr6+之间同样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铁屑内电解法处理碱性含铬废水时,处理前后可以不加任何酸、碱药剂,以彩色显像管厂含铬废水为例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太湖沉积物中解磷细菌分布及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宋炜  袁丽娜  肖琳  詹忠  杨柳燕  蒋丽娟 《环境科学》2007,28(10):2355-2360
分析了太湖沉积物中解磷细菌的丰度, 测定了不同季节、不同采样点、不同取样深度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探讨了解磷细菌分布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解磷菌在表层沉积物中普遍存在, 随着深度的增加, 数量逐渐减少.解磷菌的种类秋季最多,冬季最少, 但解磷能力较强的菌大部分出现在夏季.碱性磷酸酶活性范围为0.001~0.006 mmol·(g·min)-1, 酶活性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 不同采样点间酶活性差异较大, 随深度的增加, 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各采样点碱性磷酸酶在0~12 cm活性较高且变化较大, 12 cm以下深度酶活性较低, 基本稳定在0.001 mmol·(g·min)-1左右.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解磷菌数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50~0.85.  相似文献   

19.
木醋液对碱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对碱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内,添加木醋液可显著增加碱性土壤中真菌、细菌的数量,且在3d内有效激活土壤酶活性,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添加高浓度木醋液,短期内抑制碱性土壤中部分微生物活性;添加木醋液使微生物生长对氮元素的需求增加,特别是培养后期,土壤营养状况变差,容易造成作物与微生物竞争营养物质.因此木醋液的施用要注意浓度的大小以及氮元素的供给.  相似文献   

20.
碱性蚀刻废液是一种铜含量高、废液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对其回收利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碱性蚀刻废液实用的两种处理方式。在线方式可实现碱性蚀刻液再生和金属铜的回收,而线外方式可回收多种铜盐。从资源循环、环境效益角度分析,在线方式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