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结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石油污染土壤的现状,分析了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环境影响因子,如:pH值、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并对这一治理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石油污染地的土壤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类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加以比较,提出了一套石油污染地生态恢复的流程。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介绍了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土壤气相抽提、生物修复和生物通风三种原位修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石油污染物的处理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因其简便高效、安全、低成本、无二次污染、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而被认为是最有生命力、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价值的生物处理技术,且已成为近些年来主要的石油污染处理方法。重点阐述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并对生物修复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油类污染土壤,阐述了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复合修复技术中的研究热点,概括了典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研究重点。分析认为:生物修复技术应用较为普遍,当前研究重点在于降解菌株筛选和活性剂制备,可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理论、DNA诊断和基因工程等手段进行基因重组,筛选或培育转基因生物来提高降解率;物理修复技术效率高、耗时少、能耗高、成本高,需进一步加强尾气处理、能源替代和优化回收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化学修复技术效率高、能耗低,仍存在氧化剂残留、副产物残留、修复成本高等问题,可加强对绿色、高效表面活性剂和催化剂的研发;单一修复技术不足以满足当前石油类土壤修复需求,联合修复技术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发展石油产业过程中,石油污染对于人类的自身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土壤当中石油污染物通常来自石油加工、开采、储存、运输时可能存在了泄漏情况.当前我国和国外都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加强治理土壤污染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文章将详细分析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应...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技术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重复接种是提高外部菌群在实际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的潜在而有力的手段,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选择了从石油污染环境中分离获得的2株烃降解菌(SW-1、SW-4)及2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F、F2),按不同比例复配,构建高效烃降解菌群,研究了重复接种该菌群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监测了修复过程中石油降解率、细菌数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由4株菌等比例组成的菌群在7d内降解率最高;与单次接种相比,重复接种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烃的降解率,GC-MS分析表明菌群对C15~C30烷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相关性分析表明降解率与土壤中细菌数量和酶活性的增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环境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2阶段生物修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历时2个阶段,共运行210d.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TPH)为25.8~77.2g·kg-1时,经过53d(为第1阶段)的运行,TPH去除率38.37%~56.74%.第2年(为第2阶段)继续处理156d,TPH降解率达到66.59%~80.96%.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易分解的石油烃污染物大部分在第1阶段得到降解,第二阶段降解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是一种新兴的、经济高效的修复技术,是对生物修复的一种补充.异位淋洗修复有望促成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系统化.本文讨论了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的原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石油污染土壤异位淋洗修复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酵母菌-细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热带假丝酵母菌(Candida tropicalis)和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联合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中土壤脱氢酶活性、石油污染组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酵母菌-细菌混合菌剂在对石油烃的去除中表现出协同作用,连续培养32 d后混合菌处理组对总石油烃(TPH)的去除率达到29.9%,较单菌处理组高约50%;混合菌处理组脱氢酶活性高于单菌,并与石油烃去除率呈很好的相关性;前期低分子量烷烃降解效果明显,对于C15~C21的高分子量烷烃的降解效果主要在第32天时显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根际微生物和植物协同作用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原油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选择了固氮菌、解磷菌、产ACC脱氨酶菌、H2O2并与豆科植物扁豆的不同组合为调控因子,通过盆栽试验,进行了土壤石油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1 d时,在修复过程中,大豆与根际微生物均能提高土壤石油降解率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处理前,石油土壤的污染水平为7.0%,经过31 d的修复试验,在添加固氮菌、解磷菌、产ACC脱氨酶菌和过氧化氢的基础上种植大豆的试验组比没有种植大豆的石油降解率高出8.6%。在种植大豆的基础上,同时添加固氮菌、解磷菌、产ACC脱氨酶菌和H2O2的石油降解率比对照组高出22.35%。当原油剂量为1~10 g/kg时,对大豆的根系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当大于10 g/kg时,原油对大豆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原油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越来越强,并且原油污染土壤对大豆幼苗的影响表现为株高根系长度鲜重,这种根际协同作用在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植物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有较好的作用,同时合理添加微生物能够提高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机械分离废旧干电池外层金属分离技术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真空技术的干湿法废旧锌锰干电池综合处理工艺技术方法,它具有回收利用率高、能耗小、二次污染小、设备投资少的优点,利于中小城市乃至城镇对废旧干电池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级蚯蚓土壤填料生态滤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其对污水中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连续运行90d,试验结果表明:滤池运行稳定,对COD、TP、NH3-N、TN和SS的去除效果良好,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7%、93.4%、74.9%、60.4%和87.5%,出水满足GB 189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滤池二级串联结构设计系统稳定,改善了出水水质。蚯蚓在试验初期对滤池环境可较好较快的适应,维持了滤池的稳定运行。土壤生态处理技术工艺简单,兼具经济实用和规模灵活的优点,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4.
采油废水处理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威 《环境工程》2007,25(5):40-43
采油废水具有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含盐量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可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对近年来国内外采油废水的特点和处理技术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各类处理方法的特点,并提出了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五种表面活性剂对柴油污染土壤清洗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昭露  陈泉源 《环境工程》2015,33(2):168-172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皂苷(saponin)、月桂醇聚氧乙烯(23)醚(Brij35)、Triton X-100五种表面活性剂对中度柴油污染土壤的清洗效果,考察柴油和土壤混合后在不同时间段的挥发特点,认为污染时长会直接影响表面活性剂清洗修复的效果,增大清洗剂浓度可以提高对新污染土壤的洗脱率,但对老化污染土壤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不同含油量的污染土壤清洗,研究污染程度对洗脱率变化的影响,当达到一定含油量后洗脱效果产生突变。不同表面活性剂在相同CMC倍数下清洗能力存在差异,其顺序为SDS>SDBS>Triton X-100>皂苷>Brij35。  相似文献   

16.
激光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法测定土壤粒度是近年来应用的新方法,它的特点是测定速度快、效率高,比传统的经典测定法省时省力省试剂消耗,实验室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小,特别是在处理和测定大量样品时,它的优势更为明显。本文作者选择内蒙古地区有代表性的暗棕壤、草甸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和风沙土7种土壤类型共42个土壤样本为例,采用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对土壤粒度分布测定进行了方法比对研究,设计了激光法三个参数三个水平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粘粒含量激光法测定低于传统方法,粉粒含量则相反,砂粒含量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最接近;得出了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P〈0.05时,最大相关系数是:粘粒含量r=0.5822,粉粒含量r=0.9094,砂粒含量r=0.9152;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两种方法确定的质地大致相同,认为虽然土壤的粘粒部分就目前的测定结果来看不适合用激光法测定,但粉粒部分和砂粒部分可以用激光法测定后通过两种方法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换算,从而提高测定效率。这一研究结果明确了激光法与传统比重计法测定土壤粒度分布的差异,对使用两种不同方法研究土壤颗粒组成具有借鉴作用,并且在土壤批量样品粒度的分析测定中具有非常实用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蚯蚓粪对油葵修复菲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菲0~200 mg/kg),蚯蚓粪提高了菲污染土壤中油葵株高和生物量;施用蚯蚓粪后,土壤中菲的平均去除率为57.14%,较对照(不施蚯蚓粪)增长了15.34%;当菲浓度为50 mg/kg时,试验组菲的去除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0.55%,差异最为显著;此外,当菲的浓度相同时,试验组油葵的富集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土壤根际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提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6.75%和18.37%。综合分析,说明蚯蚓粪可强化油葵对土壤中菲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检索,以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我国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发展现状。2000—2011年,我国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文献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关注。该领域涉及作者6 012名,核心作者129名。著录发文机构共1 067家,发表论文100篇及以上的机构3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居首位。被引次数排在前10位的论文总被引次数为3 188,被引次数最高的前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土壤通报》、《科学通报》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其前身《农业环境保护》)刊发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居于榜首,《安徽农业科学》刊发89篇,位居第2。关键词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农药污染是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电动修复较多,化学修复、物理修复、淋溶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研究为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计对三峡库区紫色丘陵地区的土壤生态环境状况,提出了优化评价的总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探讨了单项指数评价方法的数学模型与基准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了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紫色土生态优化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库区及库周生态与环境建设及经济综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