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欣赏珍珠,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是什么?2.ppt出示珍珠的图片。这是怎样的珍珠?3.这些又是什么呢?(PPT出示沙粒图片)这些沙粒看起来怎么样?4.这样一颗小小的沙粒,看起来那么平凡普通,但是最后却能变成珠光闪闪的珍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5.生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分清自然段1.师:"我们来读读课文好不好?"生:"好。"2.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99页,请听清楚要求(PPT出示):A.读的时候请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B.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3.师:大家都挺认真,那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这里要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美的意境,感悟小露珠无私奉献的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在美丽的童话世界里,认识了可爱的小露珠,一起跟它打个招呼。2.文中的词语还记得吗?3.出示:闪亮、透明、圆润、喜欢、装点、植物、格外精神、生机勃勃、点头、招手、吹奏、笑盈盈。(1)边读边想象画面,就能读出词语所蕴含的画面和韵味了。(2)指导学生选用一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评价:字音准、声音响、有韵味、很投入等等。4.让我们再次热情地呼唤小露珠吧!——(再次齐读课题)5.在你们热情的呼唤声中,小露珠来了。(出示小露珠图片,同时口述第一自然段内容)6.小露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喜欢它吗?课文中还有谁也喜欢它?(动物和植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小露珠。  相似文献   

3.
<正>"人和动物那些事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的学习内容有:课文《跑进家来的松鼠》,"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麻雀是动物界最后的烈女》和小古文《杨生之狗》。学习目标是:继续练习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反复朗读,体会句子的意思;学习"通过事情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培养学生善待动物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俗话说:"学贵有疑。"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和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至关重要。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又怎样教会学生质疑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一、从题目上质疑我教学生每预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要看清题目,针对题目,产  相似文献   

5.
<正>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提醒我说:"讲课文前,记得让学生预习哟!"听后我暗自琢磨:不就是预习嘛!简单!学第一课《草原》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今天回家预习第一课。"学生们乐呵呵地答应了。第二天,我想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才发现无从下手。就这样,预习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郭老师,孩子回到家把课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然后让我签字,说是您布置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学成于思,思源存疑。"可见,"疑"可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学习,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学潜能。近几年,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科教育规律,利用导学稿设计不同环节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一、复习预习——巩固提升每次上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温旧探新。例如:在教学高中生物模块二第四章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时,这一节内容需要以DNA、RNA、蛋白质的结构组成为基础,于是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⑵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⑶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受"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番茄太阳"》的美好寓意,感受明明美好可贵的童心。教学难点: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番茄太阳",应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加入"教科书编者"一词,提醒教师解读教材时不可忽视编者的意图。我们怎样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呢?经过解读课后练习题,不难发现,教材中的课后思考练习题是教材编者依据文本相关特点而设计的能够体现三维目标知识,突出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思考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瞄准课程三维目标,立足课文阅读具体目标,引导学生以课后思考题为凭借,进行对话,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一、凭借课后思考题,引导自主探究课文《燕子》课后有四道习题:1.课文写得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个爱管闲事的人——同学们谁干了好事、谁干了坏事,我都了如指掌,甚至连有的同学在抽屉里养了几条蚕或者发明了什么小玩意也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因此,大家都称我为"小侦探",老师也派我专门调查班里的好人好事。一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室,崔正阳就来"告状":"我的凳子昨天断了一条腿,今天不知谁偷偷地给换了一条新的。"我听了,暗下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10.
<正>国学经典著作《礼记·学记》中曾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笔者作为一名教授初中语文的教师,深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在意义。执教语文已经有五年之久了,越来越感觉语文教学真的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相信语文教师们有时会产生如此的感觉:我们常常会非常认真仔细地讲解某篇文章,在教材上批注添补很多内容,而且让学生记忆背诵了很多,然而考试时却发现,我们辛辛苦苦在课文中讲的东西似乎都用不上(特别是中考语文试卷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文本,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些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应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校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一课一练、精讲精练"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在备课时该如何进行课堂练习合理设计呢一、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其实就是要保证学生每节课学有所得,所以我们设计课堂练习应明白当节课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在这节课中掌握的知识是什么,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要针对这些知识进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讲授《说"木叶"》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如何筛选、确定关键词、关键句把握全文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训练,真是遗弃了一把最宝贵的钥匙。"可见,儿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听说习惯,不仅能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对他们今后从事学习、工作都是极有益的。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总结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堂进行口语表达训练1.利用课文插图,训练学生说话有些课文配有插图,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进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说过":语文教学是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真正的阅读教学必须突破"教课文"的层次,提升到用课文"教语文""教阅读""教表达"的层面,引导学生能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以达到"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正>《将相和》是一篇相对比较传统的课文,多年来一直被选入课本。现在再教这一课,我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觉得有很多与新课标精神不一致的地方。于是,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效果颇佳,也由此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只要转变观念,老课文也能教出新意来,也能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一、读的训练三部曲1.初读了解课文我先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大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正确的把握。这些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看课文互相提出的,如:  相似文献   

15.
<正>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再次成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主角",经过预习,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熟悉,理解更深入。有效的预习使我们的"课堂生成"也将会更精彩。随着高年级课文篇幅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多,内涵也越来越深,预习在高年级语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但我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  相似文献   

16.
<正>《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它所讲述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为美谈,成为一段千古佳话。这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同时也是一篇德育教育的典范之作。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它的文学价值,更侧重了对学生进行深刻的德育思想教育。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思想上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有所收获:一、进行团结合作的德育思想教育文章中的赵国就是一个团结合作的集体,上至赵惠文王、文武百官,下至跟班的仆人,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他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30日,这一天,新加坡,阳光明媚,早晨刚下了一阵小雨,空气特别清新。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日子,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选手,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就要在这里闭幕了。我和学生们早早赶到ITE大学东部校区的三楼礼堂。当主持人用流利的英文宣布中学组障碍赛金牌获得者——来自中国的初明钰、陈奕豪时,我还在大脑里努力思索这是哪里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我们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等方式,打破了"一课一教"的模式,紧扣"内容情感主题"和"语言训练点主题"双主题展开教学。简约而又扎实的课堂,让课内大量阅读成为现实。本文以略读课文《有的人》为例,谈谈如何紧扣单元主题,通过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发挥略读课文总结与延伸的作用,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智慧对话。一、紧扣主题,取舍整合《有的人》是"走近鲁迅"一组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跨过了一个坎,又拐了一道弯,来到了你门前……"可别认为这是情歌《过三关》哦,这可是我的一次狼狈的家访经历啊,不怕同行们笑话,现在给大家爆爆料。那年,我刚从偏僻的乡村小学调到县城的这所小学,担任五(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初来乍到,年轻又憋着一股干劲,非常希望带好班级。可不久,我就碰钉子了,班上有个叫吴涛(化名)的男孩不管上什么课都不认真。科任老师抱怨:他上课跷二郎腿不算,还把脚架在课桌上;作业马虎,还经常不做;学生哭诉:他时常  相似文献   

20.
训练语文能力就是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短暂的四十分钟,要阅读经典文章,把写挤进课堂,这就要做到整体教学。具体方法是找到本组课文的共同点展开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紧扣"景美情浓",分为:预习课文、欣赏风光、感悟风情、积累运用、复习拓展五个模块。在整体教学中,通过画面美的冲击、语言美的引导、朗读美的提升使文本的美得到诠释与跨越;通过自主学习,扎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