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外阅读是人类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趋势。教师应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让阅读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正"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曾经如此赞美人类。自远古起源以来,逐步演进发展,不断创造着历史,改变着世界。从钻木取火到建屋筑宅,从潜艇入海到卫星上天,人类征服自然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而随着开发探索的空间日趋扩大,人类逐渐意识到,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行星是自己唯一的家园。地球不仅衍生了人类,而且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物质资源。然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在自身进步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攫取与不合理的利用,却使地球遍体鳞伤,也为自身未来人类  相似文献   

3.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城市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传承。城市的发展,既带来了人类生活的改善和提升,也产生了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步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提升而日益突出,目前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在音乐教研学中,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音乐课堂终究是要带给孩子什么呢?听着身边大家激烈的讨论,我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创造了全美教育奇迹的雷夫老师,一位音乐的"门外汉",在他身上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启示。雷夫在他的教学中提出看谱的态度,就像读书一样认真。我要让学生成为终生的音乐演奏者,而不是为了在学校盛会上表演而受训的海豹。由于欠缺继续学习的知识,重回乐团的学  相似文献   

5.
当前,一场防治“非典”的攻坚战正在全国全面展开。为了早日取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的胜利,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天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人类大约500万年的历程中,疾病一直伴随着人类。从某种角度不妨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认识疾病、战胜疾病的历史。疾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曾经给人类带来严重灾难。正是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成熟起来,医学发展起来。不过,“道魔之争”永无止境。人类在同致病微生物作斗争,致病微生物也变幻莫测,以对抗人类。这次引发“非典”的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而且可能像艾滋病毒一样来自动物。冠状病毒本来是…  相似文献   

6.
《世界环境》2013,(6):13-13
能亲身经历深海潜水的人毕竟在少数,而大多数人对海底世界的欣赏多是从电视画面开始的。幽蓝的深海博大而神秘,这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无数物种的生命起源。当阳光透过海水折射入海底,海底世界半透半明,变幻莫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的发展,作为人类专属产物的垃圾也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地挑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污浊着我们的家园。时至今日,人类早已警觉到了垃圾处理的必要和迫切。垃圾的分类投放、回收再利用、运用垃圾发电等等,人类正在想着法子将垃圾变废为宝,但是,至今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垃圾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天,在人类发展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历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疯狂肆虐的“非典”让人类再一次虚心反省,从新认识生活,审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曾经引以为豪的人类文明、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人与动物的关系、自然与人类的发展的关系等。哪些要延续、发展,哪些要摒弃、根除。也许SARS只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惩罚,可是从这次惩罚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不是主宰,而仅仅是大自然的一个成员而已,只有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成为更好的朋友。一、人与动物SARS、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新传染病的流行反映出许多的问题,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人类文明只有几千年,即使算上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也只不过是地球历史的一个微乎其微的小片段。人类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继而为了生存繁衍与动物展开生死搏斗,最后完全主宰动物。而人类对动物的态度又出现了两极分化:一类人喜好野味,更有“高贵”人士,为显示自己的地位,以吃珍贵动物为“荣”。而那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动物伸出了杀戮之手。另一类人为显示自己的“仁慈”与“爱心”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溺爱。他们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养育,甚至同吃同睡,乘公交...  相似文献   

9.
《时代》周刊网站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太空探索“重要时刻”的评选结果、所选择的项目涉及地球生命的外星起源、性质奇诡的钻石行星、由巅峰到低谷的美国裁人航天事业等等、而回首这一年来太空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展示了人类对更广阔遥远空间的觊觎,以及我们的智慧是怎样推动着人类的梦想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0.
梁小燕 《环境》2009,(10):42-43
“大富翁”,圈地热 “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有玩过《大富翁》游戏的,对上面这句话肯定不会陌生。作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游戏,它没有年龄的界限,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它不仅伴随着我们成长,还从小就灌输给我们一种思想: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圈完就没了,土地资源是宝贵的,它可以产生不同的价值。因此我们要胜利的话,就需要“抢”地。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与零能耗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与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原始的建筑雏形不过是为人类的生存栖息而挡风遮雨,其对自然和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近百年来的工业进程,使得建造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建筑产品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建筑的功能早已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一个生存空间,而是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生活环境。但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对自然的破坏不断加大,对环境的影响与日俱增,对能源的消耗迅猛增加,这一切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的未来生存空间。零能耗建筑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相似文献   

12.
做好音乐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阶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日益丰富,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演唱歌曲、表现音乐的机会。这意味着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教唱式"音乐教学模式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小学的音乐课堂活起来,是小学音乐教师们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某些国家对控制城市生活垃圾的几种措施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芹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2):51-51,58
垃圾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生产而产生的。有人估算过,目前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垃圾已逾100亿t,人均达到2t左右。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100t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每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t。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对生态环...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似乎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得不面对却又感到棘手的问题,而"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存在又是一个伴随着教育产生与发展的永恒问题。为了更好地面对"问题学生",我们首先必须辨析清楚两个概念,一是"学生问题",二是"问题学生"。所谓"学生问题"是从来都有并且随时会发生的普遍问题;而"问题学生"则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在成长中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心理、行为等  相似文献   

15.
环境科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是伴随现代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同时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环境质量评价又是环境科学多年来研究得很多很活跃的一个领域,但也是问题存在得最大的一个领域,因为迄今还没有研究出一个公认比较理想的评价方法。国外六十年代和国内七十年代多采用指数法,近几年提出的方法较多,如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应用,希尔伯空间理论的应用、模糊集理论的应用以及评分法等。1983年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指导小组化学环保专业组讨论通过了何悦强等提出的超标分类评价法,作为  相似文献   

16.
理性“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环境保护理念。所谓循环经济,一般认为它是环境和经济密切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内在运行机理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和方式,用绿色经济运行模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整个生产、经济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物,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封闭循环流动为基本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  相似文献   

17.
民间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风格鲜明,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本文从民间音乐的起源、音乐体裁、传承与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就此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而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污染状况急剧恶化。例如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而在中国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是一个在环境上回旋余地极小的大国,没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国家那样,等到环境恶劣到极点后再来治理。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别人走过的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国不可避免地也会走一遭。因此,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立法的现状,对《大气污染防治法》存在的几点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经历不可控制的情境后,容易学会放弃而最终变得无助。个体在一种情境下习得的无助感容易泛化到其他情境之中。而且,个体可以在观察另一个人的无助表现的同时而习得无助。这种习得无助容易使个体在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幼儿来说,初次和父母长时间分离,初次体验陌生的集体生活,初次接触不同类型的陌生人,幼儿容易产生不可控制感和无助感,从而出现心理不适应,甚至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20.
遥感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之一。在世界新技术研究迅速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宇航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大和完善。它以获取地球环境与资源的丰富信息服务于人类,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