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酸雨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中国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物质来源及其贡献是酸沉降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为酸雨成因、发展趋势和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是解析和确定降水物质来源及其贡献的重要手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导致雨水酸化的两个主要组分,另外我国大气降水中还含有大量碱性离子可以中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本文对硫、氮、锶同位素在大气降水中物质示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酸雨。有的雨水pH值甚至低到4以下。因此,对于降水酸度的监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喜马拉雅山北麓东部地区的降水酸度和化学成份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分布、酸雨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排放大气污染物质的结果,世界上不少地区出现了酸雨现象,我国重庆地区已出现了酸雨,而除北京外多数地区由于没有进行雨水酸度的测量,还不知道是否也有酸雨问题。为了弄清上海市的情况,我们于1980年3月开始,分别在杨浦区(工业集中区域)和卢湾区(工业相对较少)设点,进行雨水酸度与化学组分的分析,本文是1980年3月至8月的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     
X831200600544成都市区酸雨变化及降雨化学组成分析/梅自良(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环境/四川省环保科研院.-2005,24(3).-52~55环图X-96依据成都市1995-2003年城区酸雨监测统计资料,本文对成都市城区酸雨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降水酸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酸雨频变化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1999年和2000年酸雨年均酸度及频率情况都较好,之后出现反弹;降水中离子含量高,雨水污染严重;降水中CSO42-/CNO3-的比值正在逐步缩小,酸雨状况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的局面,大气污染物中NOx的贡献率正在…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深圳市2006年-2012年的酸雨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降水pH值的范围在3.18~8.73之间,平均值为5.36,属于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深圳市在2006年-2012年间,降水的pH值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深圳市春夏季降水酸化程度较低,秋冬季酸化程度较高,主要与降水量直接相关。通过对降水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发现,深圳市酸雨类型硫酸和硝酸混合型,硫酸根和硝酸根对降雨中的pH值影响较大,雨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6.
降水对颗粒物的冲刷作用及其对雨水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湿沉降冲刷过程中大气颗粒物对雨水化学组成和酸度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酸雨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的杭州市进行了降水前、中、后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同时采集了降水样品,分析了颗粒物样品和雨水样品中的主要水溶性离子组分,使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及化学特征在雨水冲刷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雨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的来源.结果表明:杭州市TSP和PM10的酸缓冲能力分别为1.95和1.02,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从颗粒物浓度、酸缓冲能力A值以及颗粒物化学组成在降水前、中、后过程中的变化看,雨水对颗粒物中的碱性组分具有显著冲刷作用;结合雨水主成分分析,颗粒物对雨水中Ca2+、Na+的贡献较为显著,对Mg2+、K+的贡献有待进一步验证,对NH4+、SO42-和NO3-的贡献较小,而F-和部分Cl-则可能主要来自云内雨除过程或者对气态化合物的云下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7.
南昌市雨水和湖水硫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南昌市酸雨的硫源,研究了2006年南昌市区雨水、湖水的pH值、硫酸根离子浓度和硫同位素组成,并对市区用煤的δ34S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雨水硫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范围在-3.5‰~5.5‰之间,且具有夏季轻,冬、春季重的特点。湖泊水、赣江水的δ34S值变化范围在4.3‰~10.3‰之间。2006年南昌市酸雨污染较严重,冬春季时雨水的酸度较大。雨水中硫的来源是由生物成因硫、人为成因硫和海源硫综合贡献的,夏季生物硫贡献比重大,冬春季人为硫是主要贡献者,海源硫贡献可能很小。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雨水化学组成与雨水酸度主控因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刘君峰  宋之光  许涛 《环境科学》2006,27(10):1998-2002
采集了广州地区2003-10~2004-09的雨水样品,通过对雨水样品的pH值、主要阴阳离子组成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测定,分析了广州地区酸雨的现状以及影响雨水酸度的主要因素等.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广州地区酸雨频率高达85%;雨水的主要离子组成为NH4+、SO42-、NO3-、Ca2+、Cl-和Na+,而DOC约占总化学组成的24.0%;雨水酸度的主要控制离子还是SO42-,但NO3-对雨水酸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水溶性有机酸对雨水酸度的贡献也很明显.另外,来自扬尘中高浓度的碱性含钙化合物也对雨水酸度有明显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重庆市环保局筹办的"第二次降水污染和酸雨问题讨论会"于1983年5月12日~17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和资料60篇,内容涉及不同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降水的化学组成,酸雨的形成和环境影响,降水污染的监测分析方法以及国外酸雨研究.与会代表认为:(一)自陈云同志、赵紫阳总理对我国上海出现酸雨作了批示以后,广大科学工作者、环保工作者对酸雨的研究更加重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新疆奎屯市为研究对象,于2004—2008年连续5年对大气降水进行了采样分析,以大量的酸雨实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奎屯市酸雨污染状况,从区域性影响、局地污染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等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了解奎屯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空化特征,SO4^2-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同时指出奎屯市的硫酸型降水污染应该从总量上控制SO2,并从源头上削减SO2的排放量,浅要地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对酸雨的影响状况,同时提出了防治酸雨污染的可行性建议。为奎屯市环境综合决策和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总被引:60,自引:7,他引:60  
中国酸雨区是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酸雨污染控制对策和措施,而及时总结酸雨研究现状是科学控制酸雨的重要基础.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酸雨的研究发展历程、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和控制对策的研究结果. 结果表明:中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南方酸雨区范围无明显变化,北方酸雨区继续扩展;强酸雨区范围为1994年以来最大,但酸度有所减弱;总体来看,与过去几年相比,2008年全国酸雨形势有所恶化. 最后对酸雨成因和控制对策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受酸雨影响的地区已占国土面积的30%,已成为继欧州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中国的酸雨为典型的硫酸型,其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城市酸雨比郊区严重的特点。酸雨令中国农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建筑业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措施,由此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及环境酸化将进一步加剧。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酸雨的成因特点、现状及其危害,并根据中国酸雨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控制目标,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工业区1998年-2007年的降水监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的酸雨污染变化规律、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区近十年来酸雨频率逐年上升,酸雨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重酸雨区;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该工业区的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化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该工业区降水酸度与Cl^-、NO3^-、SO4^2-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说明该工业区受海洋、交通以及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海洋源、交通源、工业源对该工业区降水的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群  郁晶  喻义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08-111,126
以南京市2004年-2008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酸雨类型、变化规律及与气象环境关系,认为全市酸雨污染呈现减轻趋势。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污染秋季较严重,春季次之,冬、夏季相对较轻,其中9月份酸雨强度最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阴离子则以SO4^2-为主。相对湿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风速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酸雨污染十五年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根据江苏省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该省酸雨污染现状及“七五”末以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以南酸雨污染普遍重于淮河以北地区;“七五”末以来酸雨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降水酸度并未减弱;降水组份中,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仍占首位,酸雨带来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未得到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酸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安徽省酸雨监测网站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安徽省酸雨污染的空间特征.根据酸雨组成成分监测结果,分析了安徽省酸雨的形成原因.最后预测了安徽省酸雨的发展趋势,并初步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酸雨的污染物输送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燃煤消耗量很大,排放二氧化硫而引起的酸雨污染正引起国内外,特别是东亚地区各国的重视。本文通过4个方面探讨我国酸雨中污染物的输送问题:酸雨输送研究方式和湿沉降过程;我国酸雨分布和硫酸型特点;酸雨与天气系统的关系;我国典型酸雨区研究的成果。由此说明酸雨作为污染物的湿沉降,其前体物的主要部分涉及输送可能是中距离的,即几百公里以内。我国排放污染物对邻国酸雨长距离输送的影响可能存在,但影响究竟有多大则有待于大规模详细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几年来酸雨对我国森林影响的主要调查和实验研究成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酸雨对木本植物的直接伤害,酸雨对森林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对森林土壤、土壤微生物、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