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气排污交易政策在我国的试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国内外近年来环境管理思想及策略发展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了大气排污交易政策在我国实施的重要意义及强大的生命力。大气排污交易由泡泡政策、补偿政策、净得政策、排污量存储政策组成。现阶段我国实施大气排污交易政策主要在同一厂区"以新带老"、排污补偿及可用购买盈余排污量来达到排放标准三方面进行。文章还论述了排污交易量、排污交易费用确定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
开远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交易政策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开远市能耗、排污及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说明了实施大气排污交易政策的必要性,论述了开远市实施大气排污交易政策的类型、规则、管理办法,并以排污交易的实例说明了大气排污交易政策的做法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到实践的美国排污交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郑元  张天柱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05-507
阐述了排污交易产生的背景,排污权与排放许可证的概念,TDP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排污交易政策在美国的发展等。美国的排污交易政策由补偿政策、气泡政策、净得政策和排污银行4项组成,以美国酸雨计划为例说明了排污交易的巨大环境经济效益,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收费的关系及今后改革走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现阶段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收费关系的分析,提出对许可证持证单位的排污费应以许可证允许排污量为测算依据,使排污许可证与排污费直接挂钩;同时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应以资源管理的思路来改革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收费制度。   相似文献   

5.
排污交易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排污管理政策。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排污交易的原理,提出并论述了排污交易的技术方法,为尽早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实施排污交易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6.
排污交易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的排污管理政策。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排污交易的原理,提出并论述了排污交易的技术方法,为尽早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实施排污交易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我国现行的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及环境税政策对排污交易市场费用效果的影响,从排污交易原理出发,分析排污交易、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及环境税3种环境管理手段促进企业污染物减排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设置10个虚拟企业模拟分析不同政策组合的费用效果。结果显示,当排污交易政策为主导时,3种手段并存对企业排污交易结果没有影响,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和环境税政策在排污交易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均是压缩了排污交易市场中企业排污权的交易价格,增加了企业的污染物减排成本。若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或环境税税率(或二者之和)超出了原有排污交易市场均衡时企业污染物边际减排成本,则排污交易市场将会出现“失灵”现象,即企业不再寻求开展排污交易,而是缴纳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或/和环境税。  相似文献   

8.
徐毅 《环境保护》2014,(20):54-57
在环境容量一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对排污收费标准进行优化设计,达到控制排污总量的目的。通过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我国工业企业间排污效率不均衡性十分显著,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排污效率较高,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采矿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排污效率较低,由此证明我国实行效率差异化排污收费标准具有现实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我国实际,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实行差异化排污收费标准的政策建议:根据排污效率高低实行累进制收费标准,以应纳增值税额与排污量的比值对排污主体的排污效率进行等次划分,扩大污染当量参数核算范围,进一步完善污染当量参数计算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自然资源的功能价值理论”和“污染损失价值补偿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排污交易制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所特有的作用。根据“最佳污染控制理论”确定排污交易的理论模型 ,给出排污交易优化的实施步骤。为建立排污交易的管理机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摸清中国淡水水产养殖排污状况,通过指标选择,依据各省水产养殖量和池塘养殖水产排污量进行分区,划定高、中、低强度污染排放区;再根据不同种类水产品的排污系数和养殖量进一步选择污染减排管理应重点关注的淡水水产品种类,为中国水产排污分区管理和减排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地区及沿海地区是水产养殖污染高强度排放区;高排污系数水产品黄鳝、鳜鱼、乌鳢、鲈鱼、鳗鲡等要重点关注。因各地区水产品养殖种类、数量和排污系数不同,不同强度排污区域需重点关注的水产品种类有所差异。高强度排污区域还需重点关注水产品种类为泥鳅、黄颡鱼、草鱼、鲶鱼、河蟹、罗非鱼等;中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鲤鱼、罗非鱼、鲢鱼、鲫鱼、草鱼、河蟹和南美白对虾等;低强度排污区还需重点关注的主要水产品种类为鲤鱼、草鱼、鲢鱼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排污权交易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概念,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交易机制等方面讨论中,提出应按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排污权交易政策,发挥其在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的特殊作用;排污权初始分配应实行偿形式;其交易适宜在较大的总量控制区域;政府在交易中可抽取一定比例排污权作为“交易税”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冯彤  赵红艳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4):1209-1215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排放转移的出现将排放责任的研究从生产者视角贡献逐渐引向了消费者视角贡献.合理的排放责任界定成为区域减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利用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以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为载体,详细分析了2007年全球各地区基于生产者视角、生产链末端视角、消费者视角、考量区域减排努力的改进的消费者视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并对各个视角下的区域排放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西欧、北美、日澳新等地区生产者、生产链末端、消费者视角的排放依次升高,而南亚、东亚地区的排放依次减小.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从西欧、北美随着国际贸易供应链转移到东亚地区.全球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差异和全球贸易导致的生产格局的变化均为排放转移的原因.本研究是贸易引致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为区域乃至全球从贸易角度降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2002~2007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的SO2、COD和氨氮排放量,然后利用LMDI方法将影响上述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显示:2002~2007年我国出口对国内SO2、COD和氨氮排放量的贡献都在20%以上,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于出口贸易中隐含SO2、COD和氨氮排放量增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则随行业和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分析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污染排放量较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出口总量增速快.因此,本文对我国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包括实施绿色贸易政策、绿化海关进出口产品目录、鼓励生态标志产品出口及采取进口替代政策.  相似文献   

14.
“排污权”权利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法的权利义务体系中,环境容量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公民享有环境权。政府受托管理环境容量等资源,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保障全体公民的环境权。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合法排污、清洁生产等环境义务,保证公民的环境权得以实现,同时基于“排污权交易”的制度设计,在超量减排时可享有一定的经济补偿的权利一排污权。排污权的法定权利主体只能是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信用不良企业不应是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只有符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效率高的企业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才能成为真正拥有排污权的现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5.
刘一  王震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710-716
产品碳足迹及其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进口模式对碳足迹的影响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橱柜的国内加工阶段的碳排放、国外不同原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分别进行计算,并分析不同进口模式情景下上游原材料对橱柜整体碳足迹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进口模式原材料碳排放差异较大:北欧的原材料碳排放高于中欧和美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材料为胶合板.2全球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大,最大原材料碳排放是最小原材料碳排放的7.26倍;美国的原材料碳排放波动最小;3不同进口模式对我国产品碳足迹的影响不同,从贡献结构上看,除了北欧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和全球最大碳排放进口模式是外源型以外,其余模式的产品碳足迹来源皆为内源型,即主要贡献仍为国内加工阶段.4从减排潜力看贸易策略,减排潜力最大的是全球进口模式,为30%~52%,并建议转变北欧为其它进口模式,以寻求更大的减排空间.本文结论可服务于企业绿色采购策略中原材料减排潜力的发掘,以及国家贸易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化石燃料原油和原煤的燃烧、含钒矿石的开采和冶炼是大气中重金属钒的主要来源。文章利用重金属钒的排放系数分析了中国1978-2010年人为过程释放到大气中重金属钒的总量和行业重金属钒的排放,预测了2020年和2030年中国大气中重金属钒的排放量。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中国钒的排放量增加了4倍,中国2010年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重金属钒总量达3.18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12%。原油燃烧释放到大气中的钒约占总量的85%,煤炭燃烧的排放量占10.5%,其中工业耗油向大气中释放重金属钒的比例从1980的71%下降到2008年的42%,总量从3 721 t增加至9 361 t;交通运输行业从10%上升到36%,总量从547 t增加至7 967 t;其它行业(农林牧渔水利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活消费)基本维持在20%左右,总量从986 t增加至5 052 t。因此,应加强大气中钒的监测和管理,预防大气钒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伴随着深度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贸易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在陆表形成严重的空间位移。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国际贸易主题下碳中和相关文献,揭示国际贸易“碳中和”研究动向。研究发现:(1)温室气体在全球范围时空演变,使跨区域、多尺度的全球碳治理变得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将高污染与低价值链产业转移至各发展中国家,以生产者责任划分的碳核算原则不再适用于国际贸易合作。(2)进出口贸易逐渐成为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动力,全球碳治理应转向新兴经济体与区域一体化,全球气候政策设计应遵守国际碳市场公平性底线,不断优化碳排放量核算体系,完善碳会计方法,模拟全球碳减排预期效果。重点提高产业部门碳减排意识和产业清洁技术及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多种手段改变生态系统的增汇减碳能力。新兴经济体在承接发达国家技术援助同时,应重点关注本国能源产业,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并运用经济政策与金融工具促进本国的气候变化投融资产业发展。全球碳治理应更加注重公平性与国家间的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差异,利用多样的碳治理工具与协商合作方式,促使更多国家参与全球化或区域一体化的碳治理模式。(3)中国亟待通过国内多产业、多部门的增汇减排与国际碳减排、碳中和实践,健全碳市场机制,提高碳治理水平,为国际碳治理合作提供“最大公约数”。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是开展排污权交易的基础,科学地制定污染物初始排污权的核定办法是涉及到企业.之间公平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分成多种类型,依据不同的类型分别制定初始排污权的棱定方法,为排污权交易实施中企业初始排污权核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