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煤炭开采区的生态补偿包括对生态损害的补偿、对厂商与居民负担的外部成本补偿以及对新资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补偿三部分.将煤炭开采区的生态损害补偿过程分为生态修复、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3个阶段.通过确定煤炭开采区生态损害补偿3个阶段的生态补偿目标,构建各阶段土地、植被和水环境生态损害补偿的评估模型,分别测算了完成生态修复、生态恢复和生态平衡3个阶段补偿目标所需的生态损害补偿总量和每t煤所需提取的生态损害补偿金额.   相似文献   

2.
改进生境等价分析法(habitat equivalency analysis,HEA),推导HEA在填海应用中生态服务受损量与补偿量评估公式。以1990年与2004年罗源湾生态服务水平为基础,假定受损生境自然恢复所需时间为10 a,于2013年采取种植海草床方式进行修复,修复生境达到最大服务所需时间为3 a,计算罗源湾填海生态服务总受损量、修复生境单位面积补偿量及修复规模。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生物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受损程度分别为30.73%、61.94%和54.36%,在3%的贴现率水平下,所需海草床面积为109.79 km2,且指标受损程度与修复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补偿起始点越早,修复生境达到最大服务水平所需时间越短,所需修复规模越小;贴现率的选择对修复规模影响显著。这一结论可作为地方政府对罗源湾填海实施生态修复建设和生态补偿管理的技术依据,亦可为其他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环境损害评估方法的研究,对于完善损害量化的技术标准体系,推进中国环境损害评估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意义.本研究对直接市场法、揭示偏好法、陈述偏好法、效益转移法、等值分析法等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述方法在应用中的各种案例,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适用条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环境损害评估范围,加强效益转移法、等值分析法等研究与实践,建立基于多种损害类型的评估技术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铅污染损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铅污染事件频发,环境损害评估技术缺乏,损害赔偿远不足额到位,已成为我国局部地区触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明确铅污染损害评估对象、界定评估时空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损害的备选评估方法。设计了包括污染鉴定、范围界定、损害评估、结果表征的技术流程,初步构建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较完整铅污染损害评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环境资源由于其稀缺和有用性,是有价值的.围填海造地,使海岸带环境向经济过程提供某些服务功能减退,表现为价值损失或环境成本.本文以胶州湾海域为例,以意愿调查法评估胶州湾围填海造地的环境成本,运用Tobit模型估算居民对于围填海造地的环境功能退化进行恢复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得出胶州湾围填海造地的环境成本为56元/m...  相似文献   

6.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彭本荣  张炎惠 《环境保护》2020,48(17):19-26
海岸带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依赖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频繁的用海活动正在损害海洋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并直接威胁海岸带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是解决海洋生态损害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建立了海洋生态损害的评估框架和补偿标准的计算模型,并对厦门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进行了评估。该评估框架信息需求量小、成本低且简单易行,针对沿海城市的生态损害补偿与管理方面有良好的示范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沿海溢油事件频频发生,海洋溢油的损害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溢油损害评估体系,海洋溢油事故所造成的生态损害往往被低估。本文着重介绍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常用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模型中的Type A模型、生境等价分析法以及针对中小型溢油的简易评估模型,分析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溢油数据库不够完善、部分损失难以量化、参数输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深海溢油的适用性不高等。最后提出我国应通过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曹东  齐霁 《环境保护》2014,(17):45-47
本文指出我国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在法律法规、监管权利、评估技术体系、资金保障方面存在不足,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体系,需要以相关法律为核心,辅之以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管理机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和环境损害赔偿的资金机制等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拓展环境污染损害概念的问题,针对我国不同法律部门中对环境与财产的交叉规定,提出了区分财产与环境自身损害的基本原则;分析了人身、财产与环境三类污染损害的经济损失费用构成;阐述了以两步法为基础,由时间边界、空间边界、基准水平和贴现四个要素组成的环境污染损害经济评估方法。所建立的环境污染损害与经济评估的概念框架,对推进我国环境污染损害评价、深化环境污染损害管理可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影像的厦门市填海造地的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3年、1993年、2001年和2007年4个时相的Landsat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分析处理软件ErdasImage8.6的支撑下,对厦门市填海造地进程分1973年-1993年、1993年-2001年和2001年-2007年三个时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三个时段的填海造地规模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1年以后的填海占总填海面积的近50%。填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公共设施用地、居住用地和港口用地。填海活动与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厦门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填海活动将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2.
围填海开发活动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空间、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以芝罘湾为例,整理并分析了1985-2017年中4个时间梯度表层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实测数据,分析近年来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其湾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芝罘湾内表层水中ρ(TN)、ρ(TP)、ρ(Cu)、ρ(Pb)、ρ(Zn)、ρ(Cr)和沉积物中w(Cu)、w(Pb)、w(Zn)、w(Cr)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均呈现出自湾顶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围填海海域的污染物浓度高且污染范围扩大.②2017年表层水中ρ(TN)、TN/TP、ρ(Cu)、ρ(Pb)、ρ(Zn)、ρ(Cr)分别是1985年的12、14、8、7、2、14倍,ρ(TP)因国家对含磷农药的限制而呈现降低趋势.③围填海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但由于2016年底的疏浚工程,2017年沉积物中w(Cu)、w(Pb)、w(Zn)、w(Cr)较2010年分别降低了60.13%、77.25%、39.17%、25.32%.④2010-2017年,ρ(Chla)降低了58.00%;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物种数量分别下降了近47.50%、43.30%、26.3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下降了20.49%、15.41%、10.41%,丰富度指数分别下降了69.33%、87.56%、61.90%.研究显示,围填海对芝罘湾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表层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和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主成分分析(PCA),论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及经济地识别填海造地时空分布的新方法。并以厦门市港湾地区为例,将1993与1996年,1996与1998年,1998与2001年,2001与2003年、2003与2006年共6期遥感影像融合后经PCA分析得出5个时间段内填海造地的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相应阶段的城市发展战略进行分析。选取工业总产值、人口、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统计数据作为填海造地行为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政策导向、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等是厦门港湾地区填海造地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基于驱动机制和未来情景分析的港湾地区填海造地优化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相关法律对于司法鉴定启动程序的规定存在不一致、不细致等问题,实践中难以达成一致.考虑到环境污染损害专业性、技术性以及证据的易逝性等特点,在环境污染损害案件中,应当允许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即中国环境污染损害案件中司法鉴定启动模式应当采取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当事人申请启动以及法院依职权启动相结合的模式,使得司法鉴定启动权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
因果关系判定包括环境暴露与环境损害间因果关系判定和环境污染物从源到受体的暴露路径的建立与验证两个部分.因果关系判定是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重点和难点,因果关系的判定对环境损害案例的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结合印染企业水环境污染事件案例实践基础上,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因果关系判定方法进行了探讨,为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方法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人地矛盾,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围海造地已成了许多沿海区域扩增建设用地的首选.但围海造地工程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坏境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新的不平衡.本文在围海造地环境影响分析及其生态补偿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法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围海造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最终达到使中国围海造地生态补偿制度的总体法律体系框架及具体的制度内容得以较为全面的完善与健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文综合利用能值分析法、生态足迹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消费系数构建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能值拓展模型以测算滩涂在各时期的生态外溢价值,并以生态外溢价值改变量作为滩涂围垦生态损害的衡量标准,且以此为生态补偿依据,在生态价值系数调整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沿海滩涂围垦生态补偿标准。最后以杭州湾新区为例,测算了该区域滩涂围垦过程中各年份生态补偿标准,结果显示,2000—2015年,该区域生态补偿标准从2000年0美元/m2平缓递增到2015年0.05美元/m2。此研究表明,能值拓展模型能有效弥补传统的基于生态服务价值模型的一些不足,使评估标准相对客观化,评估结果动态化和体现对补偿主客体双方意愿的尊重。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Asaprinciplesupplierofrawmaterials ,thminingindustryinChinamustincreaseitsoutputtomeettheever increasingdemandsforeconomicdevelopmentand people′sexpectations.However,aby productofincreasedminingactivitywillbeanincreaseintheamountofdespoiledl…  相似文献   

19.
多层次生态修复实践模式及其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波  孙楠  李洪远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2024-2034
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孕育着巨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工程时空跨度大、修复对象复杂等特点,生态修复实践仍然存在着理论研究滞后、投入产出率相对低下、修复模式单一、项目达标情况难以监测等问题。在总结归纳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生态修复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将生态修复的实践模式由开始启动阶段到修复终点,自下而上串联成一个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模式,即包含“点”、“线”、“面”和“多维立体”四种模式在内的多层次生态修复模式。该模式有以下两方面特点:①修复的对象在现有的物种、种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之上,增加了人类这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同时把社会经济等因素放在与科学技术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将其作为指导理论之一融入到生态修复的具体实践步骤中;②与以往静态的单一修复目标不同,论文提出了一种层层递进、彼此联系而又环环相扣的动态、多层次修复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对应着生态修复的不同层次和阶段,层层递进共同构成生态修复的全部内容。此模式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又符合生态系统动态发展趋势,可为当前生态修复实践中的难点、疑点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