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圈养亚成体大熊猫日粮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7只1.5-4.7岁的亚成体大熊猫对23种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ADCP),结果为37.86%-83.70%。分析表明,对1.5-2.5岁的大熊猫,粗纤维采食量与ADCP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1);对2.5-4.7岁的大熊猫。粗纤维采食量与ADCP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表3)。对1.5-2.5岁大熊猫,随竹粗蛋白占总粗蛋白比值升高,ADCP呈下降趋势(图2);2.5-4.7岁的大熊猫,ADCP随竹粗蛋白比例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图3);不同大熊猫ADCP还有个体差异。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2.
收集并分析了5只大熊猫产后d 1~ 180的94个母乳样品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乳糖(Lac),乙醚浸出物(EE),粗灰分(CA), 17种氨基酸(AA)和14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熊猫母乳中DM、 CP和EE分别为13.66%~34.97%, 6.29%~7.92%和4.92%~14.09%,而且都随泌乳日期的延长而升高. Lac的含量为1.2% ~ 0.3875%,且随泌乳日期的延长而降低. CA的含量在1%左右(平均为1.04%).根据乳汁中CP、 Lac、无氮浸出物和EE的含量,计算出母乳中总能的含量为3.56~10.19 kJ/kg.绝大多数AA含量随大熊猫母兽泌乳日期的延长而升高,而矿物元素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大熊猫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在产后的不同阶段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其含量和变化趋势与常见动物乳及人乳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圈养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分析及育幼营养对策初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连续测定了1只10a大熊猫产后1mo内12个乳汁样品中水份、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灰分(CA)、乳糖(Lac)、17种氨基酸(AA)、10种矿物元素、6种维生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熊猫产后前6d乳汁中多数营养素含量与6d后含量差异明显.产后d1乳汁中w(CP)=6.34%,d5~15在5%左右;w(EE)在2.50%~7.33%范围内变动;乳糖含量皆在1%左右;大多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常见的家畜乳和人乳中相应成分的含量.在分析大熊猫乳汁营养成分含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育纳营养对策.  相似文献   

4.
收集了一只16岁圈养大熊猫产后d 2,d 3,d 5~9,d 11,d 12和d 17的乳汁样品各1个共计10个,并测定了其17种水解氨基酸(AA)的含量.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G lu的含量最高,其次是Leu、Pro、Asp、Ser等,G ly含量最低.产后d 2~d 6的乳汁样品中AA含量稍有波动,除G ly和Cys外,其余含量从d 7~d 17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除Thr和G ly外,d 12或d 17乳汁样品中其余AA(d 12乳样中Asp除外)的含量都高于d 2的含量.d 2~d 6乳汁中Thr、G ly、Phe和Asp与总AA的比值极显著和显著高于d 7~d 17的(P<0.01和P<0.05),而G lu、Pro和A la(都为非必需氨基酸)比值极显著和显著低于d 7~d 17的(P<0.01和P<0.05).乳汁中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比值(NEAA/EAA)平均值为1.55±0.05.NEAA和EAA都有随泌乳天数延长而逐步升高的趋势.图1表4参11  相似文献   

5.
佛坪三官宙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8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作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粪便样品,呈出现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定了三官庙  相似文献   

6.
佛坪三官庙地区大熊猫种群数量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同位素标记大熊猫基因指纹探针F2ZGP96060801,以秦岭南坡中段佛坪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三官庙范围内采集的大熊猫粪便样品作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检测.(1)在相同或不同时间、领域采得的粪便样品,显现出相同或不同的DNA指纹图谱,达到个体认定的目的,进一步表明了大熊猫的尽量新鲜的粪便,可以作为DNA指纹分析材料,进行野生种群数量调查.(2)根据检测21个粪便样品的结果,无误地认定了三官庙地区有13只大熊猫个体.其中有3个家系.(3)大熊猫粪便样品的DNA指纹图,通过微机识别的个体数,准确可靠,能获得大熊猫在野外的真实个体数量.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只大熊猫的头部、背部和腿部等10个肌肉样品中17种氨基酸(AA)含量,并分析了各样品AA与Lys含量的比值.结果表明:对同一只大熊猫,不同部位的肌肉样品中各AA含量无明显差异;对同一个肌肉样品,17种AA含量比较,Glu含量最高,Asp、Arg、Lys、Leu、Ala、Gly、Val、Pro、Thr、Phe等含量较高;不同年龄大熊猫肌肉AA含量有差异,除极少数AA外,未成熟雄性大熊猫肌肉AA含量高于成熟和老龄雌性大熊猫,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成熟雌性大熊猫肌肉中,除Pro外,其余所有AA含量与其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除极少数AA外,不同年龄、性别大熊猫肌肉样品中各AA与Lys含量的比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基因组微卫生DNA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pBS^ 为克隆载体,构建圈养大熊猫基因组DNA的小插入文库,分别用生物素标记的(CAC)5和γ-^32P-dATP标记的(CA)15寡核苷酸为探针,对重组质粒进行斑点杂交,获得15个阳性克隆,并测定了插入片段的DNA序列,其中有一部分序列已被分析,本文对剩余的8个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大小不一,从259bp-881bp,有6个序列含有不同重复单位的一、二、四核苷酸的完整串联重复,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证明,这些序列均来自大熊猫基因组,上述结果为利用PCR技术研究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和了解大熊猫基因组结构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迁居碧峰峡新生境的适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1只圈养于四川卧龙和3只圈养于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迁居到雅安碧峰峡全新生境,并以散放养方式保护的大熊猫种群的适应能力进行了研究.环境年平均气温为13.9℃±7.5℃,夏季(6~8月)较炎热(22.3℃±3.8℃),冬季(12~2月)较寒冷(4.8℃±3.9℃);动物对竹子取食秋季最少(5.9kg±1.3kg),冬季最多(8.1kg±2.0kg),5月为次高峰期(8.0kg±1.5kg),喜食竹类为刺竹→苦竹→水竹;动物平均日活动时间6.5h,活动节律和时间与卧龙比较有极显著的改变(P<0.01,N=24);动物对环境、食物等的改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约需3~6mo;但完全适应自然气候等因素的改变则需1a;疾病的发生频率依次为:消化道疾病、皮肤病、蛔虫感染、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等;除气候湿热、土壤粘结、日照偏少、风雨雷电较多等自然因素外,动物在生理、行为、采食、排泄、抗病力及生长发育等各方面基本正常.图4表2参22  相似文献   

10.
对首次发现的一只野化培训大熊猫“祥祥”采食半枯竹的现象及原因进行研究.作者用4只圈养大熊猫为对照进行试验,从行为观察、营养成分及适口因子、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圈养大熊猫中也存在采食半枯竹的现象,而且在采食的时间段上和祥祥一致;相对于新鲜竹子,半枯竹中葡萄糖含量有所增加,单宁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具有特殊的香甜味,使在一定时期内的半枯竹营养增加,适口性得到改善,这是大熊猫在特定时期更愿意采食半枯竹而不采食新鲜竹子的重要原因;7~9月是全年温湿度最高月份,对引起半枯竹成分中适口因子的改变可能有诱发作用.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人工育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雌性大熊猫“成成”产下1胎2仔,因母兽病及奶头特大,1仔人工喂养,另1仔由母兽喂养,母兽喂养的1仔仅存活了57h03min人工喂养的1仔存活至今已达2a有余,1995年,雌性大熊猫“冰冰”又产1胎2仔,其中1仔照1994年的方法人工喂养,幼仔生长发育正常,活泼健壮,母兽喂养的仔仅存活了25h,本文对人工喂养大熊猫初生幼幼存活的饲喂方法,以及幼仔的生长发育规律等进  相似文献   

12.
卧龙大熊猫人工育幼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回顾了大熊猫人工育幼的历史,总结了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大熊猫人工育幼研究领域的发展。1991年全人工育幼使1只大熊猫弃仔存活160d,但之后连续几年人工育幼失败;1998年成功地将一只弃仔人工哺育2mo后,给不会带仔的母兽培训其带仔。1999年将2个双胞胎及1个三胞胎中的2仔通过人工育幼与母兽交替哺育存活,同时将2只自野外抢救回来的大熊猫幼仔人工哺育存活。创造了1a人工哺育8只幼仔存活的世界记录,大大提高了大熊猫幼仔的存活率。大熊猫人工育幼技术的关键在于;适宜的育幼环境,幼仔免疫力的获得,人工乳的配制,幼兽的疾病防治及正确的饲喂方式。现将卧龙大熊猫庆大熊猫人工育幼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总结如下。图2表2参6  相似文献   

13.
使用冷藏精液进行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人工授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在4℃冷藏24 h和48 h的精液对5岁的雌性大熊猫妃妃进行了人工授精,以保持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 供精者乐乐是一只患皮肤癌的雄性大熊猫,睾丸体积为(386.1±214) cm3,在2000-02-23~05-11期间,4次人工采精刺激电压5~8 V,射精电压5~8 V,每次采精量(3.2±1.2) mL,精子密度为(1 208.5±564.9)×106/mL-1,每次精子总量(3 908.3±2 546.6)×106,精液平均活力为84.8%±4.1%,活率为87.8%±5.2%,运动状态为2.9±0.25,畸形率为28.3%±11.1%,平均顶体正常率为96%±1%,pH值为7.9±0.3.乐乐的精液用TEST稀释后,在4℃冷藏24 h、48 h和72 h后,精子活力分别是65%,58%和47%,精子的活率分别为73%,73%和68%.用酶免法对雌兽妃妃尿液中雌激素的检测,发现妃妃的雌激素在发情前期开始增加,在发情前期的最后一天达到最大峰值,在发情期(4月3日~5日)迅速下降到正常值,进行人工授精的最佳时间是在雌兽尿液中的雌激素达到最大峰值后的48~72 h之间.妃妃在2000-08-10顺利地产下一仔,雌性,妊娠期127 d,初生幼仔179.3 g. 图1 表3 参19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幼仔口腔分泌物中检出聚团肠杆菌和微球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在圈养条件下 ,配种难、受孕难、幼仔成活更难已众所周知[1,2 ] .本文报告了一只患病大熊猫幼仔的静脉血、尿液和粪便的常规检测和细菌学分离、鉴定 ,并从该幼仔口腔分泌物中检出聚团肠杆菌和微球菌的结果 .以为大熊猫幼仔疾病的检测、诊断和治疗积累基础资料 .1 实验室检查大熊猫幼仔一只 ,1998年 9月出生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初生重 110 g左右 ,出生第 3天 ,出现体温间隙性增高 ,拉血便 ,食欲减少 ,烦躁不安 ,精神状态较差 .1.1 常规检查用卡介苗注射用的针头采集颈静脉血作血常规检验 ,其结果 :白细胞总数 :2 3.6× 10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