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12001年3月13日,重庆永川市某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死3伤的严重后果。当天上午,由于二氧化碳管道堵塞,一名工人便打开合成罐顶盖,进入5m高、1m多直径的罐内检修,20多分钟后,他突然感到眩晕,手脚不听使唤,当即晕倒罐内。班长立即下罐救援,随即也晕倒。随后又有4名工人先后下罐救援,纷纷中毒倒下。最后在大家的合力救助下,6名工人被拉出罐外,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其中3人抢救无效死亡。据查,他们均为硫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2.
3月 1 3日上午 ,重庆永川市板桥镇发生一起中毒事故 ,出事的重庆市板桥锶业有限公司3名工人当场死亡 ,另有 3人受伤。据介绍 ,当天上午 9时 40分左右 ,因为二氧化碳管道发生堵塞 ,一名工人打开合成罐顶盖 ,进入高 5米、直径 1米多的罐内检修。 2 0多分钟后 ,他突然感到神志不清 ,手脚不听使唤 ,当即晕倒罐内。先后有 5名工人下去救援 ,均晕倒罐中。最后在大家的合力抢救下 ,将 6名中毒工人送往医院抢救 ,3人抢救无效死亡。据医生介绍 ,他们均为硫化氢中毒重庆永川市发生中毒事故 3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枣阳市某厂一车间检修 ,安排维修工李某和张某清理加油罐沉淀油泥。两名维修工接受作业任务后 ,急忙拿着必要的拆卸工具来到加油罐处 ,关闭进气阀门和放油阀 ,拆开顶部人孔盖 ,穿上下水雨裤 ,腰间系一麻绳作为安全联络绳 ,在张某的监护下 ,李某下到罐底掏油泥。不一会儿 ,李某感到胸闷、气喘 ,立即钻出罐口透口空气。二次下到罐底干不上2、3分钟 ,比上次胸闷更厉害。这时候安技部门管理人员巡检来到现场 ,掏油泥的张某和李某急忙把情况如实地讲了一遍。安技管理员当场指出他们的安全措施未落实到位。是什么原因造成作业人员气喘胸闷呢 ?一…  相似文献   

4.
陈立宏  肖美榕 《环境》2023,(2):64-65
<正>2019年5月10日,朱某与陕西中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旬阳分公司(以下简称“中驰实业旬阳分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中驰实业公司旬阳分公司开发的位于陕西旬阳市某大厦的商品房一套。2019年9月,朱某入住该商品房后发现,在该房屋内能听到低频噪声,让人产生耳鸣、目眩、头晕头疼、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对朱某及家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朱某与中驰实业旬阳分公司协商解决未果,便拨打市长热线反映问题。2019年12月23日,  相似文献   

5.
初步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国有7起生产安全事故由于施救防护不当或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由最初涉险7人,最终导致29人死亡、14人受伤。类似情况在中石化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内也有发生。2009年7月12日,某分公司员工在没有对井内气体检测分析、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情况下,下到水处理场疏通浮选排渣线的污水井内清理油泥时中毒晕倒。附近作业的该公司员工李某等3人闻讯赶到现场,在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情况下,李某下井营救也中毒晕倒,发生2人死亡的事故。因此,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是确保职工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1994年8月1日11时50分,某电化厂氯车间盐酸工段在检修片盐酸合成炉氢气阻火器时,造成氢气着火,2名工人被烧成重伤。事故经过8月五日早,盐酸工段操作工发现广合成炉氢气加料不畅,1时10分停炉。白班上班后,在工段长带领下经检查、分析确认是广炉阻火器堵塞所致。由于生产任务急,该工段长带领5名工人进行抢修。清洗完阻火器,又发现氢气阀门堵塞,就用电焊条捅捣,突然起火燃烧,将其中2名工人烧伤。事故原因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工段长等人在没有与系统隔绝、带压、且阀门漏氢气的情况下进行检修作业而造成的。在检修过程中,由于阀门漏…  相似文献   

7.
某化工厂因民工清理污水池致急性有机氟中毒事故 ,特分析如下 ,供大家参考。1 事故情况该厂有一个露天污水池 ,池长 7m,宽 4m,深 6m。厂里的各种废水均排往该池 ,而残液气均经焚烧炉内焚烧碳化后排入该池。池内的废水定期向污水处理站排放 ;每年清理池内污泥一次。 2 0 0 0年 1 1月底至 1 2月初 ,有 8名民工与 1名职工参与污池的清理与修理 ,其中污泥搬运工 3名 ,防腐工 3名 ,泥工 2名 ,监工 1名(职工 )。有 3名搬运工及 2名防腐工发生急性中毒。 9名作业人员在工作场所工作情况详见表 1。表 1  9名清污人员具体作业场所及时间工种性别人…  相似文献   

8.
目前,污水的生物处理,基本上可分为利用微生物的好氧处理,如曝气处理、滤层法等;利用微生物的厌氧处理,如UASB反应器法;利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同处理,如污水根系处理、氧化塘法等。本文着重介绍一些欧洲国家在污水根系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工艺特点加以分析。一、处理工艺及原理(一)工艺污水根系处理工艺的形式很多。现以滤床式处理工艺(图1)为例,加以介绍。(1.污水机械处理装置;2.控制池;3.污水输入区;4.薄膜0.2cm;5.污水排出区;6.滤床深0.8m;池底倾斜率2%;芦苇种植密度7株/m~2;通流速度k_f=10~(-4)~10~(-5)(m/s)。)首先,污水进行机械过滤处理,除去大块杂物后,输入控制池。该池对污水中的砂等作进一步的沉淀处理。当控制池中的污水液面达到一定的高度后,便可通过污水  相似文献   

9.
1995年11月13日15时25分,山东某市一化肥厂,防腐人员在进入铜洗回流塔内除锈时,有1人被烧死。事故经过该厂1995年11月3日全厂停车,进行一年一度的大检修工作。停车后,铜洗铜液再生系统加水进行清洗置换。11月5日将再生器中的加热器抽出,使再...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企业的受限空间是指:炉、塔、釜、罐、仓、槽车、管道、烟道、下水道、沟、井、池、涵洞、裙座等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有害风险,可能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害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由于受限空间内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恶劣,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如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等。2000年5月11日,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某装置停工检修过程中,污水汽提原料水储罐清罐作业,清出的含油污水流经储罐附近一动火点,焊渣点燃含油污水着火,回燃后储罐内发生爆燃,  相似文献   

11.
1994年6月24日10时35分四川自贡某化工公司(以下称“甲公司”)总调综合楼下的地沟发生剧烈爆炸,致4人死亡,多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但是由于技术水平不够,事故原因未能分析清楚,最后的结论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爆炸事故。从对安全工作负责和防止同类事故重演的角度出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该事故的原因。  一 推测起爆点的位置1 爆炸地沟的位置及简介爆炸的地沟如图1所示,所爆地段自甲公司检修车间办公楼下地沟至一号门公路,该沟流的废水包括检修、土建、安装、综合等部门办公楼的废液,还包括甲公司车队汽车废…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0月31日3时10分,河北隆尧县东良石膏矿突发3万平方米大面积塌陷,6名矿工被困在距井口300米深的工作面。事故发生后,河北省立即组织人员抢救,由于东良石膏矿主井巷道严重变形,地表不断塌陷,只得从邻矿巷道打一横向隧道,但是由于东良石膏矿巷道变形,两个眼都被打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5):F0002-F0002
赤峰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成立至今,经过十九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一只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素质精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科研队伍。全院现有职工3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人,本科生20人,专科生6人。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10人,助理工程师10人,其中取得国家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的14人。环评持证上岗人员31人。  相似文献   

14.
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晓慧 《环境工程》2001,19(1):26-27
采用两段活性污泥法处理味精废水 ,试验规模 0 5m3/h ,当进水CODCr浓度 16 80~ 70 30mg/L,NH3 N浓度 2 0 6~ 1999mg/L时 ,经石灰中和 ,空气吹脱对离交废水的预处理后 ,出水CODCr<10 0 0mg/L。试验中 ,兼氧池和一段好氧池污泥浓度保持在 6 0 0 0~ 80 0 0mg/L之间 ,二段好氧池保持在 40 0 0~ 6 0 0 0mg/L之间。生物处理总停留时间 5 0h。在离交废水预处理中 ,pH中和至 9 5~ 10 ,鼓气量在 10 0m3/h左右 ,水温加至 5 5℃左右 ,经 8h ,可将原水NH3 N从12 0 0 0mg/L左右 ,脱除 6 5 %以上 ,出水氨氮可达 40 0 0mg/L左右。  相似文献   

15.
自来水处理工艺对溶解相中全氟化合物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究自来水原水到出厂水各处理环节对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残留的影响,了解原水中PFCs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应用WAX固相萃取分离富集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圳市某自来水厂一年间原水、出厂水及絮凝池、沉降池、砂滤池、臭氧+活性炭池出水溶解相中13种PFCs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原水和出厂水中ΣPFCs残留呈春夏高而秋冬低的趋势,检出的PFCs呈中短链(C≤10)长链(C≥11)的分布,而全氟辛烷磺酸是PFCs最典型残留种态.在原水经过的5个处理环节中,臭氧+活性炭、沉降和砂滤具有PFCs去除效应,然而絮凝和液氯消毒却分别使短链(C≤6)和中链(10≥C≥7)PFCs显著上升,导致出厂水中ΣPFCs浓度较原水增加了10%~44%.但出厂水中PFCs残留远低于其限值,尚不足以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种新型的高效纤维滤池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高效纤维滤池对SS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并对进水SS浊度的变化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出水浊度与取样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SS的质量浓度为10~50 mg/L、浊度为10~50 NTU条件下,出水的SS的质量浓度和浊度可分别降至10 mg/L和5 NTU以下;随着进水SS浓度和浊度的增大,出水SS浓度和浊度也相应地增大;在同一反冲洗周期内;反冲洗前l min的出水水质最好,反冲洗过程及反冲洗后1~2min过滤效果较差,随着时间的递增,处理效果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ERIC-PCR图谱分析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以填料生物膜和水生植物为主体,以微生物、浮游植物、水生动物为要素的生物栅集成装置,处理上海市某一富营养化水体,实验采用6m3/d的中试规模,7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出水.测试进出水的理化指标,并采用ER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生物栅填料生物膜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生物栅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稳定运行后,采用设置生物栅的2~7号净化池的COD、总氮、氨氮、总磷的去除率较对照池分别提高了20.7%~48.5%、20.1%~49.7%、39.8%~66.2%和60.0%~73.9%.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氮、磷的吸收和去除,设置水生植物的2号、5号、6号净化池对总氮去除率较未设置水生植物的3号、4号和7号净化池分别提高了30.1%、24.9%、17.6%,总磷的去除率也都提高了10%以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显示,设置水生植物的3个净化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且微生物种类较未设置植物的净化池丰富.指纹图谱在第2d、第15d、第30d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9~2.22、2.17~2.43和2.28~2.68,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71.8%、86.9%和91.0%,表明随着系统的运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条带的相似性逐渐增加,系统中微生物种群趋于多样化,结构趋于稳定,污染物降解效率也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9月 17日凌晨 0时左右 ,曲江县沙溪镇10 6国道凉沙公路收费站旁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 2 4吨液化石油气的油罐车追尾撞上前面的一辆冷藏车 ,油罐车内 2名人员当场死亡 ,油罐车仰面翻倒 ,横卧在国道上 ,冷藏车司机受轻伤。事故发生后 ,韶关市和曲江县的道路、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 2 0 0多人迅速赶到现场封锁道路、紧急疏散附近居民 ,并试图用吊车将油罐车翻身扶正。由于油罐车内装有大量易燃易爆液化石油气 (相当于 10 0吨炸药的威力 ) ,抢险工作进行得十分困难。在离现场尚有六七公里的沙溪镇 10 6、10 7国道交…  相似文献   

19.
1999年6月3日中午,某县城一所小学附近的冰棍厂发生氨气管道、罐爆炸,小学中的237名师生被送入县(含中医院)级医院治疗,其中21人发生急性氨气轻度中毒,216人有氨气刺激反应。10天后145人出院,出院后又有2人返回医院治疗。1 中毒经过该厂为一个体开办的制冰棍厂,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在生产中作业人员擅自脱离岗位,设备无人看管,使管道内压力增高,氨气泄露,遇车间内明火(锅炉)而突然发生爆炸。爆炸后氨气沿风向扩散到仅隔一墙的小学,此时小学中有300余名师生,正值学生入校时。在校学生、老师离爆炸距离均在15~200米之间。爆炸后有的师生立…  相似文献   

20.
以某味精污水处理厂厌氧池的厌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模拟配水,通过控制运行条件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表明,该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及除污性能。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阶段的粒径为0.1~0.5 mm,成熟后的平均粒径为2 mm。形成阶段SBR中MLSS为5 000~6 000 mg/L,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8.1%和87.6%。成熟后SBR中MLSS为10 000 mg/L左右,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和97.5%。通过电镜分析可知,好氧颗粒污泥表面主要聚集了球状菌,中部主要以丝状菌和杆状菌为主,内部为无机核心。这种明显的分层现象,充分说明了好氧颗粒污泥沿半径方向由于溶解氧的梯度分布,微生物呈层状分布,这种层状分布的结构为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