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田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1999年TM和2002年中巴假彩色合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主要信息源,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获得了和田河流域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生态系统学基本理论,提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进行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2.
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两个维度选取8个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江苏省丰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耕地作为丰县景观基底,其景观结合度水平较高;耕地和园地景观的聚集度高、破碎度低、连接度高,而其他农用地和林地则相反;距离交通线路越近,斑块密度、景观多样性、均匀度等景观指数越大;经济较发达镇的斑块密度较大,景观分散度和分离度指数较高,聚集度指数较低;距县城越远,景观类型分布越集中且较单一.  相似文献   

3.
对泸定县1994年TM影像和2002年ETM+影像进行了数字图像处理和解译,得到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通过计算相关景观格局指数,定量研究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纵向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4-2002年间,研究区以林地的变动为主要特征,8年间林地面积增加7590.395hm^2,而草地、耕地和其它土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化为林地,其主要推动力是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多样性和异质性提高,说明整个景观中斑块的分布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4.
以SPOT-5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刘家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Fragstats 3.3软件,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刘家河流域内的耕地是景观的主体类型,流域水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非常适合发展现代农业,但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尤其应注意对坡度大于25°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林,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1987年和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4.4平台下提取淮北市(相山建成区)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信息,利用FRAGSTATS 3.3软件提取研究区的斑块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破碎度、分维度及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标,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芜湖市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1996年和2003年2个时期的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获取芜湖市景观类型的转化数据,并结合国土局的土地详查数据,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土地类型景观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发展,研究区内各种土地类型不断地向城市用地转化。  相似文献   

7.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GIS技术,选取景观指数对豫西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和以旱地为主的农业景观是豫西黄河流域的主体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间斑块密度值差距较大,斑块形状指数差异较明显,总体上较简单;研究区域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较高,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农田和林地占有较大优势。该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小,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人类干扰活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GIS技术和卫星遥感资料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FATS3.3分析了揭阳市惠来县1994-2001年的土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并分别在类型水平上和景观水平上选择了部分景观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破碎度趋向加深,景观结构和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加(尤以林地和其它用地严重);景观稳定性增加,优势度减少;景观多样性有所提高,受人类干扰程度加深,说明惠来县城市化速度快,处于城市发展的初期;各景观要素又有不同的景观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IKONOS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了泸州市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借鉴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于Fragstats 3.3软件,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泸州市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多样性程渡高,景观类型均匀程度也较高,但优势景观类型不明显;由于人类干扰程度较大,土地利用景观破碎,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3S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四川省木里县梭罗沟金矿改扩建工程所在地的梭罗沟和如米沟为研究区,介绍了3S技术在景观格局信息提取的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工作流程,并对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动态变化预测与分析。实例研究证明,3S技术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工具,应用3S技术开展矿产资源开发景观格局动态评价,可以准确、快速地提取景观格局的主要特征指标,掌握景观格局现状、预测其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满足区域景观格局研究的要求。本研究方法适用于生态类建设项目或区域开发规划的景观格局中短期动态预测研究,不宜用于景观格局长期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89-2009年20年间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分析,揭示了造成双台子河自然保护区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定量计算了石油开发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989-2009年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人类活动导致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油田开发在总的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贡献率仅为4.6%。  相似文献   

12.
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是山岳型宗教旅游地。通过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实地调查,总结了该类旅游地的土地利用特点,即统一性和协调性、难以变更性、总量有限性,并进行了土地利用沿革、变更和影响方面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从生存指标、发展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和智力指标5个方面对九华山风景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定量讨论,认为九华山风景区土地利用问题现阶段主要集中在九华街景区、花台景区和柯村景区。在此基础上,对九华山风景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宁夏区域西夏建筑文化景观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蕴涵博大精深的党项族文化的西夏建筑景观表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西部难得的旅游资源。作者运用文化景观学的理论分析了宁夏区域西夏建筑文化景观,以及宁夏自然环境对西夏建筑文化景观的影响,同时指出人文社会环境与宁夏区域西夏建筑文化景观营造有更大意义。最后,作者认为宁夏区域西夏建筑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要在借助西夏学热,促进西夏建筑文化游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区域协作,精心设计旅游线路,拓展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4.
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河北省霸州市1996年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大量耕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依据获取的数据,计算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为-0.02,说明霸州市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时期。详细分析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地方政策因素对耕地非农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五律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从自然、环境、技术、社会、经济五方面出发构建大学校园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定量指标的现状值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加权建立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该评估体系可有效降低项目决策和设计管理的盲目性,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大学校园环境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湛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湛江市1996—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在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湛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湛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徐闻、吴川和市区。湛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主要受农村人口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交通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析及节约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耕地日趋减少,城市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用地矛盾加剧。通过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指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土地利用程度低、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形势下,从提高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提出了节约用地的措施,指出平原地区是今后土地利用的重点;采取合理的经济措施,是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流转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国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北京等大城市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规模逐年下降,人口粮食需求对外依赖度提高,城市粮食保障度降低。以实证数据为基础对北京等大城市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乡村劳动力安置问题提出了保护大城市耕地资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梁栋栋  陆林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3):211-212,215
通过对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和评价原则,并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未来土地利用的趋势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在开发旅游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安徽省舒城县百丈岩旅游区为例,在分析旅游开发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的旅游发展战略,最后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安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5):455-458,463
皖江地区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所在。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是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采用产业经济学分析工具——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皖江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地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