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汤渗滤液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脱氨氮、SBR生化处理、加氯消毒的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证明,经该处理工艺,各种年限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CODCr等指标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UASB CASS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氨氮、CODcr、BOD5等指标均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的脱除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莉  陈涛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164-166,16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尤其是中老年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普遍较高。研究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方法对确保后续生物处理稳定运行并保证较低的出水NH4^ -N,TN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高氨氮,低C/N比的特性出发,对渗滤液氨氮的脱除技术——吹脱法、电化学氧化法、混凝沉淀法、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生物脱氮新技术的原理并对其在垃圾渗滤液脱氮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普遍较高,研究氨氮脱除技术对于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及其低浓度出水氨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分析了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氮法和生物脱氮法的优缺点,着重讨论了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以及利用填埋场处理功能脱除氨氮的研究,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实例及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学英 《环境科技》2009,22(3):44-46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点,提出了UASB+MBR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该处理工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NH3-N,CODCr,BOD5等指标均能达到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浅谈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和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项目环评工作中,其重点和难点是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提出科学、合理、经济、有针对性的垃圾填埋渗滤液处理工艺和方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填埋场不同服务时期,其渗滤液的水质及主要组分也在发生变化。本文结合国内外对渗滤液研究基础上,剖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来源、水质特点、主要组分变化情况,深入研究渗滤液的预处理过程、物理化学法、生物处理法及土地处理法等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对比,并提出垃圾填埋场对渗滤液的各种处理形式。目前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和方式虽然很多,但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渗滤液的产生,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处理工艺,值得我们在环评工作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含量普遍较高,研究氨氮脱除技术对于保证后续生化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及其低浓度出水氨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分析了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氮法和生物脱氮法的优缺点,着重讨论了新型生物脱氮技术以及利用填埋场处理功能脱除氨氮的研究,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氨氮脱除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层的设计,对防止渗滤液污染扩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填埋场防渗处理,最大限度地使处理设施齐全,把二次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特点,探讨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运营经验提出"MBR+纳滤+反渗透"处理工艺可以很好地满足渗滤液处理要求,保证渗滤液处理出水达标排放,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废水,采用一种较长流程的处理工艺处理四川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水质变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出水水质达到了垃圾渗滤液二级排放标准。介绍了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组成、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和工程调试运行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前置MAP-SBBR工艺处理早期及晚期垃圾渗滤液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垃圾填埋渗滤液水质随填埋时间的延长而日渐恶化的特点,设计前置MAPSBBR耦合工艺处理早、晚期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对早期垃圾渗滤液NH+4N的总去除率为99.6%,CODCr的总去除率为94.0%;对晚期垃圾渗滤液NH+4N的总去除率为99.3%,CODCr,的总去除率为87.1%。前置MAPSBBR耦合工艺适用于各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经生物处理后垃圾渗滤液尾水的CODCr约在500~800 mg/L,此类CODCr除部分为有机物外,还含有大量还原性无机类物质,因此不适合采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深度处理。本研究在投药量较低的情况下,采用水泥、NaAlO2和Ca(ClO)2等物质联合作用,取得较好的尾水CODCr去除效果(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机理研究表明:渗滤液尾水CODCr的去除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方面为常规的氧化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特殊的水化作用,可去除部分还原性无机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平  冯勇  罗鹏 《环境工程》2012,30(1):95-99
缩短垃圾稳定化时间,并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是促使传统卫生填埋法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在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MBR工艺应用于垃级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宇  杨宏毅 《环境工程》2004,22(2):69-71
结合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特点,利用MBR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发现按常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重金属离子会在反硝化反应器中富集,从而影响处理的效果,需要在MBR运行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减低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经过调整后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MBR工艺应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宇  杨宏毅 《环境工程》2004,22(2):69-71
结合我国垃圾渗滤液的特点 ,利用MBR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 ,发现按常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 ,重金属离子会在反硝化反应器中富集 ,从而影响处理的效果 ,需要在MBR运行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减低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经过调整后的MBR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可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ABR-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BR反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对水力负荷、容积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方面具有一定的工艺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垃圾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沥液,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严重的二次污染。通过高安屯卫生填埋场的实际运行情况,系统介绍该场的渗沥液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指出了生化加膜法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成分复杂,采用生化的方法泡沫问题难以解决,而单纯的物化方法成本又太昂贵,本实验采取回灌法,既最大化的应用了微生物消除了泡沫,又廉价的降低了COD;通过对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场渗滤液性质的比较,还得出厌氧填埋场的渗滤液可以缓解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19.
程文  柴绪春  耿震 《环境工程》2011,29(1):92-94
介绍东海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概况、填埋作业及渗滤液处理设计。设计中,根据填埋场有限的库容及国内一些垃圾填埋场填埋作业的不足,因地制宜,优化了填埋覆盖方式,提高填埋场利用率。渗滤液处理采用MBR+NF+RO组合工艺,技术先进、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20.
膜处理技术已成为大多数填埋场处理渗滤液的常用方法,过滤后产生的浓缩液通常采用回灌法进行处置。虽然回灌法投资少、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但浓缩液高盐低生化性的特点可能导致在回灌后对垃圾的产气和渗滤液水质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模拟生化反应器,将纳滤浓缩液周期性回灌至由实际填埋场采集的高、低有机质垃圾样本中,监测甲烷产量、臭气浓度以及渗滤液水质。结果表明:相比清水对照组,回灌浓缩液对产甲烷过程具有抑制效果,且对低有机质含量垃圾的抑制比高有机质垃圾更强;回灌浓缩液后NH3和H2S的释放量变大,主要在快速产甲烷阶段和产甲烷衰减阶段释放;随着浓缩液回灌次数的增加,COD、BOD5、NH3-N、TN、动植物油呈现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出水盐浓度将持续上升并超过浓缩液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