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的特点,研究有机物料良性循环利用,建立温柑—平菇—蚯蚓立体生态模式。通过分析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表明各环节是互利互补、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在红壤丘陵区这一模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介绍了物料投入—产出平衡及剖析方法在某镇办无线电材料厂污染源解剖工作中的应用初步成果,从而证明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乡镇工业污染源管理与控制过程,且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物料在潮棕壤中有机碳分解进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特定年度中,不同月份间有机物料在潮棕壤旱田、水田中有机碳分解速率及C/N变化。结果表明,4种物料(玉米秸和玉米根,水稻秸和水稻根)在潮棕壤地区温度、湿度适宜的前3个月(1999年7—月)迅速分解,之后进入缓慢分解阶段,其中根的分解残留率始终高于秸秆。经计算约有2/3的玉米根和稻根腐解产物残留在土壤里;分解至试验结束。所有物料的C/N比都趋于一致,约在10—13之间,与土壤腐殖质的洲比非常相近,说明这些物料已基本完成其腐殖化过程,而成为较稳定的有机组分、这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无机材料(海泡石、蒙脱土和骨粉)-有机物料(菌渣、鸡粪、牛粪和蚯蚓粪)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材料复配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最大增加0.96个p H单位.不同处理下土壤中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态Cd含量均有所降低,海泡石+有机物料、蒙脱土+有机物料和骨粉+有机物料处理下分别较对照减少了12.5%—24.9%、10.4%—19.4%和12.0%—21.7%.与对照相比,不同复配处理下,玉米籽粒Cd含量降低22.8%—79.0%(骨粉+蚯蚓处理除外),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0.1 mg·kg~(-1)).不同复配材料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促进效果整体上表现为骨粉+有机物料蒙脱土+有机物料海泡石+有机物料,较对照最大增幅分别达到74.4%、42.7%和10.5%.  相似文献   

5.
皖西大别山北坡——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地貌类型以丘陵岗地为主。这个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是我省粮、油、棉、麻和木材、茶、蚕的重要产区之一,在全省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了解该区农田生态平衡状况,为制定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的组织领导下,于1984年对该区农田生态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鉴别海上混合型溢油,对混合原油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进行探讨,通过混油实验考察混合比对正构烷烃分布以及诊断比值的影响.实验中正构烷烃分布相异最大的大庆原油和沙特原油混合后,n-C_(10)—n-C_(18)的相对含量与大庆原油比例呈线性负相关,而n-C_(18)—n-C_(35)与其呈线性正相关,这种双向分布的特点明显不同于单油的单向分布.正构烷烃分布相近的阿联酋-伊拉克混油中n-C_(10)—n-C_(35)分布与单油几乎相同,但其n-C_(18)/Ph随着混合比而变化,据此可以判别是混油还是单油.混合原油的n-C_(17)/Pr、n-C_(18)/Ph和Pr/Ph取决于单油之间的差异性,相差较大的混合后与混合比呈线性相关.30 d短期风化实验表明,混油中的n-C_(10)—n-C13受风化影响下降明显,而n-C15—n-C_(35)变化不大.混合原油的n-C_(17)/Pr、n-C_(18)/Ph和Pr/Ph基本上不受风化影响,即诊断比值仍可作为鉴别风化混油种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南方地区稻—稻—油菜轮作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以长达30年的水稻—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水稻连作定点栽培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克隆文库和基因序列分析法,通过细菌16S r DNA基因通用引物对土壤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将扩增片段构建克隆文库对克隆子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7月、10月和2016年4月3次取样中轮作土壤细菌的香农-维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高于连作土壤,轮作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连作.克隆子序列OTU与Gen Bank比对结果显示,轮作土壤中常见的变形菌(Proteobacteria)占细菌种类的55%,连作土壤为45%;轮作土壤芽单胞菌(Gemmatimonadetes)占细菌种类的13%,连作土壤为10%;轮作土壤中的酸杆菌(Acid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和浮霉菌(Planctomycetes)所占细菌比例数小于连作土壤;变形菌和芽单胞菌构成了轮作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土壤优势菌群的变化对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产生影响.测序结果显示稻—稻—油菜轮作土壤优势菌群中α-变形菌、β-变形菌和γ-变形菌高于稻—稻连作;稻—稻—油菜轮作中发现与绿弯菌(Chloroflexi)序列相似菌类,而稻—稻连作土壤中未发现.本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土壤耕作方式相关,稻—稻—油菜轮作增加了细菌群落丰度.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道口油厂中性油脂生产线年产油1万t,其生产过程包括破碎、轧胚、榨油、沉淀、水化、碱炼工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油脚废渣含水量大,不易贮存,如不及时处理,既浪费了中性油,又污染了环境。我们通过在生产中摸索、实践,研究出了回收油脚的新工艺并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自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地普遍出现以化肥为主的投肥倾向,有机肥的施用明显减少,有机与无机肥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土壤地力下降,化肥利用率降低,影响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1986年冬开始,在省土肥总站的指导下,以怀乡镇为重点,开展“绿肥高产压青—杂交水稻良种—优化配方施肥”三配套的综合技术试验示范并推广应用。在绿肥压青、培肥地力的基础上,推广耐肥、丰产、抗病、抗  相似文献   

10.
以焦作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各工艺单元的进出物料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品中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含量的测定,初步探讨了甲基汞在污水处理厂物料中的赋存特征和迁移过程.结果发现,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含量分别在6.73—49.53 ng·L-1和0.55—8.14 ng·L-1之间,日均值分别为21.34±13.88 ng·L-1和2.55±2.36 ng·L-1.污水厂外排水中甲基汞含量在0.42—1.15 ng·L-1之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l8918—2002)中规定的烷基汞含量限值(10 ng·L-1)要求.污水厂对原污水中甲基汞和溶解态甲基汞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3%和85.1%,甲基汞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工艺单元(氧化沟+二沉池).与污水厂进水相比,出水中溶解态甲基汞所占甲基汞的比率显著升高(15.4%±11.4%升至48.3%±17.9%)(P<0.001),甲基汞占总汞的比率也有显著升高(1.9%±1.2%升至3.9%±1.2%)(P<0.001).沉砂池、二沉池、浓缩池和压滤机房污泥中甲基汞含量分别为7.65±4.35、13.53±6.54、10.48±8.17、8.80±6.48 ng·g-1,占总汞的比率分别为0.9%±0.5%、0.3%±0.1%、0.2%±0.2%、0.2%±0.1%.各处理单元污泥中甲基汞含量均不稳定,日变异系数均达到了45%以上.污水处理厂进出物料中甲基汞的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每天离开污水处理厂的甲基汞比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甲基汞减少了1889 mg,占进水中甲基汞质量的88.5%.甲基汞的损失主要发生在二级处理工艺单元,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甲基汞在氧化沟和二沉池中的吸附和沉积,二是甲基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去甲基化.  相似文献   

11.
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高浓度苯胺溶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占新民  王建龙 《环境化学》1999,18(4):359-365
本文利用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对高浓度苯胺溶液进行了静态吸附试验,希望利用大孔吸附树脂从化工废水中回收苯胺。  相似文献   

12.
于颖  于俊清  严志宇 《环境化学》2013,32(3):486-491
利用实验室微波加热装置,研究了微波功率、椰壳活性炭(微波受体)添加量和反应气氛条件对污泥(含水率:76.8%)热解产物产量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够的微波辐照强度和7.5%以上的活性炭添加量可实现污泥的快速热裂解.污泥升温速率越快,生物油和合成气的产率越高.快速热裂解过程中生物油的产率超过8.5%,合成气的产率超过8.0%,并且合成气中H2和CO的体积之和超过总气体体积的50%.生物油主要生成于污泥150—250℃升温阶段,合成气主要生成于污泥150—400℃升温阶段.与通空气(少量O2存在条件)相比,氮气气氛更有利于污泥热解生成生物油,并可大幅度降低CO2的生成量,因此有利于合成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微乳液中2,4—二硝基氯苯水解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金岭  肖利华 《环境化学》1999,18(4):349-353
研究了2,4-硝基氯苯在十二烷基磺酸钠/油/醇/水组成的O/W型微乳液中的水解反应。考察了烃,醇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OH^-浓度和温度等对O/W型微乳液中2,4-二硝基氯苯水解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环境化学》2013,(3):373
五十年前,沃特世(Waters)与陶氏化学公司合作,对化工材料行业进行了彻底的革新,第一次能够使用实验室仪器对聚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这项技术就是我们熟知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它将分析时间从几天大幅度减少到了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新型、创新的化工材料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全球各地的化学实验室都在持续使用沃特世液相色谱、凝胶色谱柱和专用的GPC软件以帮助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15.
添加植物物料对2种酸性土壤可溶性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室内培养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添加非豆科的油菜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玉米秸秆和豆科的大豆秸秆、花生秸秆、蚕豆秸秆、紫云英、豌豆秸秆对酸性茶园黄棕壤和红壤可溶性铝总量及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除添加油菜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处理外,其余添加植物物料处理土壤可溶性铝总量、总单核铝和3种无机单核铝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为加入这些植物物料均使土壤pH值增大.5种豆科植物物料对黄棕壤pH值的影响大于非豆科植物物料,前者对土壤中3种无机单核铝含量的影响也大于后者.9种植物物料也使红壤pH值有不同程度升高,土壤可溶性铝含量降低,其中4种非豆科植物物料、花生秸秆和蚕豆秸秆处理效果较好.因此,施用植物秸秆能够有效改良土壤酸度,缓解土壤中铝对植物的毒害.总体而言,9种植物物料中花生秸秆增加酸性土壤pH值和降低土壤有毒形态铝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热水洗+臭氧氧化"联合工艺处理大颗粒油基岩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硕  刘阳生 《环境化学》2020,39(2):388-396
针对油基岩屑处理过程中的大颗粒部分(0.5—1 cm),研究了以"热水洗+臭氧氧化"为核心的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分别对热水洗、臭氧氧化环节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经过处理后的油基岩屑的含油率可由15.8%降低到0.24%,达到了GB 4284-2018中规定的处置要求,处理过程中回收的油分可重新用于配制钻井液.通过对油基岩屑固相的表征发现,其具备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明显特征,是一种天然的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并从反应动力学角度对臭氧氧化环节的反应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反应活化能为14.421 kJ·mol~(-1).以"热水洗+臭氧氧化"为核心的联合工艺为大颗粒油基岩屑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氢氧化钠溶液抽提法和催化氧化法,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醇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溶液抽提的单级脱硫醇率可达70%—81%;催化氧化法脱硫醇率可达82.2%—92.2%,在两种方法中,温度对脱硫醇率无明显影响;碱液浓度、剂油比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抽提过程有特别显著的作用;停留时间对催化氧化过程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氮形态转化对豆科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研究了添加紫云英、刺槐叶和豌豆秸秆对酸性茶园红壤酸度的改良作用,探讨了培养期间豆科植物中氮形态转化对土壤酸度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豆科植物可不同程度提高酸性茶园红壤的pH,培养试验结束时土壤pH的增幅与植物物料灰化碱的含量相一致.豆科植物物料中氮的形态转化影响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有机氮的矿化导致土壤pH增加,而矿化形成的铵态氮通过硝化反应释放质子,抵消了植物物料对土壤酸度的部分改良效果.添加植物物料使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对酸雨的研究逐渐深入。国内对降水成份、降水中各成份的含量及其与pH相关性、酸雨形成的原因等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了弄清大连市降水酸度及化学组成,从1984年3月到1985年2月,我们对大连市三个区中的六个降水点中降水(雪、雨)的pH及SO_4~(2-)、C1~-、NO_3~-,Ca~(2+)、Mg~(2+)、Na~+、K~+、NH_4~+等八个离子的含量进行监测。这三个区是:(1)甘井子区(化工、钢铁、石油、水泥等生产工业区),(2)沙河口区(居民与一般生产工业区),(3)中山区(染料、油酯生产及居民区)。根据监测结果,对大连市降水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型表面活性剂LMS-2在液膜法处理含酚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本实验室研制的表面活性剂LMS—2研究了液膜法除酚的较佳操作条件,并用于实验室规模间歇式处理工厂酚醛车间和苯酚车间废水,由于LMS—2各项指标均较好,特别是适用于较高温度(55℃)和有酸碱性影响时,故效果理想,可达国家排放标准,无二次污染,物料用量少且多次循环使用,可回收较浓的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