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深井注水诱发地震事件曾启发了关于人工控制地震的设想,这类事件介于实验室岩石破坏试验与天然地震之间。河北任邱油田注水地震已断续达十年之久,烈度曾达Ⅴ度。黑龙江大庆油田、吉林扶余油田和甘肃玉门油田注水导致井孔套管损坏。这些灾害在其他油田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由此每年要损失几百万吨原油产量。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峡水库是长江干流上一个巨型水利工程,拟定坝高185m,正常蓄水位175m,防洪库容221.50亿m^3。三峡工程涉及的地质问题很多,水库诱发地震是其中主要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之一。本文按三峡库萄 地质条件,将三峡库区分为三个库段进行讨论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诱发地震的强度进行了预测,认为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最危险库段的庙河-奉节段,其强度可达5.0 ̄6.0级。 相似文献
5.
6.
7.
8.
让全世界惊羡 三峡:不寻常的2003年6月,中华民族再次扬眉世界。 6月1日零点,长江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从而宣告这个世界级水利水电工程“好女初长成”。 6月15日,巍峨大坝已托起海拔135米的高峡平湖。 6月16日,全球最大的内河船闸试航成功,万吨级船队首次畅行峡江。 8月1日,世界最大水电站将开始输送光明。 至此,被誉为“三朵花”的三峡工程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已开始绽放夺目的光彩。 47年前,也是6月,伟人毛泽东写下著名词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 相似文献
9.
芦山地震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两次地震均诱发了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但由于地震震级、持续时间以及地质环境条件等的差异,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类型和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分析两次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的环境背景条件、分布发育规律以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和特征等,充分把握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及演化趋势,以期为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科学预测和及时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裕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96,(1)
在我国,地震地质工作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已得到充分应用、但也存在着没有统一标志、断层分段活动性重视不够等一些问题,提出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小地震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及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与房屋破坏状况有关。本文利用唐山地震人员伤亡及房屋破坏的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和迭代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易损性模型,并与现有其它几种地震人员伤亡预测方法作了比较,该模型在相同的误差条件下预测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13.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囊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面积约330万 km~2。该区地质灾害严重,很多系外动力地质作用所致。现就主要外动力地质灾害的类型、强烈发育区和发展趋向等问题作一略论。 相似文献
14.
15.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损失与救助之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现在军队人数调动、受伤人口抢救、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国内外援助、保险再保险分担等方面。着重对比了以上几方面后得出结论:在各项应急预案颁布并实施后,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更加有序,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保险与再保险的参与也减轻了政府负担,为灾民自主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形成模式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汶川地震灾区的典型的代表性泥石流案例为基础,分析了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地形地貌、降水和土源条件特征,概括分析了汶川地震泥石流形成的5种模式,即:(1)沟床启动型;(2)坡面崩滑转化型;(3)震裂表土侵蚀启动型;(4)滑坡表面土体液化型和(5)松散坡积物冲切沟启动型。分析了这些形成模式的启动机理。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包括土力类和水力类。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细颗粒含量,尤其是粘土颗粒含量;此外低密度干燥度较高的土体在降雨作用下易湿陷,体积收缩,从而有利于土体孔隙水压力的升高,而有利土体强度的降低,导致泥石流的启动。所以地震灾区的泥石流集中分布于干旱河谷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存在且以花岗岩风化壳和碎屑岩及其变质岩为主的地区,降雨量特征与国内外众多泥石流的降雨特征可以比较,其模式多样。 相似文献
17.
省道S217是2022年9月5日泸定6.8级地震中灾毁最为严重的公路,沿线灾害链生效应明显。通过实地踏勘,收集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公路沿线崩塌群、滑坡、泥石流次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特征,并从灾害链的角度对地震诱发次生地质灾害进行剖析,归纳出地震—震裂山体—崩塌(滑坡)、地震—崩塌(滑坡)—堰塞湖—水流(冲刷)—泥石流、地震—滑坡—崩塌等灾害链模型,且通过对灾害链成灾机理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部分灾害链已趋于稳定,但仍有部分灾害正在发展、或将形成隐患。为此,针对灾害链的孕灾环和激发环,建议通过监测、控制、消除激发环和改变新孕灾环的方式实现断链,提出了相应的断链措施,为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外地震史上的纪录,在强震条件下,基岩上建筑物所受到的破坏往往要比建于土层上的同类建筑物轻。本文引述了多个历史上大地震的例子,说明基岩上建筑物的抗震优越性,分析并比较了基岩及土层的烈度。所举例子包括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1925年加拿大劳伦斯大地震,1944年加拿大康沃尔大地震,1952年美国加州克恩郡大地震,1971年美国加州圣费尔南多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等。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分析了任845井注水与地震时间的相关性,震群序列特征,探讨了注水地震机制并对该区注水诱发地震趋势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