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解氧指的是水体与大气之间经过氧气交换之后或者经过各种化学生物反应之后,溶解在水中的氧。天然水和废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是不相同的,其浓度取决于水体的各种性质,比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对水中溶解氧进行测定,是水污染控制以及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对水中溶解氧进行测定,也是水体污染程度的衡量指标。测量水中溶解氧十分重要。本文浅述水中溶解氧测定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化工厂排出的低浓度对氯苯酚废水,研究了曝气生物填料塔对对氯苯酚的降解,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浓度、溶解氧含量、停留时间和葡萄糖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影响显著;初始浓度<31mg/L,经过80h,对氯苯酚废水都可降至0.894mg/L以下,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mg/L);对氯苯酚废水的适宜降解条件为:溶解氧质量含量为5~6.5mg/L、水力停留时间为5h、葡萄糖浓度为800mg/L。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芒究水库2015—2019年溶解氧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年溶解氧数据变化图呈M字型。从时间点来分析,冬季水温较低时,溶解氧浓度较低,春秋季溶解氧达到最高值,夏季7月有一个较低值。进一步分析芒究水库溶解氧与水温、叶绿素、透明度的关系发现,水温升高,空气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升高,水温和溶解氧升高使水中藻类加快繁殖,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而藻类的繁殖会使水质透明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强全程质量控制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应用最新修订国标方法-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对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进行了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探讨。概述了方法原理,简介了方法所需仪器与试剂,深入探讨了运用该方法进行水和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全程质量控制技术问题。指出在最新修订国标方法基础上,正确进行水样干扰消除和预处理操作,准确确定水样稀释倍数,严格控制测定和培养温度,优先选取电化学探头法测定溶解氧浓度,准确进行测定结果数据处理,切实规范监测数据结果填报,能够在确保水样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同时简化大批量成分复杂水样测定过程。  相似文献   

5.
水和废水中BOD_5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晓丹  林琦 《环境工程》2000,18(6):45-47
采用YSI 5 8型溶解氧测定仪 ,将该仪器的不同校正方法与碘量法进行比对 ,测定水和废水中的BOD5。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经济 ,适用于大批量环境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国内对长期困扰海南特区经济发展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进行完全混合污泥法研究的较少。利用塔式曝气装置对经高效混凝预处理后的该种废水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泥法处理。废水COD、SS去除率受HRT、DO浓度影响较大。废水在装置中的最佳HRT=10h,此时COD的去除率为75.9%,SS的去除率为81.4%。反应装置中的最适溶解氧浓度为0.92mg/L,此时COD、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3.7%、83.2%。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较高浓度亚硝酸盐存在时水中的溶解氧 ,提出了氨基磺酸修正碘量法 ,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清洁水和废水 ,与标准碘量法相比 ,氨基碘酸修正碘量法在亚硝酸盐浓度约为 10mg L、4 0mg L、70mg L情况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 1% ,相对误差均小于 2 % ,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满足实验室测定DO的要求。本方法测定DO时对亚硝酸盐氮适用的上限为 70mg L。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BOD_5表示生物耗氧量。即在20±1℃时,11水样培养5日,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所耗溶解氧的总量。该值与水样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相应表示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浓度。由于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在测定BOD_5时,水样一般需稀释。又因废水中有机物成份复杂,含量多变,废水的可生化性因水样不同而异。为保证BOD_5测定值的准确性,正确估价水样稀释倍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利用驯化筛选的苯胺优势降解菌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anthropi)在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内处理含苯胺废水,以自行研制的纤维颗粒为载体,研究了溶解氧(DO)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苯胺降解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反应器抗废水浓度负荷冲击的能力并考察了反应器对含苯胺生产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在4d内微生物开始附着纤维载体生长,反应器经过30d驯化启动即进入稳定状态;对废水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由此证明了优势菌种与生物流化床结合处理毒性难降解苯胺废水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蓝藻水华及其降解对沉积物-水微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永平  谢瑞  晁建颖  姬昌辉  于剑 《环境科学》2018,39(7):3179-3186
模拟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蓝藻水华及其降解过程对沉积物-水微界面的影响.采用丙酮法测定水体中叶绿素质量浓度,溶解氧微电极测定界面溶解氧质量浓度,毫米级分层测定沉积物中营养盐与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蓝藻水华及其降解过程改变了界面附近溶解氧环境和表层约3 mm深沉积物中营养盐与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扰动在蓝藻水华降解过程和C、P营养盐与Fe、Ca、Mg、Al和K等金属元素的早期成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遮光加速了蓝藻降解,并且削弱了扰动的影响.无处理对照组沉积物表面出现了一层底栖藻,底栖藻的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造成表层1 mm沉积物中大部分营养盐与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和处理组间的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的垂直分布与Mn显著相关,其次是C.高分辨率研究结果可见,蓝藻水华及其降解过程在毫米级厚度内即对沉积物-水界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海洋监测系统和环保监测系统面临着监测数据公开需求,溶解氧是环境监测的常规测项,其监测结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规范性表达。有效数字能够体现测量值的可信程度,有效数字位数是测试结果规范表达的重要指标。本文详细分析"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中第31章溶解氧"中的测定步骤中影响因素,对溶解氧测定结果的有效位数进行科学推断。分析表明,硫代硫酸钠浓度、硫代硫酸钠消耗体积、水样体积是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浓度有效位数3位,硫代硫酸钠使用体积有效位数3位或4位,水样体积有效位数5位;溶解氧碘量法测定结果的有效位数,通常为3位。  相似文献   

12.
目前,重庆地区工矿企业在逐步开展工业废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工作。BOD测定方法规定:样品经过五天培养后,减少的溶解氧占培养前的溶解氧的40~70%,即溶解氧下降百分率在40~70%范围内的测定结果才是可取的。但由于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污染物浓度变化幅度大,要达到上述规定,较为困难。尤以稀释度的确定为关键。本文试就常见为BOD和高锰酸  相似文献   

13.
生物法降解高氯酸盐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钱慧静  奚胜兰  何平  徐新华 《环境科学》2009,30(5):1402-1407
利用经过驯化处理的厌氧活性污泥来处理高氯酸盐废水,以醋酸根为碳源,通过摇床实验考察了碳源浓度、pH值、生长温度、泥量和溶解氧等因素对高氯酸盐降解率的影响,初步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35℃、初始pH值为 8.0的条件下,添加1.2 g/L的醋酸根,1.0 g厌氧培养的活性污泥能将50 mg/L的高氯酸盐完全降解.体系中的溶解氧会抑制高氯酸盐的降解.此外,还考察了生物膜柱反应器连续处理高氯酸盐模拟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完全降解高氯酸盐的最小停留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4.
在用生物降解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中。发现由于焦化废水成色物质成分复杂,难以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测定菌种对其的k值。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用Rank氧电极测定k值的新方法。其主要原理为:以氧气消耗速率来衡量反应速率,用底物的COD来衡量其浓度。该方法比较适用于当底物成分难以分析时的k值测定。本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微量化.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治理橡胶废水的活性污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模拟曝气工艺研究了活性污泥对橡胶厌氧废水的CODcr,NH3-N的降解条件,确定了最佳的曝气时间,污泥浓度及溶解氧浓度与处理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废水生物处理中有毒物质毒性阀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存在对微生物具有抑制的毒性物质,影响废水的生物处理。不同控制条件下,有毒物质毒性阀值有很大差异。文中就pH、水温、溶解氧、处理工艺、水力停留时间、生物体浓度、驯化等因素对有毒物质毒性阀值的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废水生物处理中毒性阀值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定较高浓度亚硝酸盆存在时水中的溶解氧,提出了氨基磺酸修正碘量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清洁水和废水,与标准碘量法相比,氨基碘酸修正碘量法在亚硝酸盐浓度约为10mg/L、40mg/L、70mg/L情况下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相对误差均小于2%,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满足实验室测定DO的要求。本方法测定DO时对亚硝酸盐氮适用的上限为70mg/L。  相似文献   

18.
《环境工程》2015,(9):40-45
混合物的实际临界参数不同于单一组分的参数,尤其是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工业有机废水成分复杂,不仅含有成分、浓度各异的多元有机物,通常还含有多种无机盐的阴阳离子。在超临界水氧化时还有过量氧气进入,形成了复杂混合物。根据现有的含水二元混合物临界参数资料对"工业有机废水+氧气"混合物的实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变化进行定性探讨,认为常见工业有机废水在压力为23~30 MPa、温度为450~550℃及过量氧气的条件下,很可能处于过热近临界状态,而不是超临界状态,并对过热近临界水氧化能取得较好氧化效果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SBR法处理废水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评述了曝气方式,溶解氧浓度、温度等操作条件和pH值、废水中的营养物及其他物质等基质条件对SBR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我们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对于SBR法渐减曝气更合理、更经济;保持出水水质前提下,SBR法处理废水溶解氧浓度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减小的,从而减少能耗;SBR法可操作的温度范围很宽,相应的适应菌群有所不同;SBR法对pH值、部分金属离子以及硫酸根有很强的耐冲击能力。SBR法处理废水对营养物的需求,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就此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测量的关键是用碘量法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经过分析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认为测量的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分量最大,其次是样品中溶液的体积,滴定溶液的体积和滴定溶液的浓度等不确定度分量.计算得到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6.4mg/L,扩展不确定度为12.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