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人员密集场所是发挥城市功能和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火灾等各类城市突发事件风险日益突出。需要有科学、有效的应急能力评价和应急处置指挥决策为公共场所的人员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对城市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火灾事故对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冯志斌  佟瑞鹏 《安全》2009,30(10):26-29
城市社区公共场所作为经济文化的主要载体承担着各种活动。公共场所入群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灾害,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人员密集场所的非常规突发事件以及城市社区运行承载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有针对性地对社区发生在7类人员密集场所12类事故的460个案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我国人员密集场所易发的事故和事故易发的场所,以及几类易发事故和其场所的原因,以此总结出我国社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易发事故的现状。对人员密集场所事故风险采取预防、管理和控制,制定全面的风险预防策略,运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执行严格的应急控制措施,是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员密集场所突发火灾事故应急疏散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空间结构特征和火灾事故特点,从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设施、人员聚集特性及应急疏散管理等方面辨识了突发火灾事故人员应急疏散能力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场所应急疏散空间的评估因素、评估指标以及以疏散路线、疏散照明和疏散标识为主的场所应急疏散能力检查表,提出以人员群集指数、人员群集流量系数来反映人员群集流动特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火灾蔓延对疏散路径的影响状况将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疏散风险划分为较高、一般、较低三级。人员密集场所火灾应急疏散能力评估对于确保火灾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场所的疏散优化设计、日常消防监管以及疏散应急预案的合理制定和日常疏散演练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铁路站房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场所,具有空间高大、人员密集等特点,对消防疏散指示功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ARY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在汉中铁路站房中的应用实例的介绍,阐述了ARY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系统组成,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记者从公安部消防局了解到,人员密集场所是火灾隐患突出、火灾事故频发的部位,因此相关部门决定在全国部分大型商场、超市、长途汽车站、水运码头、社区和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立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按照计划,3年内将在全国建立3.5万个消防安全宣传(应急)站,每个设置站点的单位将获赠500万元保额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不断增长。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其本身就是人口密集区,因此通常均存在多个人员超密集场所(例如深圳至少存在5个超百万级人员聚集区)和大量散布在城市各处的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定义和分类目前,人员密集场所比较规范的定义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其第七十三条列明了各类常见的人员密集场所。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场所很少产生人员过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口众多,人员密集场所的数量也十分庞大。针对这些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消防监督不到位,就可能存在火灾隐患,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必然会给社会大众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建筑物、经营管理、消防监督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当前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然后针对性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减少消防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8.
AT070003应急处置基本知识与实战技能——第一时间挽救生命本书由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任编委会主任,多位业内权威专家参与编写。针对目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应急、抢险、救援等相关问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了全方位解析。内容包括: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基本知识;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公共聚焦场所突发事件、交通事故、建筑倒塌事故、矿山事故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应急处置的方法与程序;营救、搜救、自救、互救、安全疏散、逃生以及医疗救护的方法和技能;救援人员防护用品、应急器材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应急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评估;金属栅网通道训练等。定价:32元/册规格:18开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24,(3):80-81
<正>国家消防救援局关于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通告[2024年2月1日发布]【内容提要】近期,全国多地人员密集场所发生有影响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组织逃生和灭火救援能力,根据《消防法》规定,现就拆除人员密集场所门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影响因素及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级别与管控措施,通过统计分析2002-2018年间国内不同场所发生的拥挤踩踏事故原因,构建事故树模型,从人的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出人员密集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20个评价指标,建立踩踏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进而构建RCM-CS模型,并依据模型对事故风险进行分级评估。通过RCM-CS模型对已发生的踩踏事故风险等级评估发现,该模型可以很好的区分不同场所的拥挤踩踏风险等级,对于预测人员密集场所风险级别及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首都骄阳似火。 7月10日,北京市安监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抢险队奥运应急准备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同一天,局领导带队对前期“百日督查专项行动”中发现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整改情况进行复查。7月11日,仍由北京市安监局一位副局长带队,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局等有关部门参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校突发火灾时人员疏散行为及心理,在参照其他人员密集场所应急疏散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调查问卷,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皮尔森卡方检验对应急个体特性、应急意识、应急经验、应急疏散条件与应急疏散心理及行为反应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取11组存在显著相关变量组。结果表明:男生在突发火灾时更冷静、自主,更愿意帮助他人;应急疏散心理及行为与消防安全关注程度、应急疏散设施及环境呈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专业的消防教育及演练、完善疏散引导设施、增强安全出口的导向性等提高学生的应急疏散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人员密集、设备复杂等特点。汽车生产作为制造业的代表,主要包含冲压、焊装、涂装、总装4个工艺及相关配套设施,存在火灾与爆炸、泄漏、机械伤害等事故风险。汽车制造工厂在发展,尤其是前期发展过程中,应急管理方面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应急职责与功能不全,存在职责交叉;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衔接性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各类化工事故频繁发生,仅2016年4月,就发生了近10起化工事故;4月22日,江苏靖江化工物流仓储发生爆炸;同年4月30日,无锡通安助剂厂爆炸等。该类化工事故危险性大、危害广、处置复杂,对救援人员、指挥人员的应对能力和水平提出考验,其应急管理能力往往会在应急处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如何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水平是重要课题。应急管理培训作为提高应急管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公共建设的场所也越来越多,人员密集也越来越频繁,因此,人员密集场所中重要的消防监督必不可少。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人员密集场所一般发生事故造成来不及施救的原因就有消防监督的力度不够,所以,本文将研究分析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中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以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及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相关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频次、规模也有所上升。有些毗邻居民区或人员密集场所的危化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致使大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见表1)。本文将分析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火灾危险性,探讨易燃气体、液体、自然物质和氧化剂等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对策,为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灭火救援战斗行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陈德勇  贺小轩  杨慧  唐佳  陈治邦 《安全》2021,42(11):39-44
为解决人员密集旅游区事故频发问题,本文采用风险矩阵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风险评估研究.通过风险影响因素的辨识确定人员密集旅游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风险矩阵评估方法进行改进,加入风险扩大因素——敏感性和风险控制减缓因素,再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形成一个人员密集旅游区的综合性定量评估体系.以北京市八达岭长城人员密集旅游区为例验证本文改进的评估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人员密集旅游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应急能力比较强,但是在游客安全意识和技能、游客容量、应急演练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安全管理需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此评估方法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作为人员输送能力较强的特种设备,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被广泛使用,但是相关事故也随之增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设计不同于垂直电梯,其属于敞开式运行,运行的梯级存在梯级与梳齿板、梯级与围裙板、梯级与梯级间"三大危险缝隙"。电梯事故往往对乘梯的老人和儿童产生严重伤害。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好"紧急停止装置",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或终止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9.
勤学勤练     
<正>笔者认为,企业在应急培训过程中,应从学案例、事件及开展应急演练入手,勤学勤练。图为某企业组织员工学习案例知识。(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一线作业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点,是各类事故应急处置第一现场的执行者。企业应急培训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线作业人员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所以必须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其对危险因素的辨别及应  相似文献   

20.
广东视窗     
深圳:光明区开展联合排查执法行动保全区安全形势稳定2月26日,光明区应急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元宵节“夜查”及烟花爆竹“打非”联合排查执法行动。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控制室值班、巡查人员是否在岗在位,消防安全制度是否落实,每日巡查记录是否完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灭火器配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制定节日期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员工是否具备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三小场所”是否违规住人、是否存在电动车违规充电、是否违规使用明火做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