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锥形量热仪的PVC电缆燃烧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不同型号PVC电缆的燃烧性能.通过改变锥形量热仪的热辐射强度模拟不同规模的火灾.分析火灾中电缆样品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烟气产生速率等重要参数,研究热辐射强度、电缆护套层厚度对这些参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火灾性能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辐射强度越大,电缆的平均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和烟气产生速率的峰值越高;电缆护套厚度越大,平均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的峰值越高,燃烧持续时间越长.由于电缆结构的影响.电缆样品与护套标准片状样品的火灾特性存在差异.电缆样品的试验结果可以更好地反映电缆在真实火灾中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2.
夹层电缆引发火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现代建筑夹层中贮藏大量未加金属导管防护的电线电缆所引发的火灾效应.在一个全尺寸燃烧套房模型中进行了起火室和顶棚夹层空间电缆火灾的实验研究,并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实验中烟气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加明火源可以加强电缆的火灾功率;通风状况对夹层电缆火灾的温度场、烟气遮光度和火灾功率有明显影响.电缆燃烧产物中主要毒性气体为CO.电缆在夹层燃烧时,CO和CO2浓度均高于目标室和起火室中的浓度.而夹层毒气最为集中,其CO浓度远远超出OSHA和IDLH标准.电缆在夹层燃烧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赵令煌 《安防科技》2007,(11):50-51,36
介绍了电缆隧道火灾的特点,对电缆隧道使用的各种火灾报警系统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在当前技术及试验研究条件下的电缆隧道火灾报警系统选型方法.  相似文献   

4.
导线电缆火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少青 《安全》2007,28(9):49-51
导线电缆是用于传输电能、传递信息和实现电磁能量转换的电工产品.但当其在过载、短路、局部过热等故障状态及外热作用下就会引起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下降、失去绝缘能力、甚至燃烧,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深入研究导线电缆的火灾特性,找准致灾因素,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对策,减少火灾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最常见的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电缆为代表,讨论导线电缆的火灾特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城市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的发展过程及规律,为电缆舱室的火灾防治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以义乌商城大道综合管廊工程为依托,采用火灾动力学三维模拟软件FDS建立全尺寸火灾模型,分析了电缆舱室内火灾发展过程及烟气温度分布规律,研究了舱室截面尺寸对电缆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综合管廊电缆舱室发生火灾时,点火源同侧电缆和另一侧电缆先后被引燃,火场温度较高,最大火灾热释放速率达11. 2 MW。着火分区内电缆燃烧范围约为25 m,属通风控制型火灾,建议采用密闭自熄辅以自动灭火系统的消防措施。舱室净高是影响电缆火灾的发展速率及其热释放速率峰值的重要影响参数,通道宽度对电缆火灾的影响较小,建议电缆舱室通道宽度取为1 200 mm,最上层电缆距其顶板净距取为600 mm。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有火灾自动报警技术的认真考察、比对,在石化行业,尤其是煤化工及化肥行业的输送系统、罐区及各类变电站的电缆夹层等区域,长期困扰着大家的火灾自动报警设置问题,通过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并可通过通信接口与传统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实现全厂火灾报警联网与其它控制设备的联动.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现代建筑夹层模型,研究铺设大量电缆可能引发的火灾效应,探索夹层内电缆火灾特性,找到电缆在夹层内的合理铺设方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对策提供依据.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因素对火焰蔓延速度、烟气温度和有害物质生成浓度的影响,并评价了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夹层内铺设电缆的数量、铺设角度和距离夹层底层远近对电缆的燃烧特性有明显影响.1根电缆时火焰蔓延速度为3.17×10-3 m/s,两根时为3.96×10-3 m/s;1根电缆情况下,铺设角度由45°到垂直状态时,蔓延速度由4.01×10-3 m/s增加到26.09×10-3 m/s,产生烟气温度和烟气中有害成分浓度也随之增高;垂直条件下,烟气质量浓度在230 s时达到最高值12.50 g/m3,产物CO的质量浓度远远超出OSHA标准(1.88 g/m3).因此,电缆在夹层内垂直燃烧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管廊电缆舱火灾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提出基于贝叶斯网络(BN)的电缆舱火灾概率预测分析方法。首先,采用蝴蝶结分析法(BTA),分析电缆舱起火原因,建立潜在的火灾事故场景;其次,考虑火灾事故场景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将BN应用到电缆舱火灾概率预测分析中,并结合电缆舱火灾发生发展实际优化模型;最后,以某管廊为例,结合文献及统计数据验证该模型逻辑可行。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和方法,能够预测分析综合管廊电缆舱火灾发生发展概率,并且能探究火灾事故致因链条,为综合管廊火灾风险分析和事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气设备控制柜火灾特点,进行了不同换气率下柜内电缆火灾全尺度实验,研究了火灾蔓延速度、控制柜轴线上不同位置温度及顶部烟气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工业中常用换气率条件下,不会对电缆火灾蔓延速度产生本质影响,但对柜内温度场及烟气扩散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电气设备控制柜实现分区早期探测、快速有效灭火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缆隧道火灾数值仿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缆隧道灭火以及人员疏散的关键,在于对灾变条件下隧道火灾参数变化的正确预测,特别是火焰、烟气蔓延范围,烟气浓度变化以及有毒气体的扩散范围等参数的预测。为了获得电缆隧道火灾参数,应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开发的FDS(Fire Dynam ics Simulator)软件,建立电缆隧道模型,对隧道火灾进行全尺寸模拟,通过对模拟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给出电缆隧道火灾时烟气浓度和氧气浓度,纵向温度的变化规律,火焰蔓延情况以及高温烟气在隧道中水平蔓延规律,为有效救援和紧急疏散以及消防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电缆火灾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电缆火灾的危害,分析电缆火灾的原因及特点,提出电缆火灾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实际工程中电缆的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建立电缆火灾危险性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电缆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典型电缆锥形量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锥形量热仪对阻燃聚氯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ZR-VV)、交联聚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YJV)、阻燃交联聚乙烯护套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简称ZR-YJV)3种典型电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电缆的热释放特性、点燃特性、发烟特性和CO产生速率等参数差异,比较了不同电缆的阻燃性,并研究了辐射强度、电缆规格对同类型电缆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ZR-YJV电缆由于阻燃剂的存在,综合火灾危险性较低,ZR-VV电缆综合火灾危险性较高;规格较大的(4×6 mm2)电缆阻燃性能要好于规格较小的电缆(4×2.5 mm2);电缆的第1个pkHRR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线性关系,ZR-YJV的pkHRR与辐射强度的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测试电缆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的耐火性能,首先从受火条件、判定方法、耐火时间和样品安装等方面,提出建筑火灾升温条件下电缆耐火性能测试方法(简称新测试方法,包括新方法A和新方法B);然后搭建建筑火灾升温条件下电缆耐火性能测试平台,采用传统电缆耐火性能测试方法和2种新测试方法分别测试21根电缆的耐火性能,并加以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电缆耐火性能测试方法相比,新测试方法能有效区分电缆耐火时间长短,而且可同时测试1~12根电缆的耐火性能,提高了测试效率。9根电缆2次耐火试验的耐火时间基本接近,新测试方法测试电缆耐火性能的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电缆隧道火灾有效灭火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业企业的电缆隧道的灭火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探讨电缆隧道火灾的有效灭火安全措施并对不同灭火措施的灭火效果进行分析。利用火灾动力学模拟程序软件对电缆隧道火灾进行模拟,研究火灾中喷淋系统启用前后各时间点测点温度以及各时段内的降温速率,并与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论证了灭火实验结果有效性,确定了电缆隧道火灾中无机隔板和防火门的安全防火时效,以及4种常用灭火剂在各时段的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火灾条件下电缆燃烧烟气的毒性分析对于电缆火灾安全研究非常重要。为了研究典型电缆燃烧烟气的组分及毒性大小定量,通过搭建试验装置并进行实验研究。对采集的实验数据采用FED模型进行了烟气的毒性评价,并进一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组分烟气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烟气毒性评价方法与FED模型分析结果趋于一致,但此方法可以揭示出更多有用信息用以指导电缆火灾危险性评价。研究为电缆燃烧烟气的毒性效应评价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综合管廊内电缆的火灾燃烧特性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然而目前关于通风对电缆燃烧及火蔓延过程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通风系统的作用下,电缆内部及外部温度分布、热解气体浓度与无通风情况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电缆的燃烧及火蔓延过程将会更为复杂。为了研究通风作用下综合管廊内单根电缆的燃烧过程,采用FDS对15 kV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缆的火蔓延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缆火焰形态、各层材料温度、火蔓延长度和热释放速率(HRR)曲线,详细研究了通风速度对综合管廊内单根电缆燃烧及火蔓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通风速度不超过2 m/s时,通风能够促进电缆燃烧,电缆表面存在气相火焰,其火蔓延长度、热释放速率峰值等不断增加,此时综合管廊内火灾危险性不断增大;当风速大于等于3 m/s时,通风抑制了电缆燃烧,电缆的火蔓延长度、热释放速率峰值随之迅速降低,电缆PVC层、XLPE层温升的原因是线芯对绝缘材料的热传导,电缆的火灾危险性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自然通风条件下受限空间内的横向1、2、3和4层电缆燃烧试验,验证双区域模型模拟横向电缆火灾动力学过程的可靠性。首先,根据横向电缆火灾试验中测量的室内温度场的变化,证明横向电缆火灾过程基本符合双区域模型假设。然后,比较区域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测量值,得到了区域模型预测的误差范围为0.004~0.169。研究表明,双区域模型能够可靠地模拟室内横向多层电缆火灾过程。此外,基于间隔0.15 m的4层电缆的燃烧,研究了区域模型火源设置(即设置1个火源和设置4个火源)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为1个火源得到的最大误差达31.1%,而设置为4个火源的模拟结果相对更加可靠,其误差不超过6%。因此,对横向多层电缆火灾过程的区域模型预测,建议将每层电缆设置为单个火源。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冶金企业敷设的电缆总量迅速增加。在电缆密集处,其隧道的单位可燃负荷可达30kg/m~2以上。电缆隧道火灾与生活性火灾相比,具有以下特殊的危险性: (二)目前国内冶金工厂使用的电缆,  相似文献   

20.
根据燃煤热电厂工艺设置的要求和所使用原料的性质,分析了燃煤热电厂的火灾危险性,用事故树方法分别对输煤皮带火灾、锅炉燃烧室爆燃、汽轮机油泄漏火灾、电缆火灾等4个生产单元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防火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