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研究史 1970年江苏区测队一分队在进行1/5万丁蜀幅区调过程中,于宜兴县丁蜀镇青龙山南坡黄龙组下部白云岩中发现(竹蜓)类及珊瑚化石。经鉴定后认为这些化石系巴什基尔晚期产物,逐将该地黄龙组分为两段:灰岩段(上);白云岩段(下)。并认为灰岩段相当于宁镇一带黄龙组的全部,白云岩段在宁镇一带缺失,而宁镇一带的老虎洞组亦在本区缺失(江苏区调队,1973:1/5万社渚幅、张渚幅、丁蜀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间报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苏皖地区石炭纪牙形刺化石作概要介绍。金陵组以Siphondellaisosticha(Cooper),S.cooperi Hass,Polygnathus inornatus E.R.Branson,P.bischoffi Rhodes,Austin&Druce为主,可建立Siphonodella isosticha-S.cooperi带,与我国西南地区岩关阶最上部的牙形刺带相当,其时代应属岩关晚期。老虎洞组以Gnathodus bilineatus Roundy为主,可建Gnathodus blinetus带,与西南地区Gnathodus bilineatus bilineatus带也可对比,其时代为大塘晚期。黄龙组底部白云岩段以Idiognathoides sinuatus(Harris & Hollingsworth),Declinognathcduslateralis(Higgins & Bouckacrt)为主,这些牙形刺为晚石炭世早期的标准分子,可建ldiognathoides sinuatus带。黄龙组纯灰岩段有ldiognathodus delicatus Gunell,I.claviformis Gunell,I.antique Stauffer & Plummer,面貌与华北地区本溪组相似。船山组有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 Gunell,Sweetognathus whitei(Rhodes).Streptognathodus elongatus为华北太原组上部的牙形刺带化石,在北美见于Pennsylvanian系Missourian-Virgillian阶,并延续到下二叠统狼营组。Sweet-ognathus whitei于Sphaeroschwagerina带,被当作早二叠世开始的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3.
铜陵石炭纪威宁期沉积相及与黄铁矿矿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地区石炭纪威宁期存在潮坪相,泻湖相和浅海陆棚相。白云岩有两种,准同生白云岩分布于潮坪,成岩白云岩分布于泻湖内,本区以成岩白云岩为主。白云岩中赋存了层位稳定的黄铁矿矿床,黄铁矿在泻湖相最易富集,成岩作用是黄铁矿矿床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京东郊石炭纪威宁期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东郊石炭纪威宁期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见有风暴沉积,以有突变的底界和底面构造、贝壳层、粒序层以及在风暴低能快速堆积条件下所形成的遮蔽构造等为基本鉴别要素,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的剖面结构可划分为五种类型,据此笔者提出本区风暴沉积的综合剖面结构。  相似文献   

5.
安徽巢县南部地区,上石炭统黄龙组与下石炭统和州组之间普遍发育一套白云岩(图1)。夏广胜等(1980)称之为和州组上段,时代划入早石炭世晚期,并将其与宁镇地区的老虎洞白云岩对比。笔者等在进行1:5万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段地层系统测制了剖面,采获丰富的珊瑚、(竹蜓)类化石,现将资料及我们的看法列后,供讨论参考,文中(竹蜓)类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遴信鉴定,珊瑚由我队齐敦伦鉴定,在此致谢。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地区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格局明显受特定的层位、岩性、岩相和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床主要赋存于上石炭统黄龙组、下二叠栖霞组、下、中三叠统大冶群和东马鞍山组.而以上石炭统和下、中三叠统为最主要.主矿体都于碎屑岩相向联酸盐岩相或碳酸盐岩相向碎屑岩相的过度部位.上石炭统的矿床多数在碳酸盐浅滩相与泻湖相和浅水盆地相交接处.下、中三叠统的矿床主要分布于浅滩相与泻湖和泻湖相与交接部位.区内晚石炭世威宁期和早、中三叠世奥伦尼期(鄂东南地区)及安尼锡期(苏皖区)广泛形成的白云岩及蒸发岩沉积.与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关系密切.特别是膏盐层对燕中期岩浆热液的演化与成矿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黄龙灰岩自1930年李四光等创立以来,一向包括白云岩段在内,其时代为中石炭世经多年的详细研究,建立了生物化石带。但1964年以前,在白云岩段内一直未获生物化石,对白云岩的时代也无争议。64年以后,先后在不同地区白云岩段内采获了不少生物化石,据化石门类,属种之异同,对白云岩段时代归属则产生了争论。 笔者在皖南及浙北工作二十多年,于64年即已发现白云岩段内所夹薄层纯灰岩中含(竹蜓)。74年讨论了花石山白云岩时代,定为中石炭世早期,相当欧洲纳缪尔阶B、C两期。  相似文献   

8.
赣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高安鸡公岭一带出露最好,厚度较大,含有丰富的(竹蜓)类。船山组为一套浅灰、灰白色厚层灰岩夹白云岩,总厚342米,与下伏黄龙组及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均为整合接触。1979年江西省地质局902地质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测量过程中,在鸡公岭详细测制了剖面,系统采集了化石。经笔者研究的船山组中(竹蜓)类计12个属及亚属。  相似文献   

9.
本区石炭系的研究以下扬子区为主,而该区又是以宁镇山脉为标准。已有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历史。目前一般将石炭系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老虎洞组、黄龙组和船山组六个组。前四个组相当于下统一丰宁统,后二个组相当于上统一壶天统。两统之间呈假整合。过去,下统是以珊瑚为标准 上统则以(?)带为分层依据。实际上腕足类有些属种也具有重要的分层价值。本文除老虎洞组、船山组资料不够未建腕足类组合外,金陵组至黄龙组暂建五个腕足类组合。即Neospirifer lungtanensis组合,Eochoristites-Martininella chinglungensis组合,Pugilis hunanensis-Vitiliprod-uctus groberi组合、Gigantoproductus edelburgensis-Kansuella组合及Choristites组合。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生物地层划分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划分论述了浙江省上石炭统—中二叠统16条化石带(其中11条为新建化石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布于老虎洞组、黄龙组、船山组、梁山组、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下部的地层,可分别与滑石板阶、达拉阶、逍遥阶、紫松阶、隆林阶、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等9个阶对比。探讨研究了上石炭统底界、下二叠统底界和中二叠统底界;指出上石炭统未见底,缺失罗苏期的沉积;下二叠统底界位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之底,以Sphaeroschwagerina属的始现作为底界的标准;石炭—二叠系界线位于Triticites subcrassulu筵带与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筵带之间;中二叠统的底界位于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腕足组合带之底,以Orthotichia chekiangensis的始现作为中二叠统底界的标准。进一步论证了船山组是一个跨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岩石地层单位,下部归属上石炭统逍遥阶,中部归属下二叠统紫松阶和上部归属下二叠统隆林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贵阳乌当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岩石、土壤的矿物学、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探讨该地红土与基岩(桐梓组白云岩)以及上覆地层(红花园组灰岩和湄潭组下段碎屑岩)之间的物源关系。结果显示碳酸盐岩酸不溶物以石英为主,红土与碎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特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证据显示湄潭组碎屑岩、红花园组灰岩和桐梓组白云岩酸不溶物都为红土的形成提供了物源,其中可能以湄潭组碎屑岩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阿尔泰诺尔特地区晚古生代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诺尔特地区位于新疆阿尔泰东北部,地理位置属富蕴县,该地区主体构造为北东向,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富蕴群,震旦系哈巴河群,泥盆系忙代恰组和石炭系红山嘴组,其中后两者占主导地位,泥盆系为一套类复理石建造,主要岩性有粉砂岩,细砂岩,钙质粉砂岩和少量火山岩;石炭系红山嘴组可以分为三个段,一段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与粉砂岩交替的韵律沉积岩,岩屑砂岩等,二段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和生物屑灰岩,三段火山物质大量出现,下部为火山碎屑 和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上部以凝灰岩为主,顶部出现火山砾岩,根据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分析,泥盆系的沉积环境为浅海-半深海,以大陆斜坡为主,石炭系的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滨岸和开阔台地,其中又包括一些小环境,通过沉积环境的分析,可以得出三种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江苏南部的下、中侏罗统,长期以来笼统称之为象山群。本文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和大量动植物化石的研究,结合与邻区地层之对比,将江苏南部下、中侏罗统进一步划分为下侏罗统南象山组及中侏罗统北象山组;前者为含煤地层,大致相当于原象山群下部(或下段为),后者为红色地层,大致相当于原象山群上部(或上段)。  相似文献   

14.
扬子地体上石炭统船山组内核形石极为丰富,按照内部结构和构造可分五种纹层类型、二种壳层构造和四种核心结构。核形石并非过去所认为的单一的“葛万藻核形石”,而可以根据形态和壳层中的生物组合划分为十种基本类型,其沉积环境有滩、潮下低能带和泻湖等。 石炭纪晚期,由于全球的气候发生强烈分异,从而在低纬度地区产生大量分泌粘液的缠绕生物(藻类为主),核形石就是由这种缠绕生物捕集沉积质点围绕核心而成,其形成过程有四个阶段—核心形成阶段,壳层形成阶段、沉积搬运阶段和成岩后生阶段。 在成岩后生阶段,核形石岩可以产生大量的核间和核内溶孔,这对于油气、矿液的储集和运移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近百口全取芯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认为渝东及相邻川东地区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古岩溶作用产物。文中简要介绍了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的主要识别标志和岩溶角砾岩的结构 成分分类方案 ,重点对岩溶相、岩溶地貌分区和微地貌单元、岩溶旋回和溶蚀段划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渝东黄龙组岩溶相、古岩溶地貌和岩溶旋回与古岩溶储层特征和分布关系的综合模式 ,指出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分区中的坡地与残丘微地貌单元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部位 ,发育于C2 h2 白云岩段中的上部溶蚀段和下部溶蚀段为最有利古岩溶储层发育的层位  相似文献   

16.
九瑞地区各沉积相带的展布是在特有的北东和北西西向断裂相互切割所形成的菱形网格状古断裂构造格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古构造在同一应力场中形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它对本区晚石世岩相占地理,以及晚古生代以前的地层厚度,沉积相带及矿床(点)分布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同时也是岩体贯入、火山喷发、喷气、热泉活动及矿液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晚石炭世科古琴山组的确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石炭纪地层分布于阿布热勒山及塔尔得套南麓。本文系统论述了新疆阿吾拉勒山地区晚石炭世科古琴山组的层序、宏观特征、古生物化石及沉积环境。根据新发现的角度不整合界面及古生物化石资料,佐证了该区存在晚石炭世晚期科古琴山组。  相似文献   

18.
阳逻砾石层及所含的大量的化石木,在古植物学、长江中游的古环境和古长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1984年阳逻被子化石木的发现,武汉阳逻化石木和阳逻砾石层就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先后发现的硅化木化石已达200余件。在阳逻化石木鉴定、植物分类、植物生态学和古环境研究方面,在阳逻砾石层的时代及年龄、成因和物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在一些基础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建议:(1)在化石木的来源和砾石层物源分析方面,开展系统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2)通过综合地层学研究,即生物地层(植物化石组合)、岩石地层(长江中游岩石地层对比)、地貌地层(长江中游地貌对比)和年代地层的综合对比,重点尝试宇生核元素、化石自旋共振(ESR)等测年技术的应用,以查明化石木和砾石层的形成时代;(3)加强化石木和砂砾层环境信息深入挖掘和综合对比分析。在查明化石木植物树种的组合全貌的基础上,通过古植被类型的恢复,特别是应加强化石木的显微结构分析,通过观察其构造特征和生长轮(木轮、年轮)的宽窄等信息,分析其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