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味精糟机械挤压脱水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对影响挤压机的脱水工艺参数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压缩比、压强、挤压速度和过滤介质是影响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当压缩比为65% ~70% 、压强为0.21~0.30MPa、速度为(6.5% ~20% )/m in 和过滤介质(金属滤网)为50 目时,脱水效果最好,耗能量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镀污泥质量、微波功率、干燥时间及料层厚度对电镀污泥脱水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电镀污泥质量为50 ~ 150 9,微波干燥时间为2~6 min,微波功率为120~ 700W,电镀污泥料层厚度为5~25 mm的试验条件下,微波干燥时间、微波功率、料层厚度对电镀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是显著的,电镀污泥质量对电镀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厌氧消化污泥进行隔膜板框压滤脱水试验,针对板框压滤机腔室厚度、压力变化、调理药剂、运行控制方式等因素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腔室厚度为30mm、压榨压力为1.8Mpa、CPAM、Fe Cl3投加量分别为3‰和1.67%、采用多次进料多次压榨的条件下,可以稳定实现泥饼含水率≤60%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聚结分离器除油效果并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化学药剂的投放,结合聚结和气浮技术研发出紧凑、高效型聚结-气浮分离装置,通过室内试验,考察入口流量、板间距、溶气压力、气浮水回流比4个因素对聚结-气浮装置除油率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结构和工艺操作参数进行探索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聚结-气浮装置处理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效果明显好于聚结装置;聚结-气浮装置的除油率随入口流量、气浮水回流比的增加,均先增加后减小,并随溶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步提高,但当溶气压力为0.4MPa时继续加压,除油率变化不明显,且板间距越小,除油效果越好;综合除油效率和能耗,选用入口流量为0.3m3/h(折合板间流速为2.85m/h)、板间距为0.9cm、溶气压力为0.4MPa、气浮水回流比为20%时,聚结-气浮装置除油率可达92%,且对粒径大于18μm的油滴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炼油污水处理装置的三泥脱水实验表明,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根据实验结果,将浮渣与剩余污泥按比例混合进行脱水,连续少量掺入油泥,调整转速与混凝剂用量后取得较好的脱水效果。在离心机处理量13~15m3/h,离转速3000r/min,差转速5~7r/min,混凝剂量5kg/h的工况下,离心机所产泥饼含水率<85%、滤液ρ(COD)<800mg/L。脱水处理直接成本19.6元/m3。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机械脱水后的污泥采用电渗透技术进行二次脱水,在恒电流模式下研究了电流密度、机械压力、污泥厚度、初始含水率对脱水效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恒电流模式下,增加电流密度和初始含水率及降低污泥厚度对污泥电渗透脱水速率有促进作用.脱水后的最终含水率随着机械压力和初始含水率的增加及污泥厚度的降低而降低.电渗透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流密度为178.3 A·m~(-2),机械压力为31.4k Pa,污泥厚度为0.8 cm,初始含水率为81.5%,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可降至51. 3%.恒电流模式下污泥电渗透脱水单位能耗为0. 135~0. 269kW·h·kg~(-1),初始含水率对能耗影响最大,初始含水率每增加2%,单位能耗平均降低0.05 kW·h·kg~(-1).  相似文献   

7.
通过真实规模的试验台对应用于烟气湿法脱硫洗涤塔中的孔板结构进行了脱硫、脱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得出了孔板结构与其他结构的脱硫效率间的差异 ,比较了不同结构孔板的脱水效率 ,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
油罐底泥的脱水性能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两种油罐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压滤装置进行了压滤脱水实验研究。1号油泥干基含油率20.97%、固体平均粒径289.2μm,2号油泥干基含油率45.41%,固体平均粒径45.36μm。研究发现:1号油泥无需添加任何助滤剂即可实现顺利脱水,过滤比阻在1×1011m/kg左右,滤饼压缩性指数为0.09。2号油泥需添加干基油泥0.15倍以上的TSM助滤剂方可实现脱水,TSM投加量增大有助于滤饼比阻降低,并减弱滤饼的可压缩性。含油率和固体粒径是影响罐底泥脱水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聚丙烯/不锈钢绝缘复合电极及装置,采用高压脉冲电解-压滤联合处理城市污水厂离心污泥深度脱水,考察了脉冲电场强度、机械压力和处理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指标-比阻(SRF)和滤饼含水率的影响,并测定处理前后滤液中COD、胞外聚合物(EPS)和重金属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以7. 5 k V/cm电场强度,50 k Pa机械压力联合处理污泥15 min,污泥比阻由10. 8×10~(12)m/kg降低至4. 47×10~(12)m/kg,泥饼含水率由85. 60%降低至57. 83%;污泥滤出液蛋白质、多糖、SCOD浓度增大为原来的290. 2%、350. 1%、1070. 4%。高压脉冲电解-压滤法可有效破解污泥EPS并降低污泥含水率。  相似文献   

10.
刘铁军  祁锋  夏龙  严雷鸣 《环境工程》2019,37(10):61-66
针对黑臭河底泥的性质及现有脱水机械设备的不足,将撬装式椭叠脱水系统应用于黑臭河底泥脱水。对撬装式淤泥椭叠脱水系统的结构组成、工艺流程及原理进行介绍,并实施了典型黑臭河道底泥脱水的应用性试验,进行部分设备控制参数的优化,其优化后参数为:絮凝剂投加量为1. 84 g/kg,压板压力为0. 4 MPa,絮凝搅拌速率为60 r/min。参数优化后的撬装式淤泥椭叠脱水系统工作稳定,出泥量(湿重)为45~48 kg/h,尾水含固率为1. 1%~1. 3%,泥饼含水率为50%~53%。  相似文献   

11.
刘丽娜  丁志江  肖立春 《环境工程》2012,(Z2):187-189,235
伏安特性是分析电除尘放电特性和运行状况的基本方法。深入研究电除尘伏安特性,有助于提高除尘效率,为微细颗粒物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场风速、雾滴粒径和喷水量下湿式电除尘的伏安特性。结果表明:当电场风速为1.0~1.2m/s、喷嘴压力为0.3~0.4MPa、喷水流量为0.24m3/h,湿式电除尘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通过对该状态下的除尘效率的测定,验证了该参数组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旋流脱水器的内部流动特性,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旋流脱水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液滴直径、进口质量含气率和湍流扩散效应对流场分布、脱水效率、出口质量含气率和出口液滴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量一定时,旋流脱水器进出口压降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对于单一直径的液滴,在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的情况下,脱水效率随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对于直径较小的液滴(0.1~1μm),这种规律刚好是相反的,连续相速度的增加提升了湍流扩散速度,使湍流运动更加紊乱,但脱水效率高于不考虑湍流扩散效应时的计算结果.在混合粒径条件下,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脱水效率和出口质量含气率增加,计算表明湍流扩散效应有利于混合直径液滴的分离.随着进口质量含气率的增加,液滴质量分数的峰值逐渐向小粒径方向移动,粒径分布范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微波辐射研究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沈阳市仙女河污水处理厂和北部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作为微波脱水试验物料,分析物料性质、辐射强度、辐射时间以及添加剂投入量等对污泥脱水率和有机质损失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污泥中水分含量高的脱水效果最好,经过微波处理后的污泥有机质含量仍较高;辐射时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540 W下辐射2~5 min即可达到良好效果;在合适的辐射时间下540~900 W都能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但在900 W时有机质的损失率较大,达到65.64%;添加剂投入量对污泥脱水基本不起作用,但可改变污泥微波干燥后的性状. 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决定微波试验运行系统的主次因素,最后建立了影响因素对污泥脱水率和有机质损失率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水煤气中硫化氢在燃烧时会转变成二氧化硫,对环境产生污染。文章采用厌氧生物滴滤塔法对冷煤气进行脱硫处理。因煤气对氧的严格限制,通过设计生物滴滤塔,经挂膜驯化后在厌氧条件下对浓度在1~5 g/m3左右的硫化氢进行脱除处理,考察滴滤塔运行条件对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挂膜25 d后,生物滴滤塔达到稳定,喷淋液pH值为2.23,ORP值为283 mV,溶解氧为0.4 mg/L,对溶液中硫离子氧化效率达到94%。滴滤塔在液气比0.15,空塔气速0.088 m/s,pH值5.0~7.0,填料高度为82 cm,塔温为25~30℃左右时,达到较优的运行条件,此时该滴滤塔对以CO、CO2、H2和1 940 mg/m3H2S组成的模拟水煤气的脱硫效率达91.2%。  相似文献   

15.
在内径200mm,高度1100mm的喷淋塔内,采用Na2CO3作为吸收剂进行SO2吸收实验,重点研究了液气比(L/G)、空塔气速、进口SO2质量浓度、吸收液pH及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系统适宜操作条件:吸收液pH值在6.5~7.5之间,液气比在1~1.5之间,吸收液初始浓度5%,空塔气速1.6m/s,在此条件下,进口SO2质量浓度在3000mg/m3以内,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旋流雾化水雾膜提高文丘里水膜除尘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低压旋流雾化水喷嘴 (不同运行压力和组合方式 )实验研究了旋流雾化水雾膜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喉部喷嘴布置及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喉部水雾均匀度和除尘效率 ;采用两两相向的低压旋流雾化水喷嘴组合布置 ,保证喷嘴入口水压力为 0 2~ 0 4MPa ,液气比为 0 1~ 0 2L/m3 时 ,除尘效率将大大提高 ,且有节水节能和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是一种资源回收型技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政策,能够实现经济循环发展.通过建立烟气脱硫装置,参照脱硫工艺运行参数,采用氨水作为吸收剂,在降膜式湿壁塔中对氨法烟气脱硫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吸收液进塔pH值、液气比、烟气流速、烟气进口SO2浓度、烟气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运行参数对脱硫...  相似文献   

18.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配制成4种单一表面活性剂洗涤液,采用新型斜板洗涤器对憎水性炭粉进行湿法除尘实验,探讨表面活性剂种类、入口含尘浓度、空塔气速和液气比(L/G)等参数对除尘效率(η)和压降(ΔP)的影响,评价斜板洗涤器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斜板洗涤器除尘效率高,压降小,脱水性能良好;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较大程度提高除尘效率,其中AEO-9的脱除效果最佳;当AEO-9浓度为0.07mmol/L,入口含尘浓度为5g/m3,L/G为1.0L/m3,空塔气速为2.5m/s时,除尘效率高达99.99%;入口含尘浓度对ΔP的影响较小,L/G和空塔气速对ΔP影响较明显;实验范围内出口含湿量小于11g/kg(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藻水的效果和机理,采用U形管模拟深水循环装置对含有铜绿微囊藻的原水进行预加压,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测定了40~80 m深水循环混凝沉淀的处理效果,探究了深水循环除藻机理,并评价了水质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深度的加大,深水循环混凝沉淀效果越好;在投药量30 mg·L-1时,60~80 m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对藻类去除率达到95%以上,浑浊度小于1.6 NTU,处理效果比原水直接混凝沉淀、预氧化混凝沉淀显著提高.深水循环利于藻类去除的机理是,藻细胞内气囊受深水水压作用而坍塌破裂,气囊内气体透过细胞壁扩散进入水中,藻体失去气囊浮力,由上浮转而下沉.深水循环及混凝沉淀阶段水中的藻毒素、DOC均未增加,说明深水循环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含藻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