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6 毫秒
1.
以新疆油田红浅稠油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稠油废水再生后回用热采锅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除氧工艺对稠油废水进行处理,出水各指标可达到热采锅炉给水水质标准,该工艺在油田的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裘湛  黄翔峰  闻岳  古励  章非娟 《环境工程》2005,23(4):83-85,88
以红浅稠油区稠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在高温条件下(70℃以上),选用常规钙镁除硅工艺和混凝强化除硅工艺进行了除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两种工艺的处理,出水二氧化硅的含量均能达到回用热采锅炉的标准,但采用混凝强化工艺在技术上更为合理,经济上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超滤-反渗透集成工艺处理稠油热采污水,出水作为试验区稠油注蒸汽热采高压锅炉给水。运行结果表明: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试验区注汽锅炉给水水质要求,实现了稠油污水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防止热采井筛管损坏,延长热采井防砂有效期.方法 基于有限元理论,分别针对基管和外保护套,开展热采井优质防砂筛管在不同热应力补偿器及其安放间隔条件下的完整性研究,并开展室内实验,探究筛管在腐蚀、冲蚀共同影响下的失效规律.结果 目前现场所使用的热应力补偿器设计基本满足防砂筛管基管的力学完整性需求,但无法保证外保护套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稠油资源的开发,热采规模逐步扩大,热采区块采出液硫化氢含量不断升高,井口及套管气含有大量的硫化氢,严重威胁相关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针对这一安全隐患,研究了3种模式的硫化氢治理技术,包括井筒加药治理技术、套管抽吸治理技术和套管喷射治理技术,分别应用于正常生产期间产出液中硫化氢治理、套管气中硫化氢的治理和洗井时整个油井内硫化氢的治理。该治理技术在现场得到了应用,GDGB1-02井采用井筒加药治理技术,采出液伴生气中硫化氢含量由治理前的8 000 mg/m3降至20 mg/m3以下,低于安全生产规定的30 mg/m3以下;GD2-24P530井采用套管抽吸处理技术,套管气中硫化氢含量由治理前10 000 mg/m3降低到测不出;GD2-23X530井采用套管喷射处理技术,硫化氢含量由治理前3 200 mg/m3降低到检测不出,实现了热采井硫化氢的安全治理,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油田采出污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田采出水的处理,回注、回用工艺作了全面介绍,提出了处理工艺各阶段常用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油田采出水处理技术与进展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陈进富 《环境工程》2000,18(1):18-20
在简要总结国内主要油田的采出水治理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油田采出水治理的一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提出油田外排采出水的治理应采用生化技术,国内应注意高效一体化的采出水治理设备和稠油污水处理药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低含盐、负硬度油田采出水和高含盐、非碳酸盐硬度油田采出水回用于热采蒸汽发生器的工艺路线。在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为:1.采出水的活性炭深度脱油;2.低含盐、负硬度油田采出水的石灰软化一离子交换树脂脱硬度;3.高含盐、非碳酸盐硬度油田采出水石灰-纯碱软化-离子交换树脂脱硬度。  相似文献   

9.
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采出水中高浓度的水解型聚丙烯酰胺(HPAM),易造成常规“隔油-混凝-过滤/气浮”工艺出水水质恶化和滤料堵塞,因此亟须开发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采出水处理技术与方法。陶瓷膜因其良好的出水水质和抗污染、耐酸碱清洗等优势在油气田废水处理中日益受到重视。基于高钙镁油藏采出水中HPAM浓度高的难题,以提高出水水质和工艺稳定运行为目的,研究了化学絮凝和臭氧氧化+化学絮凝预处理对陶瓷膜出水水质和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HPAM浓度为500 mg/L的模拟采出水经化学絮凝和臭氧氧化+化学絮凝2种预处理工艺,均能有效地减缓陶瓷膜的污染并提高陶瓷膜出水水质,其中臭氧氧化+化学絮凝+陶瓷膜过滤工艺处理后,出水油含量低于10 mg/L,粒径中值<0.8μm,出水水质符合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油藏地层空气平均渗透率>0.05μm2的要求,说明臭氧氧化+化学絮凝+陶瓷膜工艺处理高聚合物浓度采出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水溶法采矿工艺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溶解采矿工艺,它完全不同于常规的早采技术,它是将作为溶剂的水通过钻孔注入矿层溶解矿物(如Nacl),所获产品溶液(卤水)用泵或其他设备抽至地表,在地面只对产品进行综合处理——蒸发还原结晶。湖北省云应地区采用水溶法采盐已有20年的历史,目前拥有盐井数在150口以上,大多已生产运行10年以上。近几年来,作为水溶法  相似文献   

11.
采用UASB+SBR法处理某海洋油田产生的采油废水。针对该废水难降解和高盐度的特性,探讨总盐度、Cl-浓度、处理负荷、曝气时间等因素对生物处理过程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徽某粮油加工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徽某粮油加工厂综合废水的来源、水质、处理工艺与调试实践。该综合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含油量大,较难处理。设计采用隔油处理、气浮除杂、兼氧水解酸化、好氧生化的工艺步骤进行处理,系统调试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完全达国家三级排放标准。介绍了该工艺流程的特点及生产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酰胺(HPAM)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同时,也为采出水的处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采用UV254 nm处理,将其应用于油田含聚合物污水的快速降粘.研究结果表明:UV254 nm应用于聚丙烯酰胺配水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粘度由57.2 mPa·S迅速降低为2.12 mPa·S;实际含聚污水的粘度在30 min处理过程中由2.902 mPa·S降低为1.096 mPa·S.UV254 nm处理同样可以控制实际含聚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含油量,使其在30 min的处理过程中由42.73 mg/L和38.96 mg/L分别降为20.91 mg/L和23.54 mg/L.UV254 nm在油田含聚污水处理上对粘度、含油量和悬浮物实现了较好的控制,且可以缩短处理时间,减小构筑物体积,因此可以作为传统沉降工艺的替代工艺应用于油田含聚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油田采出水的分析,得出了商品原油、油田化学药剂含量与COD值之间的线性数值关系。包括气浮和生化处理工艺处理流程的出水中,石油类和油田化学药剂构成的COD比例分别为20~30%和70~80%。  相似文献   

15.
石油开采、炼制及储存过程中含油污泥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石油开采、炼制、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油泥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油泥经化学水洗调质处理后,通过特殊的分离沉降罐与卧式离心机和碟式离心机分别配合使用达到降低分离难度,提高工艺适应性和获得良好的油、水、泥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浓度超稠油乳化段废水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高浓度超稠油乳化段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性质及前处理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稠油废水前处理的技术关键在于:①采取合适的隔油沉降工艺参数,有效分离污水中的原油和渣泥;②采用适当的絮凝工艺,保证气浮出水水质,最大限度降低前处理出水的矿物油、渣泥和COD.为此提出了低负荷隔油沉降,高负荷组合气浮前处理工艺.通过延长隔油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可回收污水中80%的原油;两级气浮组合,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矿物油99%,渣泥98%,COD 86%.日处理量800 t污水处理厂采用该工艺方案和参数进行设计,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晏华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38-139
乳化油废水一般采用破乳-混凝-气浮来处理,但一级气浮出水水质很难达到三级排放标准,二级气浮成本太高.此工艺设计中,充分利用乳化油废水水量少,生活污水生化性能好的特点,把一级气浮的出水和生活污水混合,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出水CODCr≤30mg/l,SS≤25mg/l.  相似文献   

18.
黄翔峰  沈捷  闻岳  刘佳  陆丽君  周琪 《环境科学》2010,31(2):338-344
采用水解酸化-好氧-人工湿地和水解酸化-人工湿地2种工艺流程处理油田某联合处理站经隔油、混凝处理的采油废水,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研究采油废水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迁移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水力停留时间HRT=20 h)好-氧(HRT=10 h人)-工湿地(HRT=2 d)与水解酸化(HRT=20 h人)-工湿地(HRT=4 d),2种工艺的出水水质都能达到COD≤80 mg/L、NH+4-N≤15 mg/L.GC-MS分析结果表明,水解酸化能显著改善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好氧及人工湿地对含苯环类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