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何京 《防灾博览》2007,(6):17-18
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日本这个岛国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等,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换来了日本对防灾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并且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在城市建立防灾公园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之旅     
郭耕 《防灾博览》2005,(3):33-35,39
南半球大西洋东部岛国新西兰,是世界上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国家,领土面积与英国相仿,是我国台湾岛的7倍。港台人按音译称其纽西兰,荷兰语新西兰的意思为“新的海中陆地”,最先登陆的岛民毛利人则称这里为“长长的白云之乡”。毛利人的这个美丽而浪漫的称谓,我觉得最为贴切。  相似文献   

3.
正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因其位置、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一年四季多发气象灾害,日本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大雪、干旱和酷暑、冷夏、浓雾和冰雹等,其中  相似文献   

4.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住房建得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不过,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大规模停水停电的现象,虽然住房无恙,但持续停电却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日本如今出现了能有效应对灾害时停水停电等状况的"防灾住宅"。  相似文献   

5.
据《北京晚报》2009年10月19日报道,马尔代夫政府于2009年10月17日,在海底6米处召开内阁会议.水下内阁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全球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更加积极地行动.旨在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关注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升高,使马尔代夫面临被海水淹没的"灭顶之灾".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有可能上升0.09-0.88厘米.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温度每10年上升0.1℃,这使大多数小岛国所处的热带海洋地区的海平面每年上升2毫米.  相似文献   

6.
旅英有感     
小丁 《防灾博览》2003,(4):42-43
因为工作原因,去年一年我是在英国度过的。在这一年中,我往来于英国北部的几个小城镇和伦敦之间,对于它的气候、环境以及交通小有感悟。 英国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带,又属岛国,常年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真真正正可以说是个冬暖夏凉的国家。尤其是它的北部,纬度与北京相近,但四周皆海。由于水的比热大,夏季海面的温度明显低于周围陆地,当和周围陆地达到热平衡时就自然降低r陆地温度。同样的道理,冬季海水温度相对较高,和周围大陆达到热平衡时就提升了其温度。同时,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侧,南北方向狭长,纵贯3000公里,是一个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组成的弧状岛国,国土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亿多。由于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国分布着大小火山200多座,地震十分频繁,其年平均地震发生率在1500次以上,有地震国之称。  相似文献   

8.
峻岭 《防灾博览》2013,(4):60-61
英国是一个岛国,西临大西洋,国土分布在北纬50°-60°之间,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气候温和,在四季循环交替之中,温度很少超过32度或是低于零下10度。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风雨、洪水、风暴潮等,极少发生干旱和雪灾。历史上,英国遭遇过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在1903年6月,罪魁祸首是马提尼克岛培雷火山释放的火山灰,火山灰和烟尘聚集形成的云层遮蔽了阳光,改变了天气模式。这场  相似文献   

9.
英国是地处欧洲西部的岛国,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风雨、洪水以及由此引发的山体滑坡、地陷、沿海洪灾和堤岸侵蚀,极少遭遇旱灾和雪灾。气象灾害防治理念是注重预防英国气象灾害防治理念是注重预防,注重长效。强调预防是灾害管理的关键,要求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尽量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为了防御气象灾害,英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气象灾害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2月20日,菲律宾发生海难,死亡4375人。比当年“泰坦尼克号”海难的人数还多2倍。震惊中外,成为当年世界头号新闻。菲律宾是个岛国,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客轮。因此,每年圣诞节前后。该国都会出现海上客运高潮。该国海运条例规定:乘客既可以预先购票上船,也可以上船以后再购票,一般不限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585平方公里的岛国城市,人口却有400多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新加坡高楼林立、交通拥挤、经济发达,是亚洲金融及石油化工中心之一。根据新加坡国情组建的民防部队,肩负着城市灾害救援任务,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减轻了城市灾害破坏,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城市灾害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民防部队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由北岛、南岛以及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总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其西面隔着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面与汤加、斐济相邻。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新西兰地质活动比较频繁,地震活动相对活跃,每年可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达1.4万次。但是,由于防震技术的领先和灾害救援体系的完备,新西兰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并不是很大。然而,2010年9月4日和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连续发生了两场地震,将世界的眼光再次引向了这个地处世界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地震多发岛国。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自救,热爱生命;我们互救,珍惜生命。提起疏散演练,有很多人纯粹只把这当作是玩,并且玩得不亦乐乎。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但我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一定会后悔的。除此之外,我还有些讨厌他们,对自己生命如此轻视的人,他们还将重视什么呢?没有了生命,他们又能重视什么?  相似文献   

14.
寂寞的坚守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不停地切脉、测脉、观脉、析脉,可他们不是为人看病的医生,也很少有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他们在寂寞的时光中肩负着比医生更为重大的责任——监测地球的“脉动”,保护人类的平安,他们的称谓是“地震工作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缘结识了他们。 深秋的一天,我在湖南省地震局同志们的带领下奔赴株洲市茶陵地震台,开始了地震工作的体验。 汽车到了茶陵县城后拐入一条乡村机耕道,颠簸着向云阳山的一个山湾里驶去。刚开始,置于窗外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新西兰山高水远,分别位于不同的两个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有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边界线,是海陆兼备的国家.新西兰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洲,介于南极洲和赤道之间,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因此,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英国和荷兰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款可以像毛毛虫一样爬行的机器人,而它的动力来源只是一束单一恒定光源。这个设计理念非常巧妙:他们将较长的高分子材料安装在较短的框架上后会产生凸起,当紫色的LED灯照到凸起前方的材料时,这部分将会收缩,从而将另一部分材料暴露在LED光源下。如此循环,这个小框架就可以不断运动。团队成员表示,这项发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家日前在《科学》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1995,(2)
2020年长生不老公式将问世从1971年起日本科学家开始编辑有关人类未来的集体报告。不久前他们又发表了例行报告。他们预测人类长生不死之谜将在2020年被人类发现。同时对下一世纪进行了某些预测:2003年——氧将直接从水中得到。2004年——消防、建筑...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硅岛的印度洋近岸地震引起了印度洋的海啸,对南亚、东南亚,印度洋上的几个岛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其影响甚至到了2000km外的东非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直接死亡近15万人,失踪4万多人。而且,南亚、东南亚的港湾及海岸设施也遭受了空前的损坏。为修复被破坏的沿岸地区是海岸工程师,海岸岩土工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的俄克拉克何马州曾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两匹马拖着一辆大车,车夫坐在车上。由于天气闷热,他打起瞌睡来了。一声巨响把他从昏睡中惊醒过来。他用双手擦擦眼睛,一瞧不得了,两匹马和一根车辕无影无踪。再看看车子和摸摸自己,却是安然无恙。俄克拉何马州的一对夫妇也遭到了这种厄运。在1950年的一个晴朗的夏日,他们躺在床上休息。一声刺耳的巨响赶走了睡神。他们俩起来看了一看,以为这声音是梦中听到的,于是重新又躺了下来。但是,他们忽然发现他们的床已被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