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某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选择积分法计算其瓦斯涌出量。通过确定事故发生时间、合理选择瓦斯监测监控数据、瓦斯涌出量计算过程中风量校正、计算取值时间以及确定拟合函数等,准确计算出瓦斯涌出量的过程,为同类事故发生时计算瓦斯涌出量提供参考,为事故调查,判定事故类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以环境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9种基准化合物和变色硅胶为研究对象,采用家用微波炉为干燥设备,研究微波照射下各物质的干燥时间,并与常规烘箱干燥理论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微波照射法在中高火档或高火档干燥样品时,样品干燥时间较烘箱干燥可节约时间90%以上,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实验室干燥过程的能耗水平,并大幅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吸附VOC穿透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GC1102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正构烷烃及苯在活性炭吸附剂C1、C2固定床层上的多次吸附穿透曲线,将所得实验数据在Origin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得到透出浓度(C/C0)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线性相关系数R判断回归公式的精度,得出适用于描述活性炭吸附剂固定床层吸附正构烷烃及苯的穿透曲线的通式,为正构烷烃及苯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南京夏季气溶胶吸湿增长因子和云凝结核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加全面地研究长三角地区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尤其是吸湿和活化特性,于2013年8月在南京市区对气溶胶的吸湿增长因子(GF)和云凝结核(CCN)展开相关观测研究.使用串联电迁移率颗粒物吸湿粒径分析仪(H-TDMA)观测32~350nm气溶胶在相对湿度为90%条件下的吸湿性参数,使用云凝结核计数器(CCNC)观测过饱和度在0.2%~0.8%的CCN数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行为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双峰分布,即一个强吸湿模态和一个弱吸湿模态,且吸湿性在不同粒径(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不溶性物质和二次气溶胶所占比重较大,并且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的混合状态表现为由外混向内混发展的过程.观测期间该区域CCN的平均数浓度为13776(0.6%)cm-3,比沿海区、山区、干旱地区及清洁城市地区要高很多.其日变化表现为中午时刻出现峰值,影响因素主要与光化学反应有关.同时25日出现的轻雾过程对CCN有较为明显的清除作用.通过吸湿性参数计算得到的CCN数浓度和实际观测得到的CCN数浓度进行了闭合实验,结果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将未饱和条件下观测得到的吸湿性参数带入到K?hler方程中,即可预测过饱和条件下气溶胶的活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阜阳污水处理厂近几年来污泥产量与进水水质之间的关系,对自2007年1月份以来的产泥量与进水水质的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并通过建立各个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图表来分析产泥量与进水水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MSG数据估算裸土热惯量及地表热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提出了利用搭载在欧洲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上(MSG)的SEVIRI传感器数据估算裸土区热惯量及地表热通量的方法。首先,文章根据Jiang(2006)提出的方法,结合MSG-SEVIRI可见光及热红外数据,获得了间隔15分钟的地表温度数据;其次,利用日出与日落间的时间段及相应的地表温度和平均夜晚净辐射,估算了热惯量。在热惯量估算过程中,考虑到在整个夜晚,只能够获取两条大气廓线,所以作者用两种方法估算了平均净辐射。一种是以18时和24时的平均净辐射作为整个夜晚的净辐射;另一种是假定夜晚净辐射是时间的线性函数,通过这个函数关系得到各个时刻的净辐射,进一步得到不同时段的平均净辐射。基于两种估算夜晚净辐射的方法,文中分别计算了固定时间段及变化时间段的热惯量。最后,结合地表温度的余旋周期函数和前面所估算的热惯量,估算了地表热通量。通过三个试验点的两天数据对此方法的验证表明,变化时间段方法估算的热惯量比固定时间段方法估算的热惯量更为稳定,同时,这3个位置的地表热通量较高,最高达到了300W/m2。图2表5参12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浸泡试验以及热老化试验对层间剪切强度和Tg值的影响,得出吸湿率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最显著因子,研究了吸湿率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另外,还研究了在一定吸湿率下复合材料的耐冲击和疲劳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解决微型齿轮机构在随机振动环境下服役寿命短的问题,通过跑合优化微型齿轮机构摩擦副的界面性能,提升其服役耐久性。方法 对微型齿轮机构进行跑合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振动时间以及OX和OZ方向的随机振动能量对跑合效果的影响。为验证不同参数组合的跑合效果,设计标准工况振动载荷谱验证实验,测试实验前后的延时时间变化,并以此作为评判跑合效果的依据,借助平衡摆销表面磨损面积评判微型齿轮机构的磨损程度,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到各个因素对跑合效果的影响趋势以及最优参数。结果 各因素对跑合效果的影响主次为振动时间>OZ方向随机振动量值>OX方向随机振动量值。随着振动时间和OZ方向振动能量的增加,延时时间变化量出现极小值,摆销磨损面积的增加速度呈现变缓的趋势。通过观察发现,OZ方向的振动使表面发生磨粒磨损,有助于表界面的跑合,而OX方向的振动能量对跑合效果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通过延时时间变化量极差分析得到最优的跑合参数组合,振动时间为450min,OX和OZ方向的随机振动等效能量分别为6.79g和15.17g。  相似文献   

9.
产量预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该工作不仅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而且也是公司产量指标的主要判断依据。油田产量预测方法有多种,如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数值模拟法等。此文通过借用数值模拟法中定液量拟合含油率的思路,预测含油率随时间的分布规律,结合产液量规划数据计算得到产油量随时间的关系曲线。矿场实践证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产量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富营养化东湖水中COD与TOC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快速综合的监测有机污染物,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水样中有机污染量,探索性地研究了富营养化湖泊中COD与TOC的相关性。根据东湖水样的有机质谱分析结果,重铬酸钾法测定富营养化水体的适用性在文中得到论证。以大量实验数据为依据,推导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中TOC和COD的相关方程。该方程的相关系数r=0.9585,|r|>r0.01,38说明线形相关关系高度显著。实验所得线性回归方程的正确性在理论上得到支持,其较好的精确性通过COD实测值与COD计算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3.72%得到了证实。对于富营养化东湖水,TOC比COD更能直接合理地表征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对造纸污泥、造纸污泥焦、煤、煤焦热重和压汞实验,以及燃烧、热解和孔结构进行特性分析。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和孔结构特性参数。热重实验显示,造纸污泥与煤基本都要经历加热、挥发份析出、挥发份着火及燃烧、固定碳着火及燃烧四个阶段。造纸污泥的燃烧、热解特性与煤有较大差异。造纸污泥在失重分解过程中挥发份所起作用远大于固定碳所起作用。得到了比孔容、比表面积、孔数与孔径分布的关系,造纸污泥、造纸污泥焦的孔隙率比煤、煤焦的大很多。造纸污泥的焦粒属于多孔介质,使得空气易于扩散到其中的气孔中,有利于燃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称量法研究了某卷制结构可燃药筒干燥脱水特性和吸水特性,筒壁材料的干燥失水率与干燥时间的关系,平衡吸水量与环境湿度的关系以及试样厚度对吸水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可燃药筒筒壁在烘干条件下失水达到恒定的时间以及在常温潮湿环境下达到湿度平衡的时间随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延长;在潮湿环境中的平衡吸水量随环境的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在...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环境和振荡平衡的方法,探讨冻融作用对NH+4在酸化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周期的增加,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冻结时间对酸化土壤吸附NH+4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冻前含水量的增加,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对NH+4的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列为:15%25%35%。酸化土壤对NH+4的吸附过程能很好地利用Langmuir方程拟合,冻融作用促进酸化土壤中NH+4的释放,增加了NH+4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由城市污泥、猪粪混合堆肥试验表明:升温期堆体各剖面的湿度在50.82%~60.87%之间,高温期在38.7%~52.17%之间;升温期和高温期堆体中湿度的层次效应不明显,堆肥仓门、仓内壁以及堆体深度对湿度层次效应的影响较小;降温期堆体各剖面的湿度在24.54%~49.39%之间,湿度层次效应非常明显,仓门、仓内壁和堆体深度对湿度层次效应产生明显影响;后熟期堆体各剖面的湿度在19.18%~49.34%之间,湿度层次效应相对减弱,仓门和仓内壁是导致湿度层次效应减弱的重要原因.不同堆肥期堆体剖面的湿度差异由大到小为:后熟期>降温期>高温期=升温期,堆体的湿度由大到小为:下部>中部>上部.堆肥过程中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满足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不同丰度(土壤干重的0.5%、1%、2%)和不同类型(PP、PVC、PE)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阐明了不同丰度及不同类型微塑料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时间、土壤含水率、湿润锋和蒸发特性等的影响,其中A1,A2,A3、Q1,Q2,Q3和Z1,Z2,Z3分别代表PE、PVC和PP在0.5%、1%和2%丰度下的实验编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不同丰度下的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存在显著差异,同类型条件下随着微塑料丰度增大,累积入渗时间显著增加,而类型不同丰度相同微塑料赋存条件下,PP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PVC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PE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空白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赋存微塑料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基本呈现于土层深度10~25 cm处,空白组CK出现在20~25 cm处;相同入渗时间内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湿润锋运移速率随微塑料丰度增加而减小,当入渗时间为60 min时,A1、A2、A3,Q1、Q2、Q3和Z1、Z2、Z3湿润锋运移距离较CK分别减少4.38%、8.76%、10.58%,7.30%、10.22%、14.60%和10.95%、13.14%、15.33%,其中PP微塑料的影响最为显著;微塑料赋存对土壤水分蒸发产生抑制作用,同类型微塑料下土壤的累积蒸发量随丰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蒸发27 h时,添加2%丰度下PP、PVC和PE微塑料的实验土柱累积蒸发量比CK分别减小22.9%、19.4%和13.3%,Rose蒸发模型更能较真实地反映微塑料赋存情况下土壤累积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可为微塑料赋存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的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鹏  廖晓勇  阎秀兰  崔骁勇  马栋 《环境科学》2014,35(10):3888-3895
研究应用电阻加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对砂土、壤土和黏土中苯去除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与常规抽提结果相比,在热强化处理作用下气相抽提对砂土和壤土中苯的去除效率提高了13.1%和12.3%,处理时间分别降低75%和14%.热强化处理使得黏土含水率下降,土壤渗透率升高,黏土颗粒表面羧基和乙基的吸收峰消失,有机质含量减少,苯的去除效率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4%.对于砂土和壤土,热强化主要是通过促进苯在土体中扩散来提高去除效率,从而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大量去除;而对于黏土则是通过降低土壤颗粒表面有机基团的含量,从而降低污染物和土壤颗粒的吸附能力,并通过降低含水率和升高渗透率从而提高土壤中气体的扩散性能,以达到增强气相抽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DO下的硝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使用包埋固定化硝化菌进行高氨氮废水的降解实验,在不同DO下考察和比较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反应速率大小,以及亚硝酸氮和硝酸氮的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认为DO=4.0mg/L时,亚硝酸氮的生成速率和积累率最大,平均速率为26.3mg/L.h。  相似文献   

18.
生活垃圾填埋过程含水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分析垃圾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降解过程中含水率变化的规律,采用时域反射测量(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TDR)技术监测了垃圾填埋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填埋过程中垃圾体积含水率随时间逐渐增大,垃圾持水性能不断提高.好氧初期垃圾内水量变化与含水率变化正相关,好氧后期则为负相关;厌氧填埋过程中,垃圾沉降压缩是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垃圾TDR读数与基于物质衡算的垃圾体积含水率计算值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好氧填埋过程两者最大偏差约为±5%,厌氧填埋过程两者最大偏差约为±2%,TDR技术适用于实际填埋工程的含水率测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湿度对西北地区黄绵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加,土壤N2O捧放量增加;但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为20.67%时例外.此时黄绵土对空气中N2O有吸附现象,即在低含水量时,黄绵土有可能是N2O的汇.在试验设计的土壤湿度范围内,15℃条件下土壤N2O排放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在49.18%~57.86%(WFPS)之间,20℃条件下在38.14%~49.18%(WFPS)之间,25℃、30℃和35℃时累积量湿区在20.67%~38.14%(WFPS)之间,即随着温度的升高,N2O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提前.土壤N2O累积排放量(y)动力学曲线符合修正的Elovich方程(P<0.01),随着湿度的增加,表观排放速率(b)增大,25℃、300C和35℃时,N2O初始排放量(a)也随着湿度增加而增大;15℃、20℃和25℃时,土壤湿度(20.67%~57.86%WFPS)对农田土样N2O排放总量的作用表现为线性关系,30℃和35℃时表现为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调湿涂层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度是载人航天器舱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调湿涂层是一项新的技术,文中对调湿涂层的吸湿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调湿涂料可以在40 min内使密闭环境的相对湿度由92.5%下降到79.5%,在13 h内可由92.5%下降到66%,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调湿涂层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