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海底隧道入口段驾驶员眼动特征,以海底隧道收费站至入口为研究对象,运用Facelab5.0眼动仪和录像机等设备,采集真实状态下驾驶员眼动特征、行车速度和行车位置数据,并依据道路线形、车辆行车特征和路段标志标线设置,将收费站至入口划分为提速驶离段、换道减速段、缓和段和过渡段(入口段),分析各区段驾驶员眼动特征及车速变化规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驾车通过换道减速段和过渡段时,分别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影响,行车速度减小、眼睑闭合度下降、眨眼频率增大;驾驶员行经入口段,车速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眼睑闭合度呈增大-减小-增大-减小的趋势,眨眼频率呈减小-增大-减小-增大的趋势,且受交织车流与黑洞效应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草原公路景观要素影响驾驶员眼动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原公路景观要素复杂程度对驾驶员眼动指标的影响,开展现场试验,选取3种典型景观要素构成路段,测试5名驾驶员的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和扫视幅度等4个眼动指标。用Be Gaze2.4及SPSS软件提取、分析数据,画出3种景观要素构成与眼动指标的关系曲线,分析其变化规律,并通过主观调查问卷验证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构成要素的增加,眨眼时间不断减小,注视时间也小幅减小,而瞳孔直径和扫视幅度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与景观a和景观c相比,景观b更能增加草原公路行车舒适性,减少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驾驶员在草原公路弯道不同层级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条件下的视觉特性,确定最佳信息量范围,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5种不同层级(Q0、Q1、Q2、Q3、Q4)下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的草原公路弯道虚拟场景模拟驾驶试验,定量评价不同层级下驾驶员的注视强度、扫视强度和眨眼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眼动强度很大程度上由眼动行为发生的频次决定;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对驾驶员行车时注视强度、扫视强度和眨眼强度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在Q2条件下3种眼动强度指标表现最佳,最利于行车安全;驾驶员3种眼动强度与交通工程设施信息量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注视强度、扫视强度和眨眼强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经验驾驶人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下的注视转移特性,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中开展实车实验,利用 iView X HED型眼动仪采集了32名不同经验驾驶人的眼动数据。运用动态聚类方法,对驾驶人注视区域进行划分,分析了职业与非职业驾驶员在高速公路隧道不同段与普通路段的注视转移规律与注意力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相较于非职业驾驶人,职业驾驶员具有较强的注视前瞻性,且在隧道的不同段主要注视的区域因行车环境不同变化较小;驾驶人对同一目标需要重复注视才能提取足够的信息,且当行车环境复杂度增加或驾驶员驾驶经验不足时,重复注视概率增加;驾驶人在不同路段行车时,主要通过注视中间区域获取信息;行车环境与驾驶经验对驾驶人在中间近处、左侧区域及内后视镜区域的注视平稳分布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赵瑞华 《劳动保护》2003,(11):82-82
早在20世纪20年代,车速里程表成为许多汽车的标准设备后不久,它就有了一个兄弟:行车记录仪。这个仪表显示车速,并在整个旅途驾驶期间对所有速度和驾驶时间做记录。行车记录仪的历史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凯茨勒公司。该公司现已并入到西门子威迪欧集团。当时的行车记录仪是由一个振动摇锤在一张小圆形卡片上记录车的行程和停止时间。行车记录仪随后扩展到用来记录驾驶员驾驶时间、里程和速度。到1933年,凯茨勒公司开发出TCO2行车记录仪, 从此奠定了公司在后来的30年成功的基础。TCO2的核心是一个时钟,一根钢针或一个蓝宝石以及一张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驾驶员在高原低氧路段的疲劳程度,以寻求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检测仪分别对初次与经常进入高原公路低氧路段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海拔高度受测驾驶员脑电(EEG)变化特征,选取脑电8~13频段与14~30频段的平均功率比值R作为评价驾驶员疲劳时脑电特性指标R,定量分析海拔、连续驾驶时间对R的影响,同时建立R与海拔、连续驾驶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海拔与连续驾驶时间是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R随着海拔的升高与连续驾驶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大。初次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表现出的疲劳感强于经常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草原公路单调景观环境,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水平,采用模拟驾驶试验方法,根据真实路况信息设计双车道二级草原公路,按照单位信息量1~5个/km设置5种不同的信息量环境,选择40名被试进行试验,提取眨眼持续时间、注视持续时间、瞳孔直径、扫视幅度4个眼动敏感指标,量化不同信息量环境下驾驶员眼动指标变化特征,建立信息量与眼动指标关系模型,对二次曲线进行拟合并求导。研究结果表明:眼动指标与信息量呈U形关系,4个/km是最佳信息量阈值,此环境下驾驶员眼动指标变化率最大,提取处理信息量最多,此阈值下景观环境不宜触发"单调";当信息量阈值大于或小于4个/km时,驾驶员眼动指标的变化率均会减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某铁路局行车事故多发情况,从事故等级分布、类型分布、原因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等多个方面对2005-2014年1 784起铁路行车事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得出了近10年该铁路局行车事故的分布规律.一般D类事故1 008起,占事故总数的85%,是铁路行车事故的绝对主要等级;延误事故1 059起,占事故总数的59.4%,是铁路行车事故的主要类型;设备原因行车事故1 185起,占事故总数的66.42%,是铁路行车事故的绝对主要原因.铁路行车事故在年、月、日、时上的高峰期分别为2006年(293起)、8月(180起)、周五和周天(267 +288起)、14:00-16:00(184起),分别占事故总数的16.4%、10.1%、31.1%、10.3%.车站铁路行车事故978起,占事故总数的54.8%;其中四等站事故最多为345起,占车站事故总数的35.3%,特等站事故次之为187起,占车站事故总数的19.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影响因素对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度量模型;利用弹性理论分析不同因素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龄、教育水平、视力矫正等因素对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不显著;驾龄、性格、专人押送以及占用第几车道等4个因素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驾驶人行车速度选择的影响显著,且在显著影响因素中:驾龄越大行车速度越高;性格越活跃越易暴躁,行车速度越高;占用的车道越靠近中央隔离行车速度越高;专人押送将使行车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连续长坡路段道路线形与驾驶员瞳孔大小的关系,提高连续长坡路段行车的安全性,通过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GPS等设备采集驾驶员在某连续长坡路段上行车时的实时瞳孔直径和车速等数据,定量分析后建立了驾驶员瞳孔大小变化百分比(APCPS)与坡度、角度变化率(CCR)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连续长坡路段上、下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APCPS与坡度存在二次函数关系,上坡方向的APCPS随坡度增加而增加,下坡方向的APCPS随坡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APCPS与CCR存在三次函数关系,上、下坡方向的APCPS随CCR增加均先减小然后增大后再减小;坡度与平面线形综合作用时,上、下坡方向的APCPS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车祸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是由于司机的身体不良因素而引起的车祸并不少见。立体盲 :睁眼开“瞎”车。健康的眼睛是司机行车安全的明灯。眼眼的健康 ,并不仅限于正常的视力与辨色力及暗视力 ,且包括常被人忽视的立体感觉。正常的眼睛可识别三维空间的物体 ,而立体盲的司机因为缺乏立体感觉 ,常常会对物体之间的距离、深度、前后和凹凸判断失误 ,以致睁着眼睛行“瞎”车而使车祸频生。感冒 :车祸的潜在隐患。感冒虽是小病 ,但驾车的司机对此却不能等闲视之。感冒时 ,伴有头痛、头晕、咳嗽、疲劳等症状 ,不仅影响司机的精神与体力 ,也会成为肇事…  相似文献   

12.
李新海  刘焱 《安全》1995,16(3):14-14
为了解铁路行车作业对心电图的影响,我们随机选择了105名行车人员,对其进行了心电图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 1.1 观察组:随机选择健康男性铁路行车人员为观察对象。年龄为21~55岁,每组15名。1.2 对照组:选择日勤铁路杂工为对照组。对照组人员的性别、年龄、工龄等均具  相似文献   

13.
1去年10月19日,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作出规定:“长途客运车辆应当逐步安装、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行车记录仪。”什么是行车记录仪,为什么要使用行车记录仪呢?行车记录仪是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上全过程同步记录、监控车辆运行状态、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高新技术产品。据考证,早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14.
笔者经常看到一些司机行车中的不良习惯,改一改这些不良的行车陋习,那么就会远离事故、走向平安、一路顺风。当你在夜间行车中遇到交会车时一定要关闭远光灯,夜间行车司机双方被强灯一照目眩眼花,刹时前方视线模糊不清,极易发生事故。《道路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相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行车安全事故,利用车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融合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研究行车安全风险因素,通过国能大渡河公司车联网智能管控系统实践,结合多年水电企业车辆管理经验,探讨行车安全风险识别和风险应对措施,防控各项行车安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车辆网技术应用在水电企业行车安全风险管控中,能够有效预警和防范包括车辆自身、道路环境以及驾驶人员等在内的各类风险隐患,增强车辆管理流程的覆盖度,提高行车安全的预见性和安全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春天是多雨季节,为了确保安全,司机在雨中行车须注重“四防”: 一防视线不清。雨中行车,司机视线受阻,行车中应  相似文献   

17.
<正>两人斗气互相别车5月3日,卢女士在驾车前往三圣乡途中,因行驶变道原因在娇子立交被张某驾车逼停,随后遭到殴打致伤。5日下午,锦江公安成龙派出所就此事对外公布案情。记者从警方提供的一份张某车上的行车记录视频中看到,在航天立交到娇子立交之间,被殴打的卢女士曾两次突然变道险醸事故。期间,双方都有互相喊话的举动,疑似斗气。第一次时间:5月3日14时12分(行车记录仪显示时间)地点:航天立交—娇子立交,三环主道三圣乡出口  相似文献   

18.
疲劳驾驶是安全行车之大敌。驾驶员在行车中要防止疲劳驾驶,除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持足够的睡眠,控制连续驾车时间外,食用某些食物同样也可起到防止疲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表数据验证构建负荷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探究视觉指标对视觉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驾驶者位于距洞口-13~55 m(12:00)、-10~49 m(15:00)时,视觉负荷超过临界值(0.906),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极低;洞口驾驶者的视觉负荷值和接近度远大于洞内和洞外;18:00的视觉负荷和接近度远低于12:00和15:00。视觉指标的敏感度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注视时间、瞳孔面积、注视次数、扫视幅度、扫视速度。  相似文献   

20.
韩金燕  王佩  王洁  周洁琼 《安全》2023,(5):10-15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班组处理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本文研究地铁行车调度班组的应急响应流程,基于Petri网方法构建行车调度班组应急响应流程模型,并对流程中的瓶颈环节提出优化措施及建议,同时利用TINA仿真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应急响应流程中的时间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应急响应流程时间较优化前降低了36%,对地铁安全稳定的运营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