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金属对鱼类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阐述了国内外在重金属对鱼类污染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重金属在天然水体、室内试验水体、养殖水体中及环境条件改变后在鱼体内的积累和重金属对鱼类的毒性及毒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灵 《海洋环境科学》2015,34(4):616-621
近年来由于水域生态系统污染的日益加剧,外源性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毒性机制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在培养、生理和基因组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使它们成为水域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模式生物。特别是近年来它们在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仅被用来研究外源性化合物的毒性作用机制,还用于筛选特异蛋白质作为外源性物质的危险性评价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海洋青鳉鱼和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的鱼类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是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具有普遍存在、生物蓄积和生物学毒性效应等特点.为探讨PFAS对鱼类的生物毒性效应,综述了64篇文献,通过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探讨鱼类暴露于PFAS对其功能性状的毒性,为PFAS的毒性评估提供参考,有利于PFAS污染的优先控制管理.结果表明:①在研究的12种功能性状中,鱼类的7类功能性状易感,毒性响应顺序为畸形(lnRR=-2.5599)、发育(lnRR=-0.4103)、细胞损伤(lnRR=-0.3962)、生殖(lnRR=-0.3724)、甲状腺水平(lnRR=-0.2492)、生长(lnRR=-0.2194)和生存(lnRR=-0.2192);②鱼类性别和所处发育阶段显著影响PFAS的水生毒性,PFAS易对雌鱼产生不良影响(lnRR=-0.1628),且胚胎期鱼类的生理功能受PFAS影响最显著(lnRR=-0.3553);③研究涉及的PFAS共13种,其中具有磺酸盐基团的PFAS和长链PFAS更易对鱼类的功能性状产生不良影响(P<0.05);④现有数据揭示PFAS在中低浓度(0.01~10 mg ·L-1)下易对鱼类产生急性毒性(P<0.05).  相似文献   

4.
甲基汞暴露与人体健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汞(MeHg)是1种毒性很强的物质,可以通过水生食物链累积和富集,并最终危害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基于甲基汞暴露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文章介绍了几个甲基汞暴露风险评价指标(甲基汞参考剂量、甲基汞临时性周可承受摄入量、职业汞暴露评价指标)以及发达国家在预防甲基汞暴露(主要为食用鱼类)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过程中植物毒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和叶片的生化指标能综合反映土壤石油污染的程度及其生态毒性的强弱.为探究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指示效果和污染土壤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毒性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3株对石油烃具有良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构建混合菌体系,开展石油污染土壤模拟微生物修复实验.文章考察了5种典型植物指示不同修复时期土壤生态毒性强弱的可行性与敏感性,并进一步从生态学角度揭示修复过程中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麦和萝卜相对于莴苣、黑麦草和小青菜而言,更适宜作为石油污染土壤的指示生物.石油污染土壤的生态毒性随着微生物修复过程的进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石油污染土壤生态毒性在修复的第8 d达到最大.不同的供试植物对石油污染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小麦和萝卜的生长发育指标能较为敏感地指示石油污染土壤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毒性,可作为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效果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水污染对鱼类毒性影响和制订图们江渔业水质标准,于1977年8—11月和1979年6—7月在室内进行废水对鱼类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在野外进行鱼类胚胎和幼鱼的现场监测。同时,对鱼类区系分布、渔业资源和鱼体残毒分别作了调查和测定。 结果表明:上游铁矿废水破坏鱼类产卵场,减少鱼类食料生物种群;中游纸浆废水影响鱼类存活和回游;下游化工废水使鱼有异味,影响食用。 纸浆废水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对马苏大麻哈幼鱼96hr半致死浓度为5.6—11%。亚急性毒性以血液指标最为敏感,阈反应值为0.32%。引起鱼回避反应和对鳃组织产生危害的阈值为1%。 据此,提出保护图们江主要经济鱼类存活,生长和产卵回游的水质标准为:pH6.5—8.5:COD20mg/l;BOD55mg/l,冰封期3mg/l;DO>6mg/l(24hr内和16hr以上),≮4mg/l(任何时候);悬浮固体10mg/l;木质素2mg/l;酚0.005mg/l;氰化物0.02mg/l;砷0.1mg/l;铬1.0mg/l。  相似文献   

7.
鱼类对4种农药的回避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鱼类回避反应的阈限浓度是评价水质污染和研究农药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TL-86型鱼类回避槽,研究了鲤鱼对甲基异柳磷等4种农药的回避反应。结果表明,鲤鱼对克草胺、嘧啶氧磷和甲基异柳磷3种农药的平均回避浓度分别为20ppb、86ppb和100ppb,比其相应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约低10至20倍,说明鲤鱼对这3种农药有明显的回避性能。单甲脒对动物具有麻痹作用,鲤鱼接触药剂后即发生迟呆现象,毫无回避能力。  相似文献   

8.
鸭绿江口重金属沉积记录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鸭绿江主汊道的3根柱状样进行了放射性测年、粒度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测试.通过放射性元素测年,得出其沉积速率分别为1.88、1.60和1.48 cm·a~(-1),由此建立年代框架.重金属垂向分布、R型聚类、地累积指数及沉积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鸭绿江主汊道沉积的8种重金属的垂向分布具有阶段性,1981年前后(3个柱状样分别对应62、58和44 cm处)是重要的时间节点.R型聚类显示出3类物源,元素Zn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Cr、Cu和Pb具有人为和自然双重来源,Cd、Hg、As和Ni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的风化.主汊道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在逐年缓慢增加,但由于主汊道受到强大水动力的稀释作用,使其对鸭绿江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为-1.15~1.01,为无污染和偶有轻微污染的状态.受区域物源供给的限制,各重金属元素沉积通量在多数时段接近或低于背景值,总体上人类活动对鸭绿江主汊道重金属的沉积影响不大.鸭绿江的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沉积记录并不同步,主汊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显著小于西汊道.  相似文献   

9.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的理论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浸出毒性是危险废物毒性特性鉴别的重要指标.美国危险废物毒性特性鉴别标准是针对工业固体废物与生活垃圾共处置产生的污染特性而制定的,其主要保护目标是地下水;日本针对产业废物投海和进入管理型填埋场处置,分别制定了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其保护目标分别是海洋和普通填埋场地下水.目前中国的浸出毒性标准缺乏完整的理论基础,没有明确阐明固体废物鉴别目的,浸出项目不全.针对美国和日本等的废物浸出毒性鉴别理论基础和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危险废物污染特性、污染途径和环境效应,通过模拟工业废物进行不规范处置且受酸雨影响条件下毒性物质浸出向地下水渗滤迁移的过程,以此作为模型确定浸出毒性的浸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工业废水污染治理途径与技术研究发展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工业废水的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废水处理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废水处理技术及水质安全评价与管理技术是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分析工业废水特点和阐述废水污染治理基本策略与途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工业废水处理特性评价、工艺优选方法、水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废水污染治理思路和技术的发展方向. 指出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应实现以下5个方面的转变和发展,即处理模式从不同种类废水混合收集集中处理向分类收集分别处理优先转变;研究开发从重视废水处理单一技术研发向同时重视废水处理技术集成与处理工艺优化方法研究转变;水质有机污染评价从重视综合浓度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有机物特征指标”转变;废水排放控制指标从重视常规指标向同时关注和重视水质安全和综合生物毒性指标转变;工艺设计理念从“处理工艺”向“生产工艺”转变.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海区经济鱼类的重金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87年6月和1988年3月对捕自珠江口海区的15种重要经济鱼类中的Cu、Pb·Zn、Cd、Cr、Ni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鱼类肌肉、皮、内脏、鳃、骨、鳞组织间6种重金属含量存在着差异,肌肉的重金属含量最低;捕自河口的鱼类与捕自近海的鱼类肌肉、内脏、鳃6种重金属含量间差异不显著;鱼类肌肉、内脏、鳃6种重金属含量季节间差异不显著(除肌肉Ni含量外)。与国内外某些海域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相比,本海区鱼类重金属含量不高;珠江口海区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低于“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和“人体消费标准”,这说明目前珠江口海区重金属污染对经济鱼类的影响不明显,从食用方面考虑对人体的健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抚顺市不同行业废水生物毒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废水生物毒性监测与评价,能全面地反映废水对水生态的影响状况和程度.本文采用发光菌、蚕豆根尖、鱼类等生物指标,应用生物毒理监测方法,对抚顺市石油、化工、金属、食品及制药等五大类行业废水的毒性进行了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各行业废水对鱼类的生物毒性依次为制药>食品>石油>化工>冶金;对发光菌急性毒性依次为制药>冶金>食品>石油>化工;对蚕豆根尖遗传物质DNA影响程度分别是制药>食品>冶金>化工>石油.  相似文献   

13.
甲胺磷对草鱼、白鲢、尼罗罗非鱼毒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胺磷是广谱高效有机磷杀虫剂,对大白鼠、小白鼠的毒性均有报道,属高毒类.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文献报道甚少.本试验观察了鱼类对甲胺磷的染毒反应,为制订渔业水质标准和控制水域污染负荷量,及综  相似文献   

14.
人工纳米颗粒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纳米产品的普及,人工纳米颗粒(NPs)的生物毒性效应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以水环境和水生生物为对象,综述了近几年来NP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毒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按NPs的分类总结了NPs对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着重论述了NPs的可能毒性机制及其与NPs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并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了NPs的摄取、跨膜运输等方面的可能机制.在自然水体中,NPs因其化学行为受水化学条件等影响而表现出不同于实验室研究中的生物毒性效应,本文也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最后分析了目前水生生物纳米毒性研究中的瓶颈和方法、技术方面的问题,并对以后应注重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应用蚕豆微核试验、发光细菌急性毒性试验、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单项指标及生物综合毒性PEEP(潜在的毒性效应指标)对石化行业5家企业、13个排放口废水的生物毒性和企业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受试企业污水处理装置设计合理,但总排PEEP指标均未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苯酚对蔬菜幼苗生长及氧化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酚污水是当前世界上危害大,污染范围广的一种工业污染源.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市郊农村的工业污水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一些学者就其对鱼类、小麦的毒性影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的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和生态毒性,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对植物、微生物等产生影响,还会对动物以及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是我国土壤管理与污染控制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者根据1991 ̄1995年鸭绿江下游及丹东近海海域水体的监测结果,对“八五”期间鸭绿江下游及丹东近海海域水体的污染作出分析和评价,提出鸭绿江下游的水质农年好转、丹东近海海域的水质逐年变坏的观点,并利用灰色理论系统对1996 ̄2000年期间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类的变化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9.
麦穗鱼物种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分别进行了Cd、Cu对麦穗鱼和Cu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试验,结合麦穗鱼、大型溞的室内毒性试验数据和文献毒性数据,使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对麦穗鱼的6种典型污染物的敏感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麦穗鱼对各类污染物的敏感性较高,尤其对有机污染物反应灵敏,其中对农药类相对最为敏感,表明麦穗鱼可以作为潜在的有机污染监测的指示生物和水质基准的代表性受试生物.②在鱼类敏感性排序中,鲤科鱼类对各类污染物的敏感性较强,而我国的鱼类以鲤科为主,因此在水质基准制定和环境监测中应充分考虑鲤科鱼类的作用及其毒性数据;③麦穗鱼在鱼类敏感性排序中位置稳定,并且具有体型小、易获得等特性,表明麦穗鱼是环境监测中较为理想的指示生物,同时也是潜在的水质基准受试生物.  相似文献   

20.
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鱼类汞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各种鱼类体中总汞和甲基汞的监测和研究,掌握了目前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鱼类体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范围,掌握了此江段鱼类汞污染现状,从鱼体的角度来定量地评价松花江目前汞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