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东台市台南温泉井13年来共有三个时段的流量有较大幅度的异常都对应了南黄海一平方度内发生的4次46~63级地震。本文对该井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方法、震前异常特征、干扰因素的排除、映震效能、异常机理、流量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等作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黄河断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了我国北方趋于干暖化 ,出现黄河断流现象 ,并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黄河断流在历史时期就已存在 ,并非现在才出现。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整个黄河流域变得干暖 ,降水量减少并集中分布在夏季 ,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蒸发量因干旱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水土流失使河床淤高 ,增加了河水的下渗量和蒸发量 ,使中下游地区的水流无法汇入到黄河干流 ,最终造成断流。黄河断流是该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是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 ,可以采取全流域人工降雨、下游低洼地区蓄水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10月14日—16日,华东井网第15届专业会商会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到会的有苏、鲁、豫、皖四省省局的专家、井网负责人,和部分省、县地震局(办)的专业人员共18人。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汪成民应邀出席了会议。安徽局监测处荣茂华副处长主持了会议。各省对1994年地下水动态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交流了井网管理与观测经验。 与会专家对江苏、安徽一些观测井今年以来出现的水位脉冲、突升(降)、断流等异常,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同步性,并结合江苏的小震活动和台湾地震,认为华东沿海地区构造应力活动有所增强,应注意苏中及沿海地区发生5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此,各省应加强震情信息交换,加强监视。 汪成民研究员介绍了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及“九五”规划;通报了筹建地震学会地下流体专业委员会的信息。并就当前新地球观的思想提出:地下流体应加强时空关系、二维概念、流体作用等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苏州地区三口基岩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1994年记录到丰富多采的微动态异常为基础,从本区主压应力轴的方向及各井所处不同断裂带的构造部位入手,并以本区中强震的震前异常及远大震的同震效应予以佐证,分析了各井在异常形态、异常升降方向、异常幅度等方面不同的原因,并以具体分析预报实践,对其与本区有感小震三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值得思索的问题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动态异常频次、M2波振幅比等方法,对巢湖14#井水位1987~1997年进行了全过程的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华东几次中强震前,该井水位的微动态异常频次在地震前3~4个月有明显增高的异常显示,而水位M2波振幅比在地震前也存在3~4个月的下降异常。由此可以认为该井有可能成为华东及东部沿海5级以上地震的灵敏井点之一,而且在地震的短期预测方面可能会提供有益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图像识别、模糊分维等方法,对天津地区20多口井孔的水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1991年10月宁河M_L4.6,1992年7月宁河M_L4.9地震震前均出现多井异常,且异常井孔的分布与北北东向发育的构造带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黄河断流成因及人文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峰 《灾害学》2003,18(2):91-96
日益严峻的黄河断流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黄河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分析了黄河断流的危害、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工程措施之外,要从人口、法律制度、产业结构等人文因素方面入手缓解黄河断流。  相似文献   

8.
常熟—太仓5.1级地震.发生在地震水化井网密布地区,震中周围300km范围内(海域除外)的水化观测井泉共约30个,其中有8个测点先后出现了中短期异常。异常项目有R_n、T(水温)和Cl~-等。本文介绍了根据区域水氡平均年离散度变化所作的中期预测,研究了各项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皖18井的水位和雨量资料,提出了降雨干扰定量排除方法,并对该井降雨干扰进行了定量排除,从而突出了该井地震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浙江宁波39号井和桐乡3号井的两起水温升高特大异常的变化过程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笔者认为,这两起事件与抽水泄压、活动断裂的构造背景、深部热水源的存在及构造应力的变动这四个因素有关,而后者起主导作用.文章还对研究这类水温异常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江苏两次中强地震前,镇江水化台所观测到的水氧异常形态,并就该井因取样方法改变对氡值的影响作了分析,认为镇江水化台的氡值在两次中强震前所表现的异常形态不一致,不是因为取样方法改变所致,而可能是因为两个地震的发震构造、震源参数、震中距不一致所造成的。最后,文章还对该井水位、流量的前兆异常和震时效应进行了论述,指出,自流井应该充分发挥一井多用,综合观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皖07井水位的映震能力入手,探讨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文中着重对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等4次中强地震前该井水位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该井水位映震的机理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6.2级地震前,苏20井出现明显的短临异常。本文仅就注井水位的震前异常表现形式、异常确定依据、异常幅度等进行了具体叙述,并初步讨论了该井对南黄海地震反映明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苏08井水位多年趋势上升、微气压效应,固体潮效应、降水荷载效应、地震波效应的微动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井的水位异常判别指标,并探讨了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深井水位有正常变化,也有异常变化。正常变化如日变和半月变等,这反映了固体潮汐的影响,气压波动也能引起水位升降。异常变化可为地震的或非地震的,这里探讨的深井水位的“暴雨效应”现象,就是非地震异常一例。江苏扬州地区有口千米以上的石油深井——苏73井,在1980年6月下旬的几次暴雨之后,井水位突然上升了130毫米,而这之前8个月的变化还不到100毫米(图)。这样大的变化是地震异常还是什么干扰?经初步分析认为这次突变不是地震异常,而是一种“暴雨效应”的结果。苏73井是口油井,在江苏泰县港口公社,位于溱潼凹陷西南深凹部位的港南局部构造  相似文献   

16.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河豚沙发生 Ms=6.2级地震。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丹阳白龙寺井在震前20天,出现两次水位异常,并有明显震时及震后效应。该井对地震信息的敏感反应,可能与该井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关。(一)井孔概况丹阳白龙寺井位于丹阳县埤城乡东白龙寺,地理座标为东径119°40.5',北纬32°06',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江苏省井网布设的原则和1979年溧阳6.0级地震,1984年南黄海6.2级地震,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地震震前地下水异常所显示的"场兆"特征,并对井水的气压效应、固体潮效应、地震波效应,降雨和地表水体荷载效应等微动态信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河山东段断流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黄河下游断流时段、断流河段逐年延长, 断流开始日期逐年提前, 下游黄河面临决口改道的险境。同时, 下游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损失, 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本文分析产生的原因、指出危害、总结过去认识上的不足、探讨性的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用江苏地震目录(Ms>0),对1974年以来江苏及其黄海Ms≥4.6级的10次地震,进行加载卸载响应比的时间扫描。还用苏09井1986~1994年的重力固体潮理论值及其余几个震例进行震前响应比时间扫描、其结果显示在江苏及其黄海的中等以上地震震前的几个月时间,几乎都有响应比异常。其实质是正地震比重增大、群集。特别是加上Ms≥2.9级正地震震群出现的前提,可以大大降低虚报率、这对于短临监测预报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新科 《灾害学》1994,9(1):94-96
通过对眉县汤峪热水资源过量开采的讨论,指出由此造成地下热水自然平衡失调,引起地下水位下降,自然出露泉点相继断流;同时针对热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以及对用不完的热水资源让其白白流失的严重浪费现象,提出了减轻热水资源损失的根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