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利用涂布五氟苄基羟胺(PFBHA)的Tenax-TA作为固体吸附剂,采取主动采样的方式采集大气中羰基化合物,再经溶剂洗脱和氮吹浓缩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成功检测到14种单羰基化合物和2种二羰基化合物(乙二醛与甲基乙二醛).研究表明:在吸附剂的装载量为50mg的前提下,当衍生剂的涂布量为260nmol,采集流速为50mL·min^-1时,采集效果最佳.羰基化合物的检测限、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和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0.54~3.83ng·m^-3、1.0%~14.2%、89.2%~113.8%.该方法在实际大气样品中合适的采样时间为0.5~8.0h.利用此法对上海市宝山区大气中羰基化合物进行了检测,成功检测到16种羰基化合物,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2021年在武汉城区开展了夏季光化学污染过程中大气羰基化合物的离线观测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在线监测,研究该时期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对其来源进行解析.武汉夏季大气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42±0.34)×10-9和(0.69±0.19)×10-9,两者均呈现“单峰型”日变化规律,在上午10:00达到峰值.PMF共解析出6类源,乙二醛的源贡献为二次生成(A)(70.86%)>溶剂使用源(8.05%)>机动车排放源(8.04%)>燃烧源(6.43%)>工业源(3.38%)>二次生成(B)(3.24%);甲基乙二醛的主要排放源及贡献率为二次生成(A)(39.10%)>二次生成(B)(31.54%)>机动车排放源(13.26%)>溶剂使用源(8.21%)>燃烧源(5.80%)>工业源(2.09%).由于强烈的光化学作用,二次生成是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最主要的来源.光化学污染期与非污染期相比,二次生成(A)对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的贡...  相似文献   

3.
大气中羰基化合物GC/MS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灵敏度高、可靠并且能同时检测大气中20种羰基化合物(C1~C10)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是采用涂布PFPH(衍生剂)的Tenax TA作为固体吸附剂采集大气样品,然后再经过溶剂洗脱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离检测的一项分析技术.校正曲线的可决系数(R2)、检测限(LOD)、平行样标准偏差(RSD,n=6)、回收率分别为0.995~1.00,0.15~1.04ng·m-3,7.3%~15.8%和92.7%~109.2%.该方法成功地应用到对大气中羰基化合物的定量检测.对羰基化合物浓度的日变化分析表明,上海大气中羰基化合物浓度变化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PM2.5中水溶性有机物吸光特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建立了超声雾化器与光声光谱仪,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联用的分析系统,将深圳市2011年夏季采集的PM2.5膜样品提取液雾化发生气溶胶,使之进入光声光谱仪检测其吸光强度以研究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M)的吸光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PM2.5中WSOM平均质量浓度为(4.3±2.3)μg/m3,分别占PM2.5和OM质量浓度的11.9%±4.8%和49.2%±18.5%.WSOM在405,532,781nm波长下的质量吸收效率值(MAE)分别为(0.55±0.31),(0.54±0.31),(0.21±0.13)m2/g.经计算所得:深圳市夏季大气PM2.5中WSOM在405,532,781nm波长下的平均吸收系数分别为(2.30±1.08),(2.25±1.26),(0.86±0.45)Mm-1,对应的WSOM对大气PM2.5整体吸光效应的贡献率分别为7.6%,10.6%和5.8%,说明WSOM对PM2.5整体吸光效应的贡献不容忽视,有机气溶胶在大气灰霾中的能见度损害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碳及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2002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城区大气中PM2.5和PM10中有机碳(OC)及可萃取有机卤素污染物(EOX)的浓度.结果表明,PM10和PM2.5的年均值分别为172.8μg/m3和110.9μg/m3,分别是美国年均值标准(PM10, 50μg/m3; PM2.5, 15μg/m3)的3.5倍和7.4倍,说明污染相当严重;PM2.5与PM10中OC的月均浓度分别为9.1~33.9μg/m3和13.1~46.2μg/m3,冬季大气中OC的浓度最高,夏季最低; PM2.5中OC和EOX的百分含量高于PM10,细粒子更易于富集有机污染物; PM2.5和PM10中EOX的含量顺序为EOCl>> EOBr(EOI),约有73%~88%和69%~91%的EOX为EOCl,大气中的有机卤素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氯污染物;PM2.5中OC与EOX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细颗粒物中OC对EOX的含量起到了控制作用,PM10中OC对EOX的含量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
运用智能综合大气采样仪采集了南太湖地区湖州市大气PM 10和PM 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该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通过苯并(a)芘(Ba P)致癌等效浓度、人群终身超额致癌风险和预期寿命损失等指标,评价湖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全市大气PM 2.5中多环芳烃全年总平均浓度为11.59 ng/m 3,季平均浓度范围在4.775~23.98 ng/m3之间,季节之间呈现一定的变化,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全市大气PM 2.5中多环芳烃的苯并(a)芘总致癌等效浓度(TEQ)年均值为1.138 ng/m3,污染所致的成人和儿童的终身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8.7×10-6和6.0×10-6,成人的预期寿命损失为44.5 min。  相似文献   

7.
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一元羧酸的季节变化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膜采样溶剂提取、衍生化GC/MS分析,对2006年9月~2007年8月间北京大气PM10和PM2.5中的一元羧酸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可检出C10~C30的烷酸以及油酸、亚油酸和桐油酸3种烯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C16和C18 2种烷酸.PM10中,一元羧酸总浓度为61.7~1652.3ng/m3,年平均为426.2ng/m3;PM2.5中,一元羧酸总浓度为34.5~992.1ng/m3,年平均为319.6ng/m3.75%的一元羧酸分布在细粒子中,且冬、春季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春、夏、秋、冬4个季节PM10中一元羧酸浓度分别为(625.1±403.8), (200.0±95.3), (263.0±201.1), (659.9±433.5)ng/m3; PM2.5中一元羧酸浓度为(431.7±211.0), (194.4±95.8), (207.9±160.8), (463.6±262.1)ng/m3.源解析显示,燃煤排放是冬季最主要的人为污染源;机动车排放则在其他季节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集典型矿区城市——黄石市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的样品,并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对黄石市夏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石市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新城区;在新、老城区大气PM10和PM2.5中PAHs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6.037~10.691ng/m3、12.132~18.440ng/m3和5.685~10.145ng/m3、9.314~15.998ng/m3;新、老城区大气颗粒物中低分子量PAHs含量较低,3环化合物呈相对优势分布,表明以石油源输入为主的来源特征,对比4环及其以上高分子量PAHs含量发现,老城区有明显的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区春夏PM2.5和PM10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市2012年3月~6月PM2.5和PM10实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PM2.5和PM10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月~6月,PM2.5浓度随季节变化逐渐升高,PM10的浓度随季节变化先升高后减小;3月~6月PM2.5与PM10日平均浓度分别为62.77μg/m3和133.88μg/m3,分别为国家二级标准的83.69%和89.25%。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气PM2.5中碳组分观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南京地区大气细颗粒物及化学成分在灰霾期间的污染水平及可能来源,于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集PM2.5样品,并测定了其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并考察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季节变化特征,比较分析了南京地区灰霾与非灰霾期间含碳气溶胶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南京大气中PM2.5、OC和EC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12.1~287.1,2.6~47.0和1.0~33.6mg/m3,其中夏季PM2.5(109.6mg/m3)和OC(20.8mg/m3)的值在四个季度中最高,呈现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的季节变化特征;EC则具有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 霾日的OC、EC、总碳含量(TC)浓度及OC与EC比值分别是非霾日的2.0、1.8、1.9和1.7倍.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在有利的天气背景下,具有丰富水汽和污染物的混合气团最易使南京产生霾天气.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洪山区春季PM2.5浓度及多环芳烃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武汉市洪山区2014年春季PM2.5的浓度,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了多环芳烃(PAHs)的组成.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47.99~195.87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01.34±32.49)μg/m3,超标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81.82%;PM2.5质量浓度与各气象要素间的相关性不显著.PM2.5中PAHs日均浓度变化范围为8.44~34.45ng/m3,平均浓度为21.48±7.03ng/m3,其中4环PAHs的含量最高,达到11.72ng/m3,占总PAHs浓度的54.56%,结合典型污染来源中PAHs的特征比值和数学统计中主成分分析法,判断出其主要污染来源为车辆排放、燃烧源和燃煤源;PAHs日均总毒性当量(∑BaPeq)浓度范围为1.10~5.46ng/m3,平均值为2.99ng/m3,日均超标率达到60.61%.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了上海市区和郊区春季和夏季的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市区和郊区春夏2季PM2.5质量浓度变化的规律,使用PIXE(Proton Induced X-ray Emission)分析技术获得S、K、Ca、Ti、Cr、Mn、Fe、Ni、Cu、Zn、As、Se、Br、Sr、Pb等15种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上海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在春季 (5?038.6 ng·m-3) 比在夏季 (3?810.6 ng·m-3) 高,春季郊区(2?528.9 ng·m-3) 和市区(2?509.7 ng·m-3) PM2.5中化学元素的质量浓度相当,夏季市区样品 (1?674.2 ng·m-3) 中化学元素质量浓度的总量比郊区(2?136.3 ng·m-3) 的低,但来自人为污染的化学元素 (Cr、Mn、Ti、Ni、Cu、Zn、As、Br、Sr、Pb) 在市区PM2.5中的含量较高;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分析显示,上海PM2.5主要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和不明物质组成,质粒DNA评价揭示上海市区PM2.5比郊区的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市区样品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和较多的烟尘集合体.  相似文献   

13.
北京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M10、TSP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连续2年进行累积1周同步采样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城区和居住区2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PM2.5的浓度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PM2.5周平均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346靏/m3,年均浓度接近或超过PM10的二级年均标准.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冬季最高,夏季最低.2个采样点PM2.5浓度的周变化与季节变化均相似.PM2.5与PM10、TSP的比值均在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反映采暖燃烧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较大,而沙尘天气对粗颗粒物的贡献较大;其年均值分别为55%和29%.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老年人PM2.5暴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老年人PM2.5暴露特征并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社区101名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7岁),在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分别对其PM2.5暴露水平进行了监测,并对其时间活动模式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老年人平均85%以上的时间是在居室内度过的.夏季和冬季老年人PM2.5个体暴露浓度分别为 (124.2±75.2)μg/m3和(170.8±126.6)μg/m3.使用时间加权模型对老年人个体暴露浓度进行预测,夏季和冬季个体暴露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差值分别为0.6~220.9 μg/m3和0.6~416.8 μg/m3.吸烟活动会导致老年人个体暴露浓度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个体暴露浓度与环境浓度的相关性强于其与室内浓度的相关性,这为使用环境浓度替代或预测个体暴露浓度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东北部城区大气细粒子与相关气体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的4个季节,在北京市朝阳区北部,利用VAPS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对大气细粒子(PM2.5)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进行了同时采集,并利用IC离子色谱仪(DX-600型)分析了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成分和环境空气中相关气体的含量.结果表明,PM2.5质量浓度春季>夏季>冬季>秋季;SO42-、NO3-和NH4+是PM2.5中最主要的3种水溶性无机离子,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4.82μg/m3、11.57μg/m3和8.35μg/m3,三者浓度之和占PM2.5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的86.28%.SO42-、NH4+浓度占PM2.5浓度百分比均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 NO3-浓度占PM2.5浓度的百分比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空气中的SO2、NO2和NH3等气态污染物的含量直接影响PM2.5中二次离子SO42-、NO3-和NH4+的浓度, SO2、NO2浓度的季节特征为冬、春季高于夏、秋季,与SO42-、NO3-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反; NH3浓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PM2.5酸度在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且夏、秋季PM2.5样品全部呈酸性,冬、春季PM2.5样品一部分呈酸性,一部分呈碱性.夏季SOR值和NOR值分别为冬季的4.8倍和3倍,表明夏季SO2和NO2更易转化生成SO42-和NO3-.PM2.5中SO42-、NO3-和NH4+主要以(NH4)2SO4、NH4NO3的形式共存于气溶胶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patial distribution, seasonal variation, indoor/outdoor (I/O) ratio, correlations and sources, of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in Guangzhou City were provided. Mass concentr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were determined by standard weight method and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method. 18 elements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positive results. Average indoor and outdoor PM2.5 concentrations in nine sites were in the range of 67.7-74.5μ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109.9-123.7 μ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The sum of 18 elements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ere 5362.6-5533.4 ng/m^3 for summer period, and 8416.8-8900.6 ng/m^3 for winter period, respectively.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PM2.5 and element components showed obvious spatia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roadside area and in industrial plant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eneric urban area. An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was found for PM2.5 and elemental component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in winter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summer. The I/O ratio of PM2.5 and some elemental components presented larger than 1 sometimes. According to indoor/outdoor correlation of PM2.5 and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often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Enrichment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to evaluate anthropogenic versus natural elements sources.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后奥运时期京津冀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在中国科学院华北兴隆大气本底观测站,对夏季大气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3年的在线观测,结合气流轨迹模式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路径及贡献率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兴隆站大气本底夏季ρ(NOx)、 ρ(SO2)、 ρ(O3)和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11.5±5.9)、(8.3±7.0)、(137.6±38.4)和(50.9±33.0)μg/m3;首要污染物为O3和PM2.5,ρ(O3)和ρ(PM2.5)日均值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ρ(O3)为200 μg/m3,ρ(PM2.5)为75 μg/m3〕的天数分别为102和60 d,占观测期间有效天数的39%和23%,表现为大气氧化性增强、二次污染逐年上升;受偏南气流影响,太行山沿线区域和山东半岛—渤海湾地区是兴隆夏季大气本底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城市区域夏季高浓度O3和PM2.5,对华北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物浓度的整体上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微小颗粒物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明华  李德  陈长虹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38-1041
对上海市PM2.5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2000~2001年间对上海市7个采样点的PM2.5进行了样品采集,初步得到了上海市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全市7个监测点的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60.1μg/m^3,其中市区6个监测点PM2.5的年平均浓度位为65.2μg/m^3,清洁对照点南汇监测点PM2.5的年平均浓度值为41.3μg/m^3;市区冬季的PM2.5月平均浓度值最高,达到80.2μg/m^3,夏季的PM2.5月平均浓度值最低,为35.9μg/m^3,春季和秋季的月平均浓度值分别为72.6μg/m^3,70.4μg/m^3。上海的年平均PM2.5浓度值与美国的标准值(15μg/m^3)相比,超标情况是相当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