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三角洲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光谱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石油类污染在油田区域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了解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是评价土壤石油污染的前提条件。与传统大量野外实地土壤采样,然后试验室分析石油类物质含量,进行土壤石油污染评价方法相比,提出利用少量野外土壤石油类物质分析,结合大量野外光谱测量的方法进行土壤中石油类物质的分析。该方法不仅快速、省钱、省时、省力,而且能满足宏观分析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评价油田开发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需要,并能为制定油田开发管理保护对策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2.
土壤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由固体颗粒、土壤气体、土壤溶液和微生物及有机质组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历史演变过程,一般讲,从岩石演变成2.5cm的表层土大约需要500年之久。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生长在土壤中的绿色植物提供的,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土壤同样受到各种污染。土壤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及大气降尘等物质。1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方面的研究,应当首推在七五期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完成的《中国土壤背景值》,它已由中国环境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该书确…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讨论了华北地区土壤中硫的分布及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不同省市土壤中硫的含量有差异;土壤中硫的含量与土壤类型及土母质等有一定关系,土壤中不同形态硫的含量结果表明,尽管该地区土壤中总硫在大部分土壤中含量较高,但植物有效硫的含量相对较低,土壤中的硫主要是以难溶无机硫和有机硫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影响土壤中钴活性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样本统计分析上土壤性质对钴活性的影响及研究改变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状况对钴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土壤性质不变情况下,全钴提高,活性钴的数量增加,锰氧化物的作用则相反,在酸性及还原土壤中,土壤pH值,浸提剂pH值对钴的提取量有极显的影响;在中性和碱性并处于氧化状态的土壤中,影响不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活性钴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介绍了重金属对土壤酶的作用机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影响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关系的因素,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作用的研究方法,以及今后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淹水土壤中甲烷产生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硫质产,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H、土壤类型以及植被等因素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玄武岩地区母岩及土壤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玄武岩地区14个土壤剖面,70个土壤样品的数据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土壤元素含量值的区域差异。与世界土壤相比,该地区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偏高。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且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本文指出在玄武岩上的种类土壤中,由于由此向南风化及成土过程的加强,许多微量元素含量伴随氧化铁富集而增加的规律。还讨论了土壤元素含量的高低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药、杀虫剂的大量施放,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正在日益严重,土壤重金属污染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利用土壤动物监测这些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陆生无脊椎动物对于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陆生无脊椎动物监测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微生物量碳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于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气温,土壤水份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为时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气温和土可溶性有机碳之间均存在负的相关性。夏季频繁的土壤干湿循环加快了土壤微生物量碳转换成可溶性有机碳的速度,并不断地消耗微生物量碳,从而使微生物量碳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冬季的情况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0.
农田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79,自引:5,他引:7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土壤的固磷能力和磷素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磷向水体释放的风险。研究表明,磷吸持指数(SI)可以作为土壤最大吸磷量的替代指标来表征土壤的固磷能力。在太湖地区,影响水土界面磷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有效磷水平和土壤固磷能力。SI值30左右为一临界值,SI大于此值的土壤对于施磷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而SI低于此值的土壤对施磷非常敏感,磷流失风险将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呈直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锁 《环境保护》2007,(1A):35-38
近20年来,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呈加剧趋势,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压缩型”和“爆发性”的态势。一般认为,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影响土壤的利用功能的现象。因此土壤污染往往被称为“化学定时炸弹”,其后果是对农作物的产量或品质造成了影响,通过食物链、饮水、呼吸或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危害动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土壤一旦遭到污染,极难恢复,即使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可能被降解,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在土壤中完全消失,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则完全是不可逆的。所以说,土壤安全值得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2.
小头蓼(P.Microcephalum)对矿区铜的吸收积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并分析云南省铜矿区的植物区系及土壤理化特性,发现小头蓼(P.Microcephalum)在云南省高海拔铜矿区生长旺盛,是该地区的优势植物种,小头蓼生长的土壤基质富含铜,其它养分条件适中,研究表明小头蓼具有较强的富集铜的能力;随土壤中铜含量的增加,植物根系铜含量也相应增加,但叶部铜含量变人与土壤铜含量之间无相关性,研究认为该植物具有对铜污染土壤的植物固定潜能。此外,还指出最适于小头蓼富集铜的土壤条件为土壤有机质1%-1.5%,土壤pH为中性。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随外界的氟化物对土壤污染,较土壤中全氟变化明显。以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为研究对象,对土壤中水溶性氟化物分析时提取条件进行了研究,评价地热利用后,尾水对土壤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酞酸酯类有机毒物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研究了酞酸酯DEHP和DBF二种增塑剂在土壤中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不同类型土壤对酞酸酯的降解能力是有所差别的,DBP在土壤中比DEHP容易降解,土壤灭菌后,降解能力明显降低,按种接解微生物后,土壤中DEHP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影响DEHP和DBP的降解速率;本试验从土壤中分离出降解DEHP的细菌9株和真菌11株。  相似文献   

15.
科尔沁油田区域土壤石油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石油开发地区土壤石油环境容量的研究,预测出油田区土壤石油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本油区域土壤石油污染总量控制值,为防治油田土壤石油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有机污染物迁移行为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可能影响土的正常功能,甚至造成地下水,大气和食物链的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产生威胁。研究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对于了解其进入土壤后的归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进行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物植株残体还田土壤对除草剂的截留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入成熟作物植株残体还田的土壤(简称秸秆还田土壤)与自然土壤的土柱淋洗对比实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对除草剂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作用以及水稻秸秆还田土壤对丁草胺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土壤对所研究的三种除草剂有明显的截留作用,在土桩的最上部10cm内,秸秆还田土壤对乙草胺、丁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量分别是自然土壤对其截留量的1.33、1.77和1.88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探讨的是乙酰甲胺磷的迁移和吸附对土壤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从土壤的整体上来说,还是对于那些有机物的含量低于2%的土壤来说,费罗因德利奇吸附常数(K)和分布系数(Kd)与土壤的泥沙+粘土的含量都有着相当大的密切关系。用薄层色谱法测定(饱和渗流条件)乙酰甲胺磷的迁移和吸附,发现除了三个泥+粘土的含量较高,Rf单位较小的土壤外,所有的土壤Rf都等于1。在饱和渗流条件下,土壤填充柱里乙酰甲氨磷迁移和吸附的研究显示,在填充柱的顶部,杀虫剂含量的比率最大,而杀虫剂在这些土壤填充柱里的分布以及残留和沥滤的总量与土壤中泥沙+粘土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已成为不少国家评价农药使用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该文就乐果对土壤中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乐果对土壤中酸性磷酸酶的影响较大,中性磷酸酶受影响小些;脱氢酶的变化趋势虽与酸性磷酸酶相仿,而受影响程度更大些;乐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影响不大。总之,乐果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恢复较快,这有利于乐果在土壤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20.
土壤管理和土壤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发育方向和土壤的性质(如土壤质地、土壤环境、土壤生态等)。农业生产中对土地的不同管理措施或方式直接影响着农业土壤的发展方向和土壤环境变化。城市污水往往有较高的肥力,利用其灌溉农业,即能利用水源又能利用其中的肥源,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使人们发现,长期污灌已经对土壤及农作物产生了负面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