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毫米波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研究了毫米波成像准光路设计方法。讨论了聚焦元件的截断效应,研究了天线增益与束腰半径关系并利用高斯波束法设计了毫米波成像准光学系统,在系统参数确定的前提下对聚焦元件进行一体化设计。实验测量了准光路参数及透镜的聚焦效果,给出了实验结果并分析了透镜参数对实验误差的影响,证明了设计过程的有效性。设计过程步骤明确,设计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对毫米波成像准光学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空空导弹电源模拟负载设计与热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得到最优模拟负载设计方案。方法首先对采用功率电阻实现的电源模拟负载结构进行功率和阻值关系计算,通过计算确定两套功率电阻阻值方案,然后根据空空导弹电源考核要求设计了电源模拟负载,对满足功率要求的两套阻值方案进行热仿真分析,对比选取最优的阻值方案。结果对基于所选方案制作的模拟负载进行了热试验评估,热仿真结果与热试验结果对比偏差最大为2℃。结论数据分析表明,热仿真所选模拟负载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是发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地层,由于复杂的沉积环境导致砂与黏土互层出现,并在沉积过程中形成透镜体。由于透镜体的尺度较小,在研究过程中常被忽略,含有透镜体的非均质地层常被概化为均质的弱透水层或含水层。以宁波地面沉降为例,根据实测剖面含水层中透镜体的分布,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对含水层中透镜体的大小及位置进行刻画并进行数值求解,揭示了含水层中透镜体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考虑含水层中透镜体存在的地面沉降数值模拟过程的拟合精度高于不考虑透镜体存在的数值模型;含水层中透镜体的存在会改变所在位置处的渗透系数,进而改变区域含水层中地下水渗流场的演化;含水层中不同性质透镜体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不同,黏性土透镜体分布广泛的地区地面沉降更大;在地面沉降过程中,渗透系数高于周边区域的透镜体处水头变化值减小,使得该区域地面沉降量减小,且地面沉降量随着透镜体渗透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为含透镜体地层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泡沫镍负载TiO_2光催化降解丙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W直管紫外杀菌灯为光源,固定在泡沫镍上的TiO2为催化剂,研究了低沸点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行为。以丙酮为光催化降解对象,结果表明丙酮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并研究了多种因素对丙酮的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实验还对类似于丙酮的低沸点有机污染物,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光催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5.
以10w直管紫外杀菌灯为光源,固定在泡沫镍上的Ti02为催化剂,研究了低沸点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行为。以丙酮为光催化降解对象,结果表明丙酮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并研究了多种因素对丙酮的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加以解释。实验还对类似于丙酮的低沸点有机污染物,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光催化反应器。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在饱和二维砂箱中开展重非水相液体(DNAPL)污染物入渗试验,目的是探讨粗砂透镜体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影响。试验过程中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污染物的入渗过程,根据照片绘制出污染物入渗锋面图。试验结果表明:(1)受到局部介质非均质性的影响,DNAPL呈现“指状”入渗现象,污染物入渗过程受到粒径尺寸影响,在粗砂透镜体中存在加快DNAPL入渗的“优势通道”;(2)污染物的入渗速度范围在0.05~0.46 cm/min之间,对比砂箱中DNAPL垂向入渗速度和横向扩散速度可知,其垂向入渗与横向扩散相互影响,垂向入渗受到阻碍后,横向扩散速度相应增大。(3)粗砂透镜体顶部高渗透性的“中砂-粗砂”界面,加快了污染物入渗速度,底部低渗透性的“粗砂-中砂”界面,阻碍了污染物的垂向入渗,两侧“粗砂-中砂”界面阻碍了污染物横向扩散。试验结果提供了直观基础的图像数据,有助于理解饱和粗砂透镜体非均质条件下DNAPL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7.
流变特性对污泥处理至关重要,广泛应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泵送运输、热交换器及污泥脱水等的设计。系统研究了低温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解过程中COD增溶与热历时呈对数关系。热水解48h后污泥的流变曲线均符合Power law模型,流动性显著增强。低剪切速率范围内热水解污泥的黏度较原污泥有所降低,但在高剪切速率范围内黏度却略有增加。热水解后污泥极限黏度的增大与s COD(溶解性化学需氧量)的释放呈线性关系,表明污泥流变有望成为评价热水解效率的新工具。热处理造成的污泥极限黏度、流变指数(n)的增大及稠度系数(k)的降低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当热水解温度为80℃时,n值增大、k值降低与热历时均呈良好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体积流固耦合计算方法、非线性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方法和局部应变法研究大面积比铣槽喷管三维再生冷却槽道在循环工作条件下的热结构变形与低周疲劳寿命,并对比分析了冷却剂质量流量与入口温度对铣槽喷管疲劳使用寿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铣槽喷管热结构响应呈现复杂的三维效应,应变较大位置主要分布在与肋连接的内衬区域,喷管中部的残余应变量最大;冷却槽道低周疲劳寿命分布和热结构响应基本一致,最小寿命位于喷管中部与肋相连的内衬区域燃气侧;随冷却剂质量流量增加,铣槽喷管低周疲劳寿命不断提高;随冷却剂入口温度增加喷管尾部低周疲劳寿命值不断降低,而喷管中前部的低周疲劳寿命值却不断提高,当冷却剂入口温度为280K左右时,本文的铣槽喷管总体使用寿命达到最大。   相似文献   

9.
城市热环境是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研究缺乏自然和人文多维因子对热环境的影响路径分析.基于西安都市圈2020年MODIS MYD11A2地表温度数据,辅以气象、地表因子和人类活动等数据,综合利用ArcGIS空间地统计分析、冗余分析(RD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城市热环境在不同季节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城市热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量化其直接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①西安都市圈的地表温度呈现北高南低,自城市中心向四周递减的空间格局,夏季热环境污染最严重.②冗余分析表明影响热环境的主要因素为:气温、不透水地表、植被和降水.③SEM结果显示,气象、地表和人类活动因子对城市热环境的直接影响显著并占主导地位,气温、不透水面和兴趣点密度对热环境有显著的直接正效应(0.10~0.33),水体、降水和植被对热环境有显著的直接负效应(-0.29~-0.25).人类活动对夜晚地表温度的直接影响力高于地表因子和气象因子,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以上结果可为城市热岛局地气候变化研究和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微波热脱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凭借高效、清洁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多数微波土壤热脱附研究装置均由家用微波炉改造而来,无法满足微波热脱附实际应用所需的高功率、高精度温度控制等条件。因此,选用苯系物中的邻二甲苯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自配污染土壤为样品,采用自制微波热脱附装置为平台进行实验,针对微波功率、微波加热时长、土壤含水率等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影响实验。同时,构建微波加热土壤模型,设置相同条件,并得到相符的结果。并利用该模型推测其他单因素影响实验的假设。实验与模拟结果表明:微波对土壤热脱附的最佳功率为1600 W,热脱附时间为27 min,含水率为17%,推测样品放置于临近加热腔中心位置时对邻二甲苯去除率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