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校本课程"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学校内在潜力,并整合学校资源,最大化地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研究和教学。开发并利用好地方乡土文化资源,形成地方特色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性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意识,让学生灵性飞扬。  相似文献   

2.
<正>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以学校特色为基础,学校自主决定,一线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的实施既展现了学校的教育个性,又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真正实现让课程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一、从需求出发,着力开发本土特色校本课程(一)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郑州市二七区航海路小学始建于1963年,地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一三研究所家属区内,原名为七一三  相似文献   

3.
<正>一、校本课程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课程形式,其概念的正式提出皆可以追溯到1973年的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它是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二)学生个性"学生个性"是指学生身心、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4.
<正>一、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校本课程"简单地说就是以学校为根本,学校能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在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学校本身的教学特点去选用适合本校实施的校本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20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兴起"校本课程开发"思想,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全国范围内课程开展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学校为根本,开展课程研发,使课程政策的制定能够全民参与或者多数人参与,通常是由学校校长、专业科任教师、课程研究员、学生以及其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制定、实施和评估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是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域特色,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我校立足校情,着力开发本土地域特色校本课程,以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郑州市经三路小学在市级重点课题《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研究》带动下,重点实施了特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我们将学校特色课程规划为四类,名为"3+1"梦想课程,即梦之舟——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梦之魂——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梦之舞——多元化的活动课程,梦之园——生动化的环境课程。梦之舟——校本化的国家课程语文课程,我们走进"梦想书海",构建了以"经典诵读""持续默读""亲子阅读"为纵轴,以儒学经典、唐诗宋词、儿童文学、现代绘本为横轴的阅读体系,让学生接触有价值、有内涵的经  相似文献   

7.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校园绿化环境的创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8.
<正>"创意生活"是一种既环保又节约,并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DIY动手实践中体会、感受"创意生活"的艺术魅力。《创意生活DIY》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突出两个主题:一是在生活技能的学习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在回收利用中开拓创新,进行艺术化的创新与设计,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背景与调研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师生与课改同  相似文献   

9.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具体体现。本文中笔者对我校的"中华神韵"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各学校校本课程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同学校存在不同的现实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终只有通过教师的校本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适性化课程。在课程校本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同课程开发主体之间的沟通、解释、协商不够充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落差必然加剧。教师可以缩小本校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转化造成的落差,具体而生动地领导着课程,直接决定着课程对学生的适合度。班本课程创生和社团活动课程开发是教师课程领导的基本取径,教师领导着"教谁向何处去""教学什么""如何教学"和"教学怎样",并通过协商、引领和支持,发挥课程人际领导力,促进社团学习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的现状是:中小学学校课程决策的意识和作为明显,具有一定的制度建设,但科层化倾向突出;学生、家长等对学校课程决策的参与度较低,参与内容存在偏差,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尚未形成;校本课程决策比重仍较低,且存在缺乏学校特色、将校本课程简单理解为特长教育或考试科目的拓展训练等问题;升学考试制度等严重制约了学校课程决策的能动性;不同性别的校长、不同地域的学校在学校课程决策方面存在差异。为此,建议从五个方面改进学校的课程决策。  相似文献   

12.
<正>鹤壁市淇滨小学,自2003年建校以来,坚持一切面向学生未来,以"乡土文化"为抓手,以"强德树人"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开发淇河文化校本课程,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发展之路。爱国首先要从爱身边这片热土开始。因此,学校抓住淇河这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教育资源,从2003年开始,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专家学者的帮助下,以"淇河文化"学习研究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抓手,就地取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为此,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爱家乡鹤壁》,该教材分为:序言、走进淇河、历史悠久、群星璀璨、奇珍异宝、  相似文献   

13.
<正>地域传统文化是经历千百年的历史选择而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些被相关部门收集整理,得以保存,有些却散落民间,濒临失传。开发与实施"地域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能够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与热爱。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适合全体学生学习或参与的内容我们利用校本课程必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精深,体验家乡传统文化的广博,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滋  相似文献   

14.
轮滑运动是一项备受儿童亲睐的体育活动,可是由于场地的局限和家长缺少陪护时间的原因,一些孩子就不能参与这样的活动。为了普及轮滑项目,让学生都能系统地学习轮滑,学校开设了轮滑课程。在轮滑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收获了一些成果,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为此,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交流一些我们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正>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就是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引导学生向校外、向课本外延伸,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带进课堂外广阔的社会领域,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开发好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应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办学特色并努力使之成为办学精髓所在;应设置齐全的课程类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应树立不断创新的管理观,强化教师主力军和重要资源的地位,以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开发好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应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办学特色并努力使之成为办学精髓所在;应设置齐全的课程类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应树立不断创新的管理观,强化教师主力军和重要资源的地位,以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只是单纯地接受学校的课程安排,这样的模式并不能够完全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兴中,也使学生逐渐形成了被动学习的心态。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是否会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能否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否得到社会的持续需求,与其在学校是否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校本课程书法艺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从小学书法校本课程课内外结合、拓宽训练渠道,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的主要阵地,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校本教研是让教师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升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效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