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当前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而微课程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满足开放学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基于微课程教育的相关理论和特点,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在教学中对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并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莉 《环境工程》2022,(1):296-297
<正>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整体提质创新的关键时期,大学英语课堂方法、内容、特征以及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以生态学理论来建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促使各个生态因子得以综合健康发展,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围绕什么是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和怎样做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这一时代之问,《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与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教育学、生态学为视角,以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生态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生态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重新审视了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的本质、内容、结构、功能,系统阐释了英语教学、生态课堂、生态平衡观等概念,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与生态教学的现状,并基于教育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观,聚焦生态平衡和生态给养,  相似文献   

3.
二外英语的学习对于小语种专业(如日语、德语、法语等)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既能促进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小语种专业的二外英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本文从二外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两方面入手,重点论述如何提高二外英语教学质量,以期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保证和提升高校外语教学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坚持教师个性化教学特色,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应从综合的视角出发,以技巧为依托,以策略为主导,实现教学环节的合理衔接和教学资源的优势整合。  相似文献   

5.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一项输出型能力,它在国际交往和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口语学习必然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在学习动机、口语水平、心理模式等方面都呈现阶段性的特点,这会对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语言认知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口语学习阶段性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本,尊重学习规律,关注学习心理变化,根据学习者的实际能力来及时调整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是高校基础课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本文针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如何提高英语学习效果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后大学英语时期"即转型时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一文中。那么,后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比以往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具备了新的特征以区别于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本文的主要讨论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面对怎样的复杂的外部环境,以指导实际教学。  相似文献   

8.
聚焦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英语教材及课程设置等课堂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性学习需求,阻碍学生英语素养提升,同时也难以对接企业专业型、综合型人才需求,反作用至学校,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与教学过程内、外诸多因素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引入生态平衡理念,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系统构建,有利于制定大学英...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既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明确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建设,进而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起,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就规定了,小学必须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主要以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的语言习惯展开,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日常交流。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五、六年级的英语课程在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深度上都会相应的提升,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也发现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学习上也容易疲倦。尤其是还有一些学生,对于英语这门语言课程,只是一味地学写学认,不敢去交流和应用,这是英语学习最大的失误。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做了创设英语交流环境、实物教学等多种形式,先从"说"的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