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系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书籍,《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引用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和典故,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凝结了中华文明千百年的智慧成果,  相似文献   

2.
孔子像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主要以绘画、雕塑等形式存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文明复兴之路上依旧闪耀着光辉,孔子像也内化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本文试对孔子像的变迁进行传播学解读,发现孔子像在思想和文化构建中的符号性表象,揭示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溯论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天人关系的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演绎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关系思想。红色文化要建构自己的天人关系,就一定要辩证地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基于西方文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二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都遭遇难题的状况下,红色文化应该深入发掘自身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早日实现历史性时代性的"转型升级",为人类开拓文化前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扶贫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扶贫开发战略的主要指导思想,也是最新的理论成果,其生成逻辑包含三重意蕴:马克思恩格斯的反贫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扶危济困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理论逻辑;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推进建成小康社会、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健全与完善中国扶贫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构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现实逻辑;以人民至上为其政治实践旨向,以精准扶贫为其基本方略,以激发内生动力为其战略要求,以科学扶贫为其根本遵循,以凝聚合力扶贫为其依靠力量构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强军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不断推进人民军队建设的过程中,以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为核心内涵的习近平强军思想逐步形成。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军事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事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四个自信"的生动体现,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6.
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出发,习近平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教育观念,其中原创性的贡献主要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握好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制度化和高质量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思政课建设。这些原创性贡献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展开和体现,也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思想演进,实现了思想观念和实践布局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创造。  相似文献   

7.
唐史学家吴兢的《贞观政要》一书中蕴含着独具特色的古代官德修养理论。以忧国安民、近取诸身、远体诸物为其官德修养的目标。以克己内省、深思正己,崇儒重学、改过迁善、谨言慎行、积善成德为主的官德修养的实施系统。其中所体现的官德修养论对于当下"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的执政党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吸收传统政治思想中的精华,重塑官德修养论的思想价值,促进新时代中国执政党建设,是当下急需解决的课题。因此,构建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现代政德修养理论,对当下执政党的政德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势在必行。传统的决策方式在存在许多不足,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发展和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经济目标上,环境保护部门与有关部门相互关系上以及工作措施上体现综合决策思想。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是其形成的起点,从宏大的人类历史叙事以及党、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前途命运视角深刻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问题,体现了其世界观;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是其落脚重点,从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层面为我们描绘擘画了最终要建成"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美丽图景,体现了其价值观;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是衔接起点和终点的支撑桥梁,从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和方法,体现了其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宋峰  代莹  史艳慧  王博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9):1807-1819
借鉴西方标准曾对我国保护地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国际标准对我国已建立起来的保护地体系已经显现出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回溯我国及世界保护地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关联,由于我国在国际保护地标准制定过程中参与度过低,导致我国保护地的特性与发展阶段需求在国际标准中体现不足。我国保护地具有的文化景观属性,即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与西方人和自然对立的思想截然不同。我国保护地面临着保护与发展双重挑战,直接将基于特定人口状况和发展阶段的保护地所制定的标准用于其他状况下的保护地,其合理性存在着问题。应更加批判地看待西方标准,积极探讨可持续和平发展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