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大理苍山云遮雾绕,洱海一望无边。2017年4月,大理市政府发布通告,开始对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核心区的餐饮、客栈服务业进行专项整治。要求整治范围内的所有餐饮和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直到环保核查通过。洱海旅游旺季因客栈、餐饮等服务业大量暂停营业而受到影响。洱海的困境洱海的环保困境由来已久。洱海属高原湖泊,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湖面约256平方公里,最大湖深  相似文献   

2.
我省最重要的高原湖泊之一洱海的唯一出口——西洱河,向西汇入漾濞江,全长22公里,属澜抢江水系。它将大理市首府下关一分而二。过去曾是一条清流潺潺,给群众以清洗、饮用,垂钓之利的风景河,近些年主要受云南人纤厂、滇西纺织厂、大理造纸厂、洱滨纸厂等轻纺工业有机污水严重污染,实际充当了城市的排污干渠。据环境监测资料,在西洱河一级电站的样点水质情况是:PH:9,溶解氧:4.08毫克/升,生化需氧量:169毫克/升,  相似文献   

3.
王德昌  张雅 《环境保护》2011,(12):58-60
素有"银苍玉洱"美誉的洱海,碧波荡漾,白鹭翩飞.是一个有着旖旎风光的风景区,被奉为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是我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洱海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和独特民族风情的湖泊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4.
虽然经过“十一五”阶段的治理,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形势依然严峻,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仍然是目前我国水环境领域最为艰巨的任务之一. 根据长期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立足流域进行统筹规划和治理,建设湖泊绿色流域”的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思路. 通过梳理和提炼,提出了湖泊绿色流域构建的六大体系,即“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污染源工程治理与控制、低污染水处理与净化、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泊水体生境改善、流域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将“湖泊绿色流域建设”思路应用在洱海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针对洱海水污染特征与治理定位,提出了洱海水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构建了洱海绿色流域建设的六大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理州湖泊营养化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原有11个湖泊,由于近数十年人为活动的影响,已消亡3个,现剩下8个。其中祥县的青海湖,合庆县的草海也已经处于衰老、消亡的前期。其余的洱海、茈碧湖、剑湖、西湖、海西海、天池6个湖泊,是大理州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们对大理、洱源、剑川、云龙等县市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使大理州境内湖泊延缓老化、消亡,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研究其营养化现状并提出防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1985年对洱海、茈碧湖、西湖、海西海、天池5个湖泊枯、丰两期的水质及生物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营养化的角度进行了初步研究,找  相似文献   

6.
“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洱海”是矗立在云南省大理市路口的一条标语。这条标语既反映了洱海在大理的重要地位,也表示了大理州政府和人民对保护洱海的决心。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和大理白族自治洲,在大理召开的′97洱海国际会议上,众多中外专家所提出的有关治理污染、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工程,则是这条标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洱海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湖面面积251平方公里,湖容量3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6米,入湖河流共117条,涉及大理市、洱源县16个乡镇,总人口约86.56万人,人口密度333人/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正>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流域在滇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洱海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党的十八大特别是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以来,云南进一步突出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大理洱海考察,在洱海边“立此存照”,特别强调“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  相似文献   

9.
高原封闭、半封闭型湖泊是气候和环境演化的敏感指示器,其沉积物记录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高原湖泊沉积记录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千年、百年、十年)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在揭示近代环境污染历史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洱海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相的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了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即:流域侵蚀作用、大气沉降作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早期成岩作用。同时,结合沉积物柱芯210PBex计年结果,本文初步评价了洱海150多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历史:1958年以来.因为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洱海湖区大气污染日趋严重;1982年后,由于西洱河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和湖区植被的破坏,流域侵蚀作用显著加强,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是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水专项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集成创新出发,立足我国水污染控制和治理关键科技问题的解决与突破,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选择典型流域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综合示范。洱海是我国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泊,流域面积2 565 km2,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目前洱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水质向富营养型发展;来自北部的农田面源和养殖污染形势严峻,北部入湖河流是其主要污染来源;水生态退化问题突出,水生植被大面积消失,藻类生物量显著增加,土著鱼类濒危或消失,外来鱼类资源增长;湖滨带及缓冲区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凸显。而控制北部农田面源和养殖污染、修复脆弱的湖滨带及缓冲区生态系统、防治水生态退化等是洱海富营养化治理的技术瓶颈。洱海属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处于敏感转型期,是保护和治理的最佳时期。水专项以洱海作为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通过实施以污染源头控制和污染物入湖过程控制的两重控源技术,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恢复、湖泊防退化以及典型湖湾生态修复技术等构建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目的是使洱海综合示范区污染物排放量削减20%以上,使北部示范区水质保持Ⅲ类,使湖滨带及其缓冲区两重陆上污染阻断功能得到强化,示范区生态功能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水专项洱海项目湖泊水生态内负荷变化研究与防退化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从湖泊4种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平衡与相互作用出发,针对洱海水生态退化和内负荷持续增加的问题,诠释了洱海作为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水环境特征,从历史变化的角度剖析了其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定量评价了沉水植被退化现状,估算了藻源性内负荷,研发了沉水植被防退化技术,编制了水生态防退化方案,开展了水生态防退化综合示范,对推动洱海实现由水质管理向水生态综合管理的理念转变,以及为洱海水污染防治与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大理州政府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以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为标志的洱海富营养化防治计划。“十二五”期间,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应坚持以“让湖泊休养生息、建设绿色流域、生态文明流域”为准则,整体考虑湖泊水体、湖滨带与缓冲区,以流域空间格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整治。期望课题组在湖泊水污染治理理论和生态修复方面能收获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大理洱海流域为例,应用区间数量优化模型对流域的农林土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目前的土地利用结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因分区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选取滇池、洱海和抚仙湖3个云贵高原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营养水平及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等进行研究,总结了云贵高原湖泊发展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滇池、洱海和抚仙湖的植物群落结构、水质类别和营养状态均耦合良好,流域人口和经济活动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流域人口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流域人口增加和经济快速发展,洱海水质日益下降,逐步由贫营养过渡到中营养,目前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绿色流域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必须研究洱海绿色流域一体化的保障体系构建,形成洱海绿色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社会经济"安全网"和"减震器"。  相似文献   

14.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和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健康状态较差;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2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应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此外,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同样采用EHI法评价得出近20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尤其1997年健康状态最差.  相似文献   

15.
滇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湖泊,湖泊面积3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92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为10米,蓄水量为12·9亿立方米;滇池流域包括昆明市五华、盘龙两城区和官渡、西山、晋宁、呈贡、嵩明五个郊县区的41个乡镇,人口密度是全市人口密度的2·8倍,是昆明市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湖泊面积2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立方米,大小入湖河流117条。洱海流域主要包括大理市和洱源县18个乡镇。抚仙湖是我国第二…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大理打造成为集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以及全球一流绿色品牌为一体的示范区,同时力争在2035年之前让洱海流域建设成中国最美乡愁地带与5A级景区,顺利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洱海依旧还存在很大的生态危机,是美丽大理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难题,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与治理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破解洱海环境治理困境成了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分析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加强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是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与环境研究创新平台,服务于云南省湖泊治理决策的科技基地。目前有高原湖泊水环境演化与生态响应、湖泊-流域相互作用与调控、湖泊-流域综合管理3个研究团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简介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是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与环境研究创新平台,服务于云南省湖泊治理决策的科技基地。目前有高原湖泊水环境演化与生态响应、湖泊-流域相互作用与调控、湖泊-流域综合管理3个研究团队,研究人员37人(含特聘研究人员3人)。其中:教授级高工/研究员11人,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11人。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是立足云南面向全国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与环境研究创新平台,服务于云南省湖泊治理决策的科技基地。目前有高原湖泊水环境演化与生态响应、湖泊一流域相互作用与调控、湖泊-流域综合管理3个研究团  相似文献   

20.
由大理州环科所、云南省环科所、洱海管理局共同承担完成的《洱海富营养化调查及水环境管理规划研究》课题,去年八月通过中国环境科学院鉴定。洱海课题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全国主要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按照《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设计了合理的调查研究技术路线,从19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