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1995年国家环保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以县域为单位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共有农业生态、乡镇工业、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恢复、防止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设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传统的社会经济发展以破坏生态系统8为代价。生态建设以社会-经济-自然人类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区域或行业为单元,或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或以生态恢复为宗旨而进行的。我国生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以生态革命的新思路进行战略规划,以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学原理为指导进行技术规划,同时提出优先发展的生态产业类型、技术和方法,第一性生产量最大、生  相似文献   

3.
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必须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我国生态示范区有生态农业,农工商一体化,生态旅游,生态破坏恢复和城市化等类型。通海县生态示范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综合治理札麓湖,建设基础设施和重视科教等主要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品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其以产品环境特性为目标,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工具,综合考虑产品整个生命期相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出对环境友好的,又能满足人的需求的新产品,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上个阶段,产品生态辨识,产品生态诊断,产品生态定义,生态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延 《山东环境》1999,(2):31-32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实行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定行政区域。它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区域可持...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次会议确定了陕西省“一纲二制三并四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原则。“一纲”,即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为纲,带动全局工作。“二制”,即建立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和辖区负责制,把各级领导责任落到实处。“三并”,即坚持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城乡生态保护并抓的指导原则,实现生态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四推进”,即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资源开发区、生态良好区、生态示范区的生态保护。具体而言,一是以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  相似文献   

7.
丁艳平 《环境保护》1997,(12):38-39
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刍议安徽省贵池市环境监测站丁艳平生态经济示范区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的持续发展,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  相似文献   

8.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9.
王莉 《环境工程》2022,(1):296-297
<正>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整体提质创新的关键时期,大学英语课堂方法、内容、特征以及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以生态学理论来建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促使各个生态因子得以综合健康发展,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围绕什么是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和怎样做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这一时代之问,《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与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教育学、生态学为视角,以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生态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生态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重新审视了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的本质、内容、结构、功能,系统阐释了英语教学、生态课堂、生态平衡观等概念,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与生态教学的现状,并基于教育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观,聚焦生态平衡和生态给养,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解决高碳排放问题,中国将建立全国范围的以碳基金、生态补偿基金为主要内容的碳平衡交易制度。各省区市将按照比例付出或获取相应的碳基金,用于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以实现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汶川8.0等多次大地震前后气候、森林、植被等因素强烈变化的对比研究,表明地震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给人类、动植物等带来巨大灾害。地震灾害可能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而某些生态环境的改变也可能为地震预报预测研究提供重要的震兆信息。同时,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乌海市生态环境调查结果 ,阐明了乌海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 ,提出了综合整治乌海市生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草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在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来维持健康的草原。草原的自然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和保障,草原的社会功能是自然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自然功能实现基础之上的。内蒙古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任务与草原发展的丰富内涵结合起来,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本文在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们必须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以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输气管线在敷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定量的预测八屋至长春的输气管线在施工期对管线所经过区域的土壤环境、农业生产、动植物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对输气管线敷设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输气管线在敷设过程中虽然对区域土壤环境有所影响,从而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且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可恢复的,对管线所经过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不明显,生态系统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进展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一套比较可行、实用的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技术指标与方法,以供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的人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3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方法,对新建地方铁路内蒙古东胜至乌海线沿线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植被类型、野生动物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对象,采用类比调查法和定性定量法对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东乌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和保护措施,为铁路工程建设合理设计工程和施工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本文通过分析沙尘暴形成的要素、产生的危害、发展的趋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提出治理沙尘暴危害的有效途径,就是认真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和内容。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煤炭城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煤炭城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与水体污染、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大气污染、生物资源损害以及噪声污染.从而从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等角度分别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