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略环评着眼于政策、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项目环评主要解决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而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均是环评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环评体系成为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体系.首先分析国内外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识别影响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因素,其次建立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框架,最后提出完善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战略环评定义、发展过程及其在工作内容、评价工作程序、评价目的等方面的区别做了简要概述,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建设项目环评的局限性和战略环评的优点,指出战略环评对建设项目环评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中荷战略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法定程序、机构、内容、参与主体和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借鉴荷兰的经验,我国战略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中应进一步细化参与的时机和过程,统一技术规范或标准,建立起全过程的监督评估和协调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李冰 《环境保护》2016,(12):30-33
自《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在开展有关政策、规划、计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与实践,然而,目前我国战略环评方法体系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尺度下的战略环评案例,指出相比项目环评,战略环评需要综合使用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方法,以及可以保证模型模拟有效性、评价结论可靠性的根本基础是源清单。  相似文献   

5.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6,(12):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战略环评工作以规划环评为抓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环评工作,为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战略环评制度完善并真正落地,应当在找准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党政同责等层面共同发力,使战略环评制度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耿海清 《环境保护》2016,(12):34-37
国外战略环评尽管有不同模式,但以下特点却很鲜明:一是评价对象主要为政府决策,二是战略环评介入的时机较早,三是普遍开展多方案比选,四是公众参与贯穿工作全过程。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战略环评今后应逐步扩大评价对象范围、及早介入决策过程、加强多方案比选,并进一步做好公众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全民参与、全球环境共同治理等对战略环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从国际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战略环评具有灵活性不断增强、评价对象不断扩大、评价内容不断扩展、公众参与不断深入等显著特点。在实践中,我国的战略环评主要包括规划环评和区域战略环评,仍然把欧美在创立该项制度之初所关注的环境要素和敏感目标作为评价重点,与新时代对环保工作的要求和国际上的战略环评前沿还存在不小差距。建议今后的战略环评应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坚持整体评价和系统评价的原则,二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思想,三是扩充战略环境评价的内容,四是将制度评价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五是更加重视对空间性规划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国外战略环评的实践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略介绍了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在不同层次的运用及国外SEA实践与进展,探讨了SEA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战略环评中产业结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影响环境的三个因素中,产业结构起着决定的作用.我国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低度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高度依赖高消耗、高排放产业的状况,是防止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恶化的长期机制和根本出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环评应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为宗旨,以评价产业结构变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内容.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规划环评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评为防止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环境破坏提供了法律武器,同时,对于改变末端治理方式,从源头控制污染,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整合的理据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在维护环境持续性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缺陷,而战略环境评价(SEA)则被广泛认为是弥补EIA缺陷的一种有效工具。SEA和EIA对可持续发展起不同的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本文就SEA与EIA整合的理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欧盟战略环评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2001年,欧盟通过了战略环评指令,规定了战略环评的目标、范围、流程、报告书内容和公众参与等,同时给予了成员国一定的自主空间.2007年的评估表明,欧盟战略环评的实施确实使环保有效地纳入到了战略中,使之更符合环保的要求,此外,战略环评提高了战略制定的规范性和决策的透明度与参与度.2008年,欧盟加入了联合国战略环评议定书,对人群健康、政策和立法环评以及公众参与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欧盟战略环评的实践经验,我国应在战略环评的范围、加强大纲审查环节、定期评估和总结经验、“定制化”的战略环评以及追赶战略环评国际新趋势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战略环评智库的建设思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专业化高端智库。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相继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理念,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确立了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因此,生态文明领域智库无疑将是智库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战略环评智库应立足于从行政决策源头预防生态、资源和环境恶化,对大尺度、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预测、预警与应对,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决定了战略环评智库应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多部门协作参与的平台。本文分析了战略环评智库的思想理念、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制度规范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围绕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地位、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压力一状态一响应”的评价技术方法,对构筑产业生态链、强化不确定性分析、重视累积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围绕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地位,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建立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探讨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压力-状态-响应"的评价技术方法,对构筑产业生态链.强化不确定性分析、重视累积影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2013,(18):21
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是区域性战略环评的一次拓展和深化,是继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3年4月,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总体成果通过验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验收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深化工作成果应用。环境保护部近日又发布了《关于促进云贵地区重点区域和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促进甘青新三省(区)重点区域和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此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评成果开始加快落地。本专题汇集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工作中的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推进区域战略环境评价、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ISO14000认证》2011,(5):M0001-M0001,1-11
在第一章,我们将概括性地介绍战略环评(SEA)的起源和发展。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环评的意义,并了解了从战略环评中所能得到的益处。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解释战略环评的实质性重点,并描述战略环评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差异。并且,还将建立合理化的战略环评,探讨战略环评为什么及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在政策、规划和计划(PPP)建设中对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改进。最后,确定有效的战略环评外部条件,并给出重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以战略环评为引导,项目环评为补充的环评体系已势在必行,本评价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原则,以保护滇池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在明确环境遗留的前提下。筛选山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关键的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排水和景观为战略要素,制订并运用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预测性SEA与监控制性SEA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区域性战略环评的公众参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实践过程,初步研究了区域性战略环境评价公众参与模式,并以期在未来的区域性战略环境评价中得到应用和修正。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战略环评中结构和布局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排污总量量化的确定比较困难的现实,结合案例分析了允许排污总量与环境容量平衡的评价方法,充分考虑环境容纳能力,通过对容量进行调度,产生对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