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保障高压自紧式卡箍密封结构安全应用,对高压自紧式卡箍结构的受力进行分析,探讨了高压自紧式卡箍结构的密封机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以公称直径150 mm高压自紧式卡箍密封结构为例,进行了结构强度仿真。结果表明,高压自紧式卡箍密封结构呈双重密封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密封环和管接头在管道轴向密封以及管道周向密封构成了双重密封结构,其中密封环和管接头接触压力远大于传统法兰结构的密封比压。  相似文献   

2.
单轴拉伸条件下先进增强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单轴拉伸条件下先进增强结构的力学性能。方法开展先进增强结构以0.02 mm/s匀速加载至20 000 N的静力拉伸实验,采用应变检测方法获取先进增强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和金属基体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特点,研究先进增强结构对金属基体应力水平的降低程度。结果在确保先进增强结构完好的情况下,先进增强结构能大幅度降低金属基体结构的应力水平,降低程度约为85%。结论按照飞机高应力区结构特点和载荷分布特点,合理布置先进增强结构,能增加局部区域的传递路径,减小局部区域的应力水平,提高该区域的疲劳和损伤容限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先进增强结构受载条件下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开展先进增强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模拟先进增强结构在单轴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点,同时开展先进增强结构力学试验。试验以0.02 mm/s的速度匀速加载至20kN,采用应变检测方法获取先进增强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和金属基体结构的应力应变大小,对比分析有限元和试验结果。结果先进增强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吻合度高,先进增强结构能降低金属基体结构的应力水平,降低程度约为15.8%。结论按照飞机高应力区结构特点和载荷分布特点,合理布置先进增强结构,减小局部区域的应力水平,提高该区域的疲劳和损伤容限性能。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是循环经济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内涵,分析了循环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指出循环经济系统中节点和结构的相对稳定对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探讨了节点(或结构)的稳定性,提出了刚性节点(或结构)和柔性节点(或结构)的概念,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刚性节点(或结构)和柔性节点(或结构)的稳定性,最后提出了保持节点(或结构)稳定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套管式高压反应器夹套的泄漏失效,为探寻夹套的合理入口结构,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原入口结构、等径正交入口结构、切向入口结构及锥管入口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结构入口管位置和收缩环之间存在流动死区,靠近入口管位置的下游流域出现涡旋区,使得脱盐水不能及时将反应器产生的热量带走,因此形成高温区,脱盐水处于沸腾状态引起汽蚀,使得夹套减薄而失效。等径正交结构、夹套切向进水结构能使死区内和涡流区内的脱盐水不再滞留,流速有明显提高,温度有明显下降,可以解决脱盐水汽蚀的问题,但锥管进口结构的效果不明显。依据效果来看,切向入口结构效果最好,等径正交入口结构次之,锥管入口结构无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某型飞机机翼下壁板整体油箱端5肋结构的选型疲劳寿命。方法在结构选型设计时初步确定长桁连续和长桁断开两种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采用静力试验与疲劳试验方法对这两种结构模拟件进行对比试验验证。结果两种结构模拟件的静破坏载荷分别为588.20 k N和587.97 k N,与设计预计破坏载荷(590k N)高度一致。在相同的等幅载荷谱下,长桁连续结构的中值疲劳寿命和95%置信度与95%可靠度下的疲劳寿命分别约为长桁断开结构的1.7倍和4倍。长桁连续结构的疲劳分散性明显小于长桁断开结构。长桁连续结构的疲劳断口主要呈现脆性穿晶疲劳断裂特征;而长桁断开疲劳断口则呈现出韧窝型断裂和解理断裂的混合型穿晶疲劳断裂特征。疲劳断口微观形貌表明,长桁断开结构在疲劳过程中产生了塑性变形,这就从微观机理上解释了长桁连续结构的疲劳性能优于长桁断开结构的原因。结论在结构质量相近的情况下,长桁连续结构明显优于长桁断开结构。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先进增强结构在航空装备应用过程中的腐蚀防护。结合先进增强结构金属-复合两种异种材料胶接结构形式,在先进增强结构腐蚀防护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从胶接技术、腐蚀防护体系设计、防腐蚀密封设计及试验验证等技术方面综述了先进增强结构腐蚀防护研究方向,目的在于加强腐蚀环境下先进增强结构的腐蚀防护探索研究,提高结构防腐蚀性能,加快工程化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衡是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协调。通过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衡的实证分析,本文觉得其症结主要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的失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毕业生资源的供给结构,因此,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是解决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衡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厦门大学职工砖混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住宅住户的调查,将住宅建筑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建造、建筑使用、建筑拆除和废旧建材处理6个阶段,计算了2种建筑结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结果显示:2种建筑碳足迹都为2.3 t/m2左右,砖混结构的人均碳足迹高于剪力墙结构,分别为67.98 t/m2和64.47 t/m2;2种住宅绝大部分的碳排放来自建材生产和建筑使用两阶段,剪力墙结构住宅在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为0.673 4 t/m2,是砖混结构的2倍多;剪力墙结构住宅使用期间的碳排放量为1.59 t/m2,为砖混结构的81.2%。剪力墙结构住宅建材生产和建筑使用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例分别为29.28%和69.13%,砖混结构住宅则为14.01%和84.81%。研究结果可为发展低碳建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飞行器防热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飞行器上经常采用的几种典型的防热结构,包括辐射防热结构、烧蚀防热结构、柔性毡防热结构、刚性防热瓦防热结构以及金属盖板防热结构,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列举了当前国内外飞行器防热分析与设计研究的概况,并介绍了防热技术在飞行器上的典型应用.最后,概括了飞行器防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约束下的黄河三角洲资源开发的思路与模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近代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黄河三角洲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由于盐渍化面积较大,土地垦殖指数较低,土地生态环境条件脆弱,而且土地开发利用受地表淡水资源的年际与季节分配的影响。当前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开发利用的潜力大,开发的紧迫感加强。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的主要途径有:①改造低产田,挖掘土地增产潜力;②扩大平原林地,营造林网,改善生态环境;③利用现有林场,逐步建成畜产品生产基地;④利用沿海滩涂和陆地水面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⑤处理好土地开发与油田建设的关系,发挥土地与油气资源两大优势;⑥运用遥感资料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及时合理地变更土地利用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探黄河近代三角洲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近代三角洲拥有丰富的天然油气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并具有建深水港条件,但由于黄河尾闾流路多变,油、气资源发现较晚,生态环境脆弱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等原因,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远不及长江和珠江两个三角洲。为振兴三角洲经济、开发富饶资源,其对策是:稳定黄河尾闾流路,加速黄河海港建设,大力发展以石油和农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狠抓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农牧渔业基地,保护自然环境,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面积约5930km2,它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从大农业角度来看,其土地质量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当前,其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将区内土地类型划为 5类和19个亚类。其次,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土地质量分为8等13级。其中宜农地占28.83%,宜牧地占34.44%,渔业用地占27.98%。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作了分析探讨。认为:对于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强调遵循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总原则。在此前提下,提出了以保证工矿业用地为首的6项开发策略,以及以引黄放淤改良盐碱地为首的20项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然后介绍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与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等的研究状况,最后总结了目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总体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与经济状况的调查分析,从区域整体及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角度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战略优势与问题、战略方向和战略措施,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本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辽河三角洲的自然资源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辽河三角洲有丰富的地上和地下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和油田建设的重点地区。其区域资源开发以油田、稻田、苇田和虾田开发为核心,在土地利用主要做到全面规划与统筹兼顾;对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进行解决;对河口湿地景观生态系统要注意保护,发挥业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对河口湾水产资源更要加强保护与培育。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二元结构与多元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河三角洲由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其区位条件和油气资源条件都十分优越,但目前仍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低谷区。通过对二元结构系数的定量分析,发现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复合二元结构特征,即“油地+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三角洲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目前,石油产业的全面改组改制、优越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基础条件、东营港扩建及其附属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立项、综合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三角洲全面发展的难得机遇。要实现多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转变观念,由“以油建城”到“以港兴城”、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工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构建高效生态农业经济体系;推进城市的“内聚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53-1962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和9.8%。巨大的价值折耗带来了石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下降,但是在当地的整体经济中,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