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汶矿区水资源条件评价与利用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汶矿区区域水文地质、地表水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确定了矿区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量及水资源模数,制定了矿区2005年和2010年统一的需水规划、供水规划,提出了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实现水资源化利用,保障矿区未来用水安全,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可为国内其他矿区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北干旱区的地下水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分析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自然地理环境、水资源形成和分布及其利用状况,重点讨论了该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与赋存特征。该区平原地下水资源是山区水资源(包括降水和雪冰融水)在平原区内的转化;山区水资源是内陆河流和平原地下水的惟一补给来源;盆地平原地下水和地表水构成一个统一的水资源系统、独立的水文单元和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充分了解干旱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链的特征,正确认识干旱区“三水”转化自然规律,合理利用“三水”,对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水资源压力分析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区域水资源压力分析是区域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明确水资源压力的概念、梳理水资源压力评价方法,是水资源压力研究及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前提。论文基于国内外水资源压力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了水资源压力的内涵,介绍了水资源压力评价的常用方法,从计算原理、过程以及应用等方面对水资源压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概述和对比分析。同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需求,展望了未来水资源压力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问题,提出应当增加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水质与水量耦合以及季节性因素的衡量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充分调查与统计,阐述了区内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评价了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出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供水工程标准低、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饮水安全保障率低、水资源管理和监控能力不足五个方面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家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以及卧龙区实际情况,从规范资金管理、地下水源补给、提高用水效率、污染控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 个方面25 项指标, 建立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综 合效益的评价体系。同时对祁连山区人工增雨对径流的影响作了预估, 在此基础上, 对祁连山云水 资源开发利用后山前走廊各流域水资源状况及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合理的预测。最后, 选用其中 11 项指标,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祁连山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祁连山 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山前走廊的社会、经济、生态等效益均显著增加, 祁连山区通过人工增雨, 降水增加10%时, 河西地区综合效益将提高5.3%, 降水增加20%时, 综合效益提高12.5%。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24,自引:7,他引:124  
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随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区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得以稳定持续发展。但同时,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变化。①大多数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河道缩短,终端湖泊萎缩或干涸,水质咸化和污染趋势加剧;②土壤沙漠化和盐碱化,沙漠化土地面积达67493×10hm,盐碱化耕地面积逾13556×10hm;③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与50年代初相比,天然森林面积减少49%~58%,草地面积减少16%~92%;④沙尘暴灾害发生频数增加,灾害程度加剧。节约与高效化利用水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统一协调是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中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西北地区生态破坏、荒漠化。水资源短缺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关中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中的问题及其加剧的水资源短缺是西北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的一个缩影。1关中水资源短缺的现状1.1水资源量不足,人均水量贫乏关中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约73亿立方米.加上地下水总计约go亿立方米,人均437一立方米,亩均336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人均360立方米,亩均274立方米。远低于全省人均亩均资源量(1246立方米/人,797立方米/亩),更低于全国人均亩均资源量(2700立方米…  相似文献   

8.
绍兴生态市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高效和谐与持续发展。笔者立足绍兴市生态兴市的指导思想,从绍兴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预测了绍兴市水资源供需的趋势,并根据绍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规划,提出了绍兴市水资源调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水质水量相结合的角度评价黄河的水资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文建立了流域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方法,提出了水资源功能容量与水资源功能亏缺的概念。根据黄河流域1997~1999年间主要水文站点逐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水文数据及各取水口逐月的取水量数据,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水质水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1998和1999年,黄河具备水资源功能的总水量分别为210.99×108m3、288.04×108m3和292.43×108m3,分别占总天然径流量的66.3%、65.6%和67.4%,从3年平均来看,黄河具备水资源功能的总水量只占实际需求水资源量的53%,其中,大约47%的水资源短缺是由水体污染所导致,剩余的53%是由水量短缺所导致。黄河的水资源功能容量和水资源功能亏缺均较大,且前者大于后者,说明在大部分情况下,黄河实际的水质要优于达到水资源功能所要求的水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楚雄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楚雄州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楚雒州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楚雄州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水平在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间处于下降阶段,2008年和2009年处于较好可持续和一般可持续之间,2010年处于一般可持续和弱可持续之间。其结果与楚雄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相符,说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土高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区内既有巨大的开发任务,又有严重的环境整治问题,它们都需要大量的供水。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较贫乏,供需矛盾尖锐。针对地区水资源特征及需水特点,本文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以节水与开发结合,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措施,确保水资源能得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冰川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冰川水资源拥有大国之一。本文对我国冰川水资源特性、冰水化学特征及开发利用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指出冰川水资源是以固体水库效应为基础的水资源体系,有必要重新认识冰川的水资源价值,并进一步开展冰川应用基础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冰川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玄武岩母质土壤肥力高,适于培植多种优质高产作物,是一种长期被忽视的重要土壤资源。在不同地球化学演化阶段的3种土壤类型上,开发利用条件有明显差别。弱风化淋溶的幼年土壤,多种营养元紊及其它肥力因子均较优越,具有更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土壤高度富集氧化铁,含量为20.75%(n=23),游离态达9.08(n=18)。因此土壤“假砂”结构尤其发育,对开发利用有多种特殊影响。不同地质层位、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的玄武岩母质土壤,地球化学变异很大,与合理开发利用关系密切,但以往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博州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博州现行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找出以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借助系统动力学(SD)建模手段,构造了博州水资源系统的宏观调控结构分析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模型的输出结果,最后提出以从农业生产中挖潜节水为主攻方向,来解决博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和作为今后制定各种水资源政策的参考。本研究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归结为系统宏观控制问题,并在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农业水资源可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发展等资料,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对流域近期(至2010年)、中远期(2010-2030年)农业水资源极限潜力、可挖掘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就目前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趋势,玛纳斯河流域未来农业水资源的主要利用途径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以节流为主。全流域尚有的农业灌溉水资源极限潜力为10.75×108m3,近期农业水资源可挖掘潜力为2.13×108m3,其中开源增水潜力0.40×108m3,占18.8%,节流增水潜力1.73×108m3,占81.2%;中远期农业水资源可挖掘潜力5.33×108m3,其中开源增水潜力1.12×108m3,占21.0%,节流增水潜力4.21×108m3,占79.0%。该研究对区域制订节水灌溉规划及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博州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详细的研究。通过分析博州现行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找出以往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结构分析方法,借助系统动力学(SD)建模手段,构造了博州水资源系统的宏观调控结构分析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模型的输出结果,最后提出以从农业生产中挖潜节水为主攻方向,来解决博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存的各种问题和作为今后制定各种水资源政策的参考。本研究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归结为系统宏观控制问题,并在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北疆250年地表水资源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北疆年轮场重建了北疆250年的地表水资源,探讨气候-地表水资源-年轮之间的关系,分析地表水资源的长期变化特征,预测其变化趋势,为北疆地表水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资源管理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应当包括水资源的评价和规划、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等。目前中国水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1)水法的不断完善和切实执行;(2)强化管理机构;(3)制定可行的水资源规划;(4)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5)全面评价水资源开发效益;(6)调整水资源开发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的水文效应及其利用模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西北干旱区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及内蒙西部。这里气候干旱,水资源对干旱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在干旱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水资源不仅影响到农牧业发展,同时也影响到工矿资源开发和城市的发展。水资源既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干旱区自然环境综合体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引起一系列水文效应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干旱区水资源开发中水循环各要素变化是很强烈的,因此研究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的水文效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垃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是技术进步与变异的产物,技术进步在产生经济翻番和垃圾翻番的同时,使垃圾成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本文从自然资源垃圾化与垃圾资源化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垃圾资源基本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与方向,提出了我国垃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策。旨在促进我国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与生态价值,创建健康、清洁、富裕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