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分别以全国和辽宁省为参照区,对2000—2010年沈阳市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并揭示了它们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沈阳市综合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资源短缺仍然是影响沈阳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建立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昌吉州的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昌吉州资源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各子系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治理保护的综合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特征,环境破坏程度和生态环境容量的综合水平表现为波动下降的趋势。因此要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有效控制环境污染,进而实现昌吉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利用特尔斐法设计了由年太阳总辐射等11个要素组成的农业气候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单项农业气候资源指数,分别对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计算资源优势度,完成对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定量评价。利用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2006年气象资料和1971—2000年30年气候资料,分别对52个评价单元2006年和常年农业气候资源的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30年平均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区大部分位于环渤海湾沿海一带,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在0.5以上;2006年朝阳县、阜新县、锦州大部、沈阳大部、昌图、盘锦及营口部分地区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度偏低,光、温、水条件综合匹配稍差。  相似文献   

4.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研究成果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简称地理资源所)及其前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是中国资源地理与水土资源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过几代科学家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在地理资源所建所70周年、综合科学考察55周年之际,对地理资源所在资源地理和水土资源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资纪念和鼓舞!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铜陵市支柱资源铜矿的铜元素物质流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铜陵市铜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循环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存在自给率偏低的限制因素,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均方差决策方法确立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综合承载力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资源、环境承载力供需指数比普遍偏低,14个地级市中环境承载力供需指数比大于1的比例不足10%,资源承载力比例不足30%。不同城市各要素承载力及综合承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大连、沈阳综合承载力最高,本溪、丹东资源承载力最高,辽阳、盘锦环境承载力较低,沈阳和大连经济承载力较高,各城市社会承载力总体较高。此外,资源与经济承载力对研究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但是研究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环境,未来应着重根据各市环境短板确定未来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与管理体制,有效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传统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中,各种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绩效的权重相等,导致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受到影响.针对该问题,通过构建投影指标函数和采用遗传算法对投影方向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投影寻踪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评估方法,并应用于2007年中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资源环境绩效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因此必须合理调整西部地区的经济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方法的权重取值较为客观和科学,评估结果合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7年-2006年天津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与全国比较,天津市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2)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省市相比,天津市综合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自然资源承载量占优势,但经济资源水平有较大差距。(3)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对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率基本在50%以上,水资源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天津市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天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大力发展经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控制人口增长,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资源经济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退化,已成为现代全球性日趋严重的普遍问题。我国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珍惜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一项基本国策。展望将来,农业资源经济的研究愈益显得重要。但是,迄今并未形成一门系统研究的独立学科。为了促进农业资源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几个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对资源和农业资源的新概念作了系统的分析概括;其次,对农业资源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范围与内容,提出了以侧重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评价、综合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与管理以及对社会资源中人口与劳动力的开  相似文献   

11.
凤凰锰矿区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锰矿区之一,历经数十年露天开采,遍布成百上千废弃采矿深坑,地表裸露光秃,重金属元素Mn、Cd、Pb、Cr等已污染土壤,危害植物生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针对该矿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问题,提出生态恢复治理对策和建议,认为生态恢复应从加强矿区土壤性状、有害元素赋存状态研究入手,指导生态恢复,复绿美化山川,营造和谐的生态景观;指出要重视尾矿资源的再开发利用,提高生态治理综合效益;强调重视利用生物治理技术修复重金属元素污染废弃地,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永续利用;建议加强管理组织综合研究,建立凤凰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创新示范工程,推动广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调查和试验,应用乙炔还原法检测根瘤固氮酶活性,每次列出四川盆地的木本固氮资源名录,并研究了它们的结瘤固氮特征和生态特性,提出了开发利用木本固氮资源的五种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干旱地区甘草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世界有甘草13种,我国有8种,沙漠地区常见有5种。我国沙漠地区的甘草种类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等5种,它们构成各种甘草草地,分布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中,以甘草草地分布最广。 甘草草地可供放牧、割草、采药、农垦、营林等多目标利用,目前它已被广泛进行利用。其中以放牧和采药利用最为广泛。 甘草草地的利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滥挖甘草已使大面积的甘草草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不适当的农垦已使不少甘草草地成了荒滩和沙化土地,生境旱化已使一些甘草草地明显退化,土壤盐渍化已使得一些甘草草地发育不良以至已被盐生植被所演替。 要使甘草草地这一多目标利用的自然资源能得到水续利用,必须重视土壤和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风蚀和水蚀,防治土壤盐渍化,预防生态环境旱化,大力种草种树等。  相似文献   

14.
荒地的概念、分类及其生态功能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宫丽彦  程磊磊  卢琦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2):1969-1981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荒地作为生态用地的一种重要类型,其保护与开发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在梳理国内外荒地概念、厘清荒地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系统分析中国、美国、印度土地分类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我国荒地的概念,并针对我国国情将荒地划分为三种类型:荒野地、未利用地和废弃地。论文还首次提出荒地具有防风固沙、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的理念,这对我国荒地以及生态用地的开发与保护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建议在我国现行土地分类体系中直接增列一类“生态用地”,包括林地、草地、荒地、水域、滩涂等;在未来开发与保护荒地过程中,从观念上重视荒地的价值,建立荒地产权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加强对荒地的分类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认真分析、总结国内外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应用了土壤学、微生物学、采矿学、农林学、环境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研究分析了排土场的土壤理化性质及林木生长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排土场植被特征和植被恢复措施。排土场以保护为主。并通过比较不同生境、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对主要复垦植被的影响,以及主要复垦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平庄矿区露天煤矿人工植被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金属尾矿废弃地植物稳定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尾矿库是维持矿山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但也是矿山的重大危险源。废弃尾矿库是金属矿山最常见、最难恢复的矿业废弃地,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及人类健康,采取经济有效的金属尾矿废弃地稳定技术已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植物稳定技术利用耐性植物的机械固定作用减轻风蚀和水蚀以及根系吸附和根际沉淀实现尾矿的长期稳定,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环境友好技术。文章在概述金属尾矿废弃地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对传统金属尾矿稳定技术的各种方法进行了述评,并对金属尾矿废弃地植物稳定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提出植物稳定技术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业废弃地复垦模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冷水沟金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矿业废弃地复垦模式优选体系,通过对矿区复垦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权重分析,优选出最适合该矿区的复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复垦方案为林业模式,其次为农家乐模式,最差为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To investigate the nitrifying activities of di erent soil types,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8-, 50- and 90-year old tea orchards, the adjacent wasteland, and 90-year old forest were measured for their nitrification potential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soil incubation and the liquid incubation method. Among di erent soil types, the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soil in tea orchard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asteland and forest soils. The slurry shaken liquid incubation method was confirmed to be more accurate and have reliable results than the soil incubation. Interestingly, experimental result revealed that the generally applied pH value of 7.2 for the liquid media was not the optimal pH for these acid soils with a strong bu er capacity. This suggested that tea orchard soils may have nitrifiers requiring pHneutral condition for the best activity. Our data also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the commonly used nitrogen fertilizer ure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soils; such enhancement e ect was stronger on all of three tea orchard soils than on wasteland and forest soils, and also stronger on the younger (8- and 50-year old) tea orchard soils than on the older one (90-year old).  相似文献   

20.
Lime application is a conventional technology to control acidification in tea orchard soils. We investigated the e ect of lime applicatio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e soils of three tea orchards, wasteland and forest. The BIOLOG data showed that both the 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 of all carbon sources and the functional diversity index increased with the liming rate in the tea orchards and the forest, but decreased in the wasteland. The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index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increased with the liming rate in all the tea orchards, the wasteland and the forest. Lime applic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soil-bacterial PLFA content in all the soils. Soil fungal and actinomycete PLFAs in the tea orchard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0 to 3.2 g CaCO3/kg application and then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3.2 to 6.4 g CaCO3/kg applicatio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BIOLOG and PLFA data suggested that lime applic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 ec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land use had a greater e ec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compared to lim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